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入境旅游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来测度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在长期,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0.21,入境旅游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1.02。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存在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通过预测方差分解,分析了三个变量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分析--以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关系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发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相似的经历。以广州市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的关系为例,在选取广州市1982~2004年经济与废水排放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的模型和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广州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符合环境库被涅茨曲线呈倒U型,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曲线已位于转折点,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与国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已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 相似文献
3.
技术、消费模式与中国碳排放增长——中国八大区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对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CLA)进行了改进,进而基于改进后的CLA计算了中国八区域城镇居民的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估计了各区域技术和消费模式对ECF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起到了较好的减排作用,但消费模式变化的增排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进而造成总的ECF增加。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仅依靠技术进步来减排是不够的,我国还应把消费领域的节能作为节能减排一个重要内容。最后,本文根据不同区域的技术和消费模式对ECF影响的差异,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和广义差分方法,基于浙江省相关数据,对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金融资产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强互相关性,货币性资产对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面影响,证券类资产影响较小,保险类资产则呈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通过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来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金持仓与商品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铜期货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考察基金操作行为与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利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交易商持仓报告提供的持仓信息,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国际基金操作行为与国际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价格收益率正向Granger影响基金净多持仓,即收益率上升会引起基金净多持仓的增加.但一般而言,交易商包括基金的净持仓并不引领价格变化.另一方面,瞬时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基金净持仓与期货价格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排放权交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从供给、需求和市场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样本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受政策和制度影响的配额供给是交易价格最重要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政策与交易制度的完善,影响程度逐渐变小。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价格也是EUA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煤炭价格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风速、温度和降水等天气因素对EUA价格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系统工程》2017,(11)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15年26个主要城市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的偏微分方法实际分解了这种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空间权重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群经济关联模式不断向高级化演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进一步的效应分解发现城市群经济关联的直接效应为正但统计上不够显著,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总体影响系数更大。基于此,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关联纵深融合、加速城市群经济关联空间溢出效应释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研发投入、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该相互作用关系在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Bluenext和ECX的经验数据,对欧盟碳排放权市场(EU-ETS)的价格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对EU-ETS市场收益率序列基本统计特征检验显示:碳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偏、尖峰、肥尾的非正态性和非线性的统计分布特征;2)对市场分形性的研究表明:该市场具有显著的统计自相似性,阶段性的、而非全过程的长期记忆性特征;3)对市场混沌性的研究表明:从关联维数看,EU-ETS并不存在低维混沌性,但结合最大Lyapunov指数检验及邻近返回检验证明欧盟碳排放权市场存在非收敛饱和混沌性.由此得出结论:欧盟碳排放权市场是一个具有分形与混沌特征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它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因此不能用线性范式来研究市场价格行为、交易机制及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和1979-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法定和事实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金融变量对金融开放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金融交易法律法规的放松及跨境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均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金融开放具有降低世界产出、利率及原油价格对经济冲击的作用.最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金融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从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视角,以问卷调研的方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长沙市周边地区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的评价及其对金融期望的影响,总结了农村金融支撑体系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建立人口经济模型,考察老龄化、二胎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对经济体的长期影响.从个体和厂商的微观决策出发,一般均衡时的稳态资本存量恰好符合黄金定律,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将新生人口增长率和预期寿命两个人口结构参数引入模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发现控制人口出生和预期寿命延长都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而二者对经济体的影响却不相同;鼓励生育和延迟退休能够调节人口年龄和就业结构,但在长期视角下对经济体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率,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人口和就业政策,应着力提高生产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以焦作市黄河滩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实现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Moore结构变化值,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其经济增长效应仍显著;"产城协同"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产城联动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时期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加剧,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力图揭示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化规律。利用我国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构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验证和分析其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长期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资源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误差修正调整,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的稳定均衡关系。第二,短期内我国三大区域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考虑,东、中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在西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系统是一个非稳定、非均衡的复杂系统,研究经济系统的非稳定、非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首先将经济系统简化为由资本品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生产部门组成;其次,在做出若干假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模型;最后,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研究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对资本分配比、劳动分配比、产品价格比、资本折旧率、人口增长率、资本利润率等参数与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进行了准确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