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扰QCD方法,计算了纯树图无粲湮灭衰变Bc→KK过程中单胶子对强子矩阵元的辐射修正,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的分支比在10-7量级,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可观测信号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素环上同态的广义导子的结论,设R是*-素环,θ是R上的自同构,设F:R→R是带有结合(θ,θ)-导子d的广义(θ,θ)导子,如果F在R上同态,则d=0.  相似文献   

3.
计算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Bc→X+Y,末态强子之一X是P波Xc态或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4.
计算 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 Bc→X+Y,末态强子之一 X是 P波 χc态或 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 .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 ,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 ,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5.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c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ν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双Higgs模型是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Higgs二重态,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它是标准模型最简单的扩充,模型Ⅰ,Ⅱ[1]和模型Ⅲ的区别就是后者允许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FCNC).在模型Ⅱ下只考虑了荷电规范玻色子的耦合,由于MH>MB,MW>MB,那么从中间…  相似文献   

6.
在因子von Neumann代数Μ上给出了非线性~*-Jordan三重导子的定义,利用代数Pierce分解方法,证明了φ:Μ→Μ是非线性~*-Jordan导子当且仅当φ是非线性~*-Jordan三重导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动量映射进行辛流形约化,首先讨论动量映射的存在性,其次对其进行分类.当一个李群作用在一般辛流形上,并带有动量映射J:P→g*时,可分为J是Ad*-等变与非Ad*-等变2种情形,分别考虑它们的约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QCD因子化方法研究Bc→J/ψπ,η_c π,J/ψK,η_c K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即将运行的LHC实验上可以观测到大量的Bc介子,使得对Bc介子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用QCD因子化方法,对Bc→J/ψπ,ηcπ,J/ψK,ηcK进行唯象研究,给出它们的分支比,并对理论预言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设M是Hilbert空间H上维数大于1的因子von Neumann代数, 给出M上非线性*-Lie三重导子的定义, 并用代数Pierce分解方法证明: 如果Φ: M→M是一个非线性*-Lie三重导子, 则Φ是非线性*-Lie导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强子、电子对撞机LHC和Belle-Ⅱ上的重味物理实验,详细研究了B~*→DD~*、Dρ~-、DK~(*-)、πD~*和KD~*等非轻衰变.采用简单因子化方法计算了这些过程的衰变振幅,并利用BSW模型计算了和这些过程相关的形状因子,进而给出了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极化分数.从数值结果来看,B_q~*→D_qD_s~(*-)和D_qρ~-衰变有比较大的分支比,数量级高达10~(-8).因此,这两个过程将有望较早地被LHC和Belle-Ⅱ实验所观测到.  相似文献   

11.
最小Higgs模型(LH模型)中由于镜像轻子和标准模型(SM)轻子之间存在味改变耦合,会对τ+μ-Z(γ)顶角产生单圈贡献,从而使e+e-→τ+μ-过程的截面增加,这一效应能放实验探测到.利用LH模型研究了e+e-→τ+μ-过程,在Mathematica 7.0中通过调用High Energy Physics和Loop Tools,经过复杂计算得到其截面σ.通过这类过程探讨LH模型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和完善超对称模型的重整化理论,研究了在超对称模型下三角图的在壳重整化问题,其中三角图的外线是标准模型粒子而内线为超对称粒子.计算了vvZ过程(内线粒子为标量中微子和中性微子)的发散部分,推导出与发散部分相抵消的重整化常数,从而三角图的发散被抵消项完全消除.研究表明在三角图和重整化常数的选取上,超对称和标准模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谐振子同的势模型下J/ψ波函数,在微扰QCD框架下,计算了Bc→J/ψπ过程的分支比,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和完善超对称模型的重整化理论,研究了在超对称模型下三角图的在壳重整化问题,其中三角图的外线是标准模型粒子而内线为超对称粒子.计算了vvZ过程(内线粒子为标量中微子和中性微子)的发散部分,推导出与发散部分相抵消的重整化常数,从而三角图的发散被抵消项完全消除.研究表明在三角图和重整化常数的选取上,超对称和标准模型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征流关联函数改进的光锥QCD求和规则(LCSR)方法,消掉了3扭度和5扭度K介子波函数的贡献,计算了-6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下研究了6-羟基-1-菲基-哌啶-2-酮脱羟基生成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结构和能量分析表明,反应物R脱羟基并进一步发生阳离子环合反应有两条反应通道,分别为:R→IM1→TS1→IM2→P1和R→IM1→TS2→IM3→P2.反应通道R→IM1→TS1→IM2→P1控速步骤活化能最低,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与实验报道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τ轻子物理是粒子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标准模型中,轻子数是守恒的.而τ-→μ-ρ0衰变属于轻子味破缺过程,在标准模型中是禁戒的.  相似文献   

18.
在Topcolor辅助的Technicolor(TC2)模型下,研究了γγ对撞中产生中性toppion介子(Ⅱt^0)的味改变过程:γγ→tc→-Ⅱt^0.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来直线对撞机上(如TESLA),质心能量√s对产生截面的影响很大.当√s=1600GeV时,在多数参数区间内tc→-Ⅱt^0的产生截面约为1fb.而当Ⅱt^0的质量Mn较小时,由于共振效应,tc→-Ⅱt^0产生截面可过几十个fb.由于tc→-Ⅱt^0的产生过程背景比较干净,研究表明,在TESLA对撞机上应该可以探测到Ⅱt^0的产生事例.此外,实验上还应该能探测到toppion—charm不变质量分布中的共振峰.因此,γγ→tc→-Ⅱt^0是探测中性toppion介子(Ⅱt^0)的一个理想过程,可为实验上检验TC2模型提供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算子论方法研究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P点*-Lie导子.设M是Hilbert空间H(dimH≥2)上的因子von Neumann代数,证明了线性映射ф:M→M对所有的A,B∈M都有AB=P(P是一个固定的非平凡投影),如果满足ф([A,B]*)=[ф(A),B]*+[A,ф(B)]*,则ф是*-导子,其中[A,B]=AB-BA,[A,B]*=AB-BA*.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5种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稳定分子构象的转变机理,在B3LYP/cc-pVDZ水平下优化了两种转变路径(Ⅰ→Ⅲ→Ⅳ→Ⅴ和Ⅱ→Ⅲ→Ⅳ→Ⅴ)势能面上各驻点(稳定构象、过渡态)的几何构型,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探究了两条转变路径的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步转变(Ⅰ→Ⅲ和Ⅱ→Ⅲ)在气相和溶剂中均是决速步骤,溶剂效应使Ⅰ→Ⅴ的转变能垒升高,Ⅱ→Ⅴ的转变能垒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