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还原论思想的起源及文化背景切入,分析了其自然观基础,进而论述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确立的前提及修正式的发展路线,揭示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的危机及整体论的出场。最后表明,以整体性和整体论为根本特征的系统科学的出现,事实上预示并践行着又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受系统思潮的影响,钱学森教授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科学中运用的还原论方法的反思,明确提出用系统方法研究精神。用系统方法解释精神,不仅可以回答还原论方法无法回答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而且由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3.
试论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对还原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不是对还原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在还原论及其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对还原论的超越和提升,不仅将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而且坚持整体与部分、多样性与统一性、开放性与封闭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辩证统一;在科学研究中以复杂性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人本原则、两重性逻辑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叶起,系统科学异军突起,以系统科学为主的科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之前经典物理学确定因果性为主的线性研究线路,逐渐被非线性的统计、混沌、分形、测不准所代替,在哲学层次上,原子论、还原论、构成论、确定论,也逐渐被有机论、信息论、生成论、非确定论所替代,在此变革中,经典哲学本体解构,认识提升,时空观改变,方法论更新,即,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转换所形成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深刻影响哲学走向,促进构建哲学全新宏观图景。  相似文献   

5.
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研究方法论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是有坚实的哲学依据与客观基础的;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认识过程中,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交织互动的辩证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研究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的方法即系统方法探索复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世界范围的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和高涨,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和发展的大好时机。辩证唯物主义对复杂性研究的指导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间接的指导作用;二是直接的指导作用。复杂性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是多方面的。如有,复杂性科学进一步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复杂性科学进一步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苏佩斯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传统观点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反思,提出了一种以集合论为基础的科学理论语义观。这种语义观的形成蕴含着深厚的整体论立场和系统论思想,这与苏佩斯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为此,笔者拟在探寻科学理论观变迁的基础上,揭示苏佩斯科学理论结构的层次性和科学理论建构的跨学科性,为未来科学哲学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8.
逻辑经验主义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逻辑经验主义在对社会科学诠释的过程中,呈现出从"还原主义——整体主义——多元主义"的方法论特征。深入探索这一方法论特征的系统演变,既有助于更系统地理解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也为当代研究重新认识逻辑经验主义提供新的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主义发端的近现代科学哲学起初因注重科学源于经验、由逻辑加工形成 ,顺应着科技发展潮流 ,却又因对经验与理论的矛盾、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认识的片面性而走向反科学主义。后现代思潮因迷茫于传统思想的缺陷、当代科学技术引发的种种矛盾而走向对理性与科学技术本身的怀疑。信息系统识识论将科学认识视为自然信息与人的主体自信的相互作用 ,视为整体性的系统。它实际上是科学哲学各种学说通过系统思维而形成的新的综合。它是一座使人们解脱困惑跨越时代沟堑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人工智能研究。从回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基本哲学主张、剖析人工智能研究者关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论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并非水火不容,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恰为人工智能获得新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向。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是基础性学科,是思维规范性科学。我国《易经》等传统思想有发达的辩证逻辑思维,马克思继承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反映事物互补结构整体的思想形式结构与其规律的科学,要使辩证逻辑符号化、形式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上,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我国传统辩证逻辑思想相结合的过程。辩证逻辑可以为系统科学、系统哲学和人工智能等实践提供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斯坦福学派是一个强调从哲学上来研究实际的科学实践,否定科学统一或科学整合可能性的新经验主义的松散联盟,成员包括John Dupré,Ian Hacking(哈金),Margaret Morrison(莫里森),Peter Galison(艾莉森)和Nancy Cartwright等人,其中以南茜的观点最为激进。Nancy Cartwright(1944-)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教授,前任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曾经任教于许多大学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及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面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斑杂破碎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思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信息化是有力推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我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往往没有系统性,其动态性的理论依据也存在缺失。本文利用系统思维,从系统的哲学基础,信息化的系统哲学规律入手,利用还原论、整体论以及综合集成优化方法等思想,梳理出基于系统思维的信息化顶层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实践模型。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工作,紧密的同企业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72_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d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班杂~,r4-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及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d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斑杂破碎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图从生成论的自然观出发,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从系统论到混沌学,直至复杂网络研究的这一系统科学之学科群,重新梳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建构生成论的系统科学体系。文章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复杂系统生成的基本机制,并由此推出生成性系统的重要特征。试图突破西方传统的还原论,提出系统生成论的方法论原则——“复元论”或“探源论”,为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方向寻找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与信息科学研究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兴起的诸多科学研究纲领中,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当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不仅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信息世界),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复杂性思维方式——信息思维方式。信息科学研究纲领能够在更为综合超越的层面上有效化解还原论和整体主义的简单对立,并能够对自组织行为的复杂性机制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阐释。正是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可能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某种最基础性的、具有核心理论意义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其研究方法从基于微积分的定性分析走向全新的定量研究,其方法论则进一步从“整体论”走向“还元论”。“还元论”的哲学基础是生成论。“还元论”的要点是以“生成元”为逻辑起点,探索系统整体生成演化的普遍规律,方法论原则为整体性、时间性与信息性。以“还元论”重新审视自组织理论,系统进化的奥秘在于蕴涵进化信息的新的生成元诞生,并形成超循环生长。分形理论与混沌学为“还元论”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奇怪吸引子是系统生成的几何学与代数学,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统一,方程迭代与分形生长在相空间一一对应,揭示了信息与能量传送规律与系统形态生长规律的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群落生态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纲领:一个由戴蒙德引领,具有整体论特征;另一个由森博洛夫引领,具有还原论特征。两派犬牙交错、互不相让,一直争论至今。通过对"聚集规则"和"零假设"的系统考察,发现争论双方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进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哲学分析,认为生态实体的有机程度与对象尺度密切相关;生态过程本质上是随机性与确定性的对立统一;生态系统演进是自组织与自然选择联姻的结果。从群落生态学发展的趋势看,实施"融贯思维"则可能是未来生态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整体性为指导范式的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作为二者的延伸与拓展,复杂系统科学哲学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引起了科学哲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沿着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系统科学形成和发展的三条进路、清晰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有助于看清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