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國最近採取的阻撓國际局势緩和、坚持“实力政策”的做法,不僅遭到了美國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和譴責,而且也为它的許多盟國所不滿,使它同它的盟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这种形势,对美國統治集团來說,也是極不愉快而且極其嚴重的。1956年是美國的选举年,在各方的指责之下,在某些人的期望之下,今年美国总統照例向国会提出的說明美國政府國內外政策的國情咨文,就特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来,美国发表了大批关于对外政策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研究的时间从战后起一直到未来的十年,内容涉及之广,题目分类之群,研究规模之大,准备时间之长,动员人力之多,在美国历史还是上绝无仅有的。这些报告为美帝国主义献策,要它打着“和平”的幌子积极扩军备战。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国家极尽诬蔑、诽谤和挑拨之能事,强调美帝国主义应用更加隐蔽的手法“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和“夺取”中间地带。这是美帝国主义玩弄两面手法的最好招供,也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本性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的铁证。  相似文献   

5.
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石。从20世纪至今,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经历了三次高潮,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对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历史演变的梳理和剖析,认为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决策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并预测它将继续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该刊主编波德霍雷茨撰写的《改头换面的绥靖主义》一文,反映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里根派和反里根派在外交政策问题上的尖锐斗争。作者力主对苏采取强硬政策,极力为里根的政策辩护。此文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美国统治集团内两大派别在对外政策上的分歧和矛盾焦点所在。现摘译如下,以供参考。(文中小标题系我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事杂志》在去年十月号发表了一篇論述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它无可奈何地作出“診断”說:美国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正在遇到困难”,特别是美国在外交上过于依靠軍事力量,做得过分露骨,因而弄得众叛亲离,狼狽万状。这是美国在外交上一敗塗地的絕妙的自供状。至于文章作者提出的“处方”,諸如要美国统治集团在外交上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法等等,則决不是能使美帝国主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現将該文摘譯并加批注如下,以饗讀者。——編者  相似文献   

8.
1984年美国将举行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现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为此角逐的帷幕已经拉开。引人注意的是,随着大选的临近。美国3大报系中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杂志》(系《纽约时报》的杂志),以及《时代》、《新闻周刊》,还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新闻日报》等(多为东部财团喉舌),对里根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反映了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的东部财团对里根当前的外交政策不满。看来这种争吵还会激化。现分类摘译上述报刊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化外交对华进行文化渗透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面。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利用学术文化交流、宗教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等手段对华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促进中国和平演变,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目标,对我国文化安全和国家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里根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1月25日终于发表了.这篇文件和去年语调低沉的那篇相比,气概颇不相同.它宣扬美国情况"大有改进",全国"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今年美国"比以前更安全,更强大,更巩固".提出了要建立"有意义的世界和平"等四个今后大目标.咨文以冗长篇幅谈论他执政以来的成绩,以及许多内政问题.对外政策说得较概括,基调是争取持久和平.其中强调愿与苏联建立"和平关系",谋求削减核武器,说"核战争是无法取胜的".表示要加强整个盟国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说  相似文献   

11.
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正式提出并实施人权外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把人权外交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议事日程。美国立国精神中的天赋人权观与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是人权外交政策产生的理论基础,但二战后美国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南方奴隶制度的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内战本属美国内部问题,但由于战争结局会影响到欧洲列强的既得利益,因而北方的林肯政府在内战中不得不面对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认为,北方之最终获胜固然在于其正义性,但林肯政府灵活、有效的外交策略,同样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内战的国际关系及林肯政府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代新兴大国、“金砖国家”主要代表的中国和印度在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为何作为目前全球上最强盛的国家——美国会对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呢?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诚然,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呢?笔者将以下几个方面试述美国对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共产堂机关刊物《前卫》在今年3月出版的一期上,发表了一篇评论佐藤内阁的外交政策同美国远东战略的关系的文章。文章根据佐藤的言行证明,佐藤内阁的外交政策,是进一步追随美帝国主义、加紧复活日本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政策。文章分析了今年1月佐藤的访美以及他同约翰逊会谈的内容,揭露了日美在军事土进一步勾结起来侵略亚洲的阴谋。全文共分四节,下面是其中的第二、第三节,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5.
有人对苏联深怀戒心,唯恐美国的对外政策被软化;有人对美国的衰落深感担忧,主张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来处理“里根之后”。今天,人们在议论如何应付正在迅速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时,常常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既存在巨大的机会,又面临严峨的挑战。然而,无论是要把握住机会,还是从容地应付挑战,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7.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取向主要在两条路线之间摇摆,一条是新保守主义,另一条是自由国际主义。新保守主义强调军事优势,主张用单边军事干预的方法推进民主。自由国际主义则关注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多边人道主义干预以及在海外以政治方式推进人权。  相似文献   

18.
两者的矛盾使美国外交左右摇摆不定;价值观的取向有一定限度,置于优先地位的总是国家利益。克林顿的主要外交政策可以简要概括为三大目标,即:经济、安全和民主。细思之,这三个目标之间并不总是和谐一致的。追求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间关系,只就苏联调整外交政策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苏联的改革很有声势,在外交方面更是有声有色,表现出戈尔巴乔夫非凡的胆略和开拓精神。戈尔巴乔夫在调整外交政策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提出新思维、新观念,否定一些传统观点,着手解决由于推行霸权主义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新观念是: 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因在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胜利者;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只能在历史性竞赛中以和平方式解决; 社会主义不能只有一种模式,承认社会主义的多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自由民主党前大平派重要成员铃木善幸7月17日组成新内阁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铃木上台时明确表示,要继承和坚持大平内阁的对外政策,并任命同大平首相有四十五年至交、曾任大平内阁官房长官、对大平外交非常熟悉的伊东正义为外相。同时,还任命大平的智囊、前外相大来佐武郎为对外问题的政府代表。伊东外相表示“要在外交方面执行大平内阁的政策,保持和提高已故大平首相建立起来的国际信誉”。“多边自主”外交要有它的继承性,这是已故大平首相的一贯主张。1972年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