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 构建包含旅游、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五大子系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在关联及动态行为的基础上,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 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仿真模拟. 通过对关键要素指标的调控, 提出西藏旅游业应走兼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旅游法规制定、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动力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兴  张云  张伟 《系统工程》2013,(7):78-86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本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因果关系图,揭示了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循环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湖南航空航天产业的数据为例,运用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和合作创新与创新产出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系统,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具有主体行为复杂性,是动态的复杂网络系统,把握舆情演化过程中主体的行为特征和互动关系有助于舆情管理.本文以企业、政府、民众、媒体和意见领袖五个主体为节点,以不同主体之间交互关系为路径,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多主体模型.选取"百度魏则西"为基础事件,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系统结构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总体呈现了诱发、扩散和消退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过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推动舆情演化的主要动因,其中企业和政府作为两个重要的行为主体,在联动的时点选择上,按照政府调控行为在先、企业应对行为在后的方式,能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缓解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4.
企业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能力的提升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互联网+"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而持续学习是IT能力提升的重要突进程。基于此,首先对企业IT能力学习的构成要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其次,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企业IT能力学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再次,通过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并对企业IT知识吸收能力及隐性知识比例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企业IT能力学习效果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提升IT能力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渐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回答了哪些因素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却很难回答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及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过程.本研究以信息的"需求一供给"为基础,以"收益一成本"为约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念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天津塘沽大爆炸"和"长江客轮翻沉"事件为例,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信息披露的"收益一成本"的预期,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管理建议,以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功玉 《系统工程》2005,23(12):74-78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系统非线性的重要前提备件。本文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界定.接着构建一个动态非线性系统模型,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研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系统,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旅游投资经济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旅游投资与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内在关联及动态发展。进而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对西藏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经济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过程的同时是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作为模型的应用,对未来20年西藏自治区旅游投资经济影响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关于西藏地区旅游投资行为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实施精益生产是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实施效果不尽如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实施精益时未能充分考虑精益各技术协同作用对企业生产管理影响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本文以某企业为例,建立精益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软件动态分析了SMED、设备保养以及5S对企业生产周期、在制品库存、机器效率以及残次品率四个维度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精益生产对企业生产的复杂影响,反映了精益实施效果的动态演化,对企业系统认知精益生产的价值,顺利推进精益生产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企业对不同减排路径的选择,采用一个不确定条件下的积分算法,构建了企业对森林碳汇的需求决策模型,并以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的7个省市中北京、上海、湖北、广东4个省市为案例区,选择火电、化工、钢铁3个碳排放密集型代表行业,按照各样本省市这3个行业目前参与自愿减排的数量比例,共计选取89家自愿接受碳减排的企业为案例,每个案例企业再具体调查31个具有独立投入-产出核算的能耗单位,总计2759个减排单位样本。通过计算样本减排单位自行技术减排成本,拟购买的森林碳汇项目供给成本,案例区减排配额的价格,进而考虑政府减排技术补贴与购买森林碳汇补贴两种不同补贴政策组合所构成的三种政策实施情景,模拟分析了样本减排单位在不同政策实施情景下对森林碳汇需求的决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当前无补贴政策的初始状态下,只有181个样本减排单位将选择购买森林碳汇减排,占比7%.如果政府单纯实施技术减排补贴政策,则当补贴提升至168元时,购买森林碳汇减排的减排单位数量将上升为332个,占比12%;反之,如果政府单纯实施碳汇减排补贴政策,则当补贴提升至168元时,购买森林碳汇减排的减排单位数量将上升为910个,占比33%;如果政府同时实施技术减排补贴和碳汇减排补贴政策,两种补贴都提升至168元时,购买森林碳汇减排的减排单位数量将上升为1683个,占比61%.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企业减排路径选择的森林碳汇需求决策模型为研究企业对森林碳汇需求的形成机理和评价政府不同的碳减排政策效应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未来我国增汇减排战略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解决实施VMI合作双方因订货主动权的转移所引的责任和利益不统一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构建了传统库存管理和VMI两种模式下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利润分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模拟对实施VMI模式前后各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探讨实施VMI且销售商销售价格不变时,供应商的销售价格调整对合作双方利润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解决实施VMI合作双方因订货主动权的转移所引的责任和利益不统一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构建了传统库存管理和VMI两种模式下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利润分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模拟对实施VMI模式前后各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探讨实施VMI且销售商销售价格不变时,供应商的销售价格调整对合作双方利润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个寡头市场中的两个供应链竞争的博弈模型,两个供应链均由一个上游制造商和一个下游零售商构成,制造商相比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其中一个供应链的制造商实施了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应用Hotelling模型与Stackelberg模型探究了消费者感知的产品基础价值、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化实施效率对供应链节点收益的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化区别了两种竞争产品,提高了自身供应链的经济业绩,压缩了对手供应链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是风险企业融资契约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对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通过对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博弈分析,建立了两阶段风险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了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风险项目的非货币收益、在职消费水平、社会声誉、努力水平、努力类型选择、拥有的剩余索取权比例、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专有性以及风险投资家投入资本的额度、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程度、战略目标实现的货币等值收益、对风险项目的监控成本等要素对风险投融资中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契约机制设计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互动关系的风险投融资契约设计机制,对风险企业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港城互动关系具有系统动力学耦合特征, 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 从港城系统特征、系统模型边界和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出发, 建立港城耦合系统的SD模型, 解剖港城耦合系统多重反馈机理和各系统相互作用过程. 将模型用到江苏省连云港的港城耦合系统中, 并借助Vensim软件完成结构和量纲的一致性检验, 确定模型具有可靠性后, 选择投资贡献度、三产增加系数、 资源转化系数及资源利用系数等参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模型仿真. 结果表明, 连云港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实现港城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 适度控制码头岸线资源利用率, 同时增加港口投资, 提升港口能力建设, 以适应战略地位提升的连云港港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动态能力和投资对收益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方程。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动态能力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吸引子和系统在不同情形下的动态演化图。结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调查数据,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联想公司实际系统的参数,分析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一系列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提升动态能力短期内企业收益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后期会对企业收益增长带来巨大贡献;投资发展速度过快会造成企业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收益增加,投资水平要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动态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动态能力和投资对收益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方程。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动态能力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吸引子和系统在不同情形下的动态演化图。结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调查数据,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联想公司实际系统的参数,分析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一系列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提升动态能力短期内企业收益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后期会对企业收益增长带来巨大贡献;投资发展速度过快会造成企业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收益增加,投资水平要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动态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两难选择。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中小企业创建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深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创始人的身份对于企业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身份经济学的视角,从社会身份理论和角色身份理论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实证分析了创始人身份体系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具有达尔文型社会身份的创始人更多属于社会导向,与具有社群型和使命型社会身份的创始人一致,均会提高企业的创新投资;从角色身份的视角来看,创始人具有管家身份和专家身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将社会身份和角色身份对应整合分析发现,具有社群型和使命型社会身份的创始人同时在企业里扮演专家身份会推动企业创新。本文有助于理解创始人的身份及其行为决策,揭示了身份选择和身份认同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企业慈善捐赠金额低于预期(即捐赠期望落差)会降低企业合法性,企业如何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探讨企业如何通过调整后续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来降低捐赠期望落差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捐赠历史和社会期望落差越大,企业越可能增加捐赠以消除负面影响;捐赠历史和社会期望落差对企业其他社会责任行为增加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不倾向于采用增加其他社会责任行为来降低捐赠期望落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类型捐赠期望落差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强度不同:与捐赠历史期望落差相比,捐赠社会期望落差对捐赠增加的影响更强,但两者对于其他社会责任行为增加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对捐赠增加的成本越敏感,捐赠历史和社会期望落差对捐赠增加的影响越弱。上述结论将绩效反馈从财务绩效拓展到社会绩效,不仅丰富了绩效反馈和慈善捐增文献,而且对企业应对捐赠期望落差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成长期是企业大量技术与非技术创新要素集成或整合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组织创新(OI)与技术创新(TI)持续有效匹配则是成长期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成长期高技术制造企业为研究载体,借用二象系统理论从动态视角分析OI与TI匹配系统的二象对偶关系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OI与TI匹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成长期企业OI发展速率明显高于TI,并在TI牵引下其总体水平快速提高,从而使OI对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体现出一种TI牵引OI快速变化的创新匹配发展路径。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OI与TI有效匹配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