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周期性气候波动外,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阶梯状气候变冷、波动幅度的不断增加和气候波动周期的转变。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表明新生代曾发生至少三次快速变冷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36,15和2.4MaBP前后。根据来自北大西洋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波动幅度增加、频率降低。B/M界限附近,气候波动周期由41ka转变为100ka。黄土高原上黄土地层与磁化率研究揭示,现代东亚季风出现于2.4Ma前,并于1.1和0.6MaBP前后两度加强,现在的季风环流形势形成于0.6MaBP,米兰柯维奇理论不能解释上述新生代气候的阶梯状变冷、第四纪气候的阶段性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加强,因此除轨道因素外,还有别的因素控制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白水河冰碛物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白水河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大通河的一条支流,在其谷口保存有形态较完整的冰川终碛,终碛剖面中有将该终碛垄分成两次冰川作用的一推积垄,此次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该剖面中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研究,推积垄前部上样品测得的ESR年龄为73.0ka,55.8ka;推积垄后部靠近推积垄的一个样品,测得ESR年龄为36.7ka,所测得的ESR年龄与终碛垄沉积的新老关系相一致,经过ESR测年结果的误差与其可靠性讨论并结合终碛垄沉积关系和推积垄前后的^14C年龄得出;推积垄前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与深海氧同位素的4阶段相对应;推积垄后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晚期所沉积的,可与深海氧同位素的2阶段相对应,此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以往学者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冰碛物可以用ESR技术进行测年。  相似文献   

3.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萨拉乌苏组沉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发现,该剖面沉积物保存的天然剩磁NRM和Q比值曲线与深海沉积物最后一、二次冰期及末次间冰期的氧同位素δ 18 O曲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及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反映的年代值推断,滴哨沟湾萨拉乌苏组的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即(180~10)ka,而位于底部粉砂层中的文化层,其年代应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庆阳巴家嘴第四系底部地层中发现的2种真马化石研究得出,其地质年龄为2.5Ma B.P,是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真马化石的地点之一。认为:第四纪初真马从北美向欧亚大陆快速扩散的背景,是全球冰期气候的出现;中国与整个欧亚大陆一样,在一系列年龄为 2. 5 Ma B.P.的地点发现了最早的真马;这些化石显示出种级单元丰富的多样性,即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常常同时有2种真马共同生活,还有三趾马共生;这是在气候突变条件下动物快速扩散事件产生的适应辐射,为区域叠覆成种理论提供了大型动物成种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中国黄土中的仓鼠、鼢鼠化石,及其在磁性地层中的位置,并将其按时间分布划分为4个阶段:中间原鼢鼠Mesoslphneustintermedtus阶段(3.40~2.45Ma)、奥米加鼢鼠Youngiaomegodon阶段(2.45~1.60Ma)、丁氏鼢鼠Y.tingi阶段(2.00~0.73Ma)、方氏鼢鼠Eospalaxfontonieri-沙鼠Meriones阶段(0.73Ma~Rec.)。第一阶段处于新生代以来最后的温暖湿热时期;第二阶段代表了湿热气候环境的最终结束、干冷气候的开始;第三阶段反映了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以及干冷-湿热气候的频繁波动;第四阶段气候更加寒冷干旱,部分黄土地区沙化。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沉积有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成盐成矿规律的理想地区。通过对柴达木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含盐地层测年数据进行总结,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活动和构造运动进行对比,认为柴达木盆地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和干盐湖中通常发育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及末次冰期的石盐层,某些盐湖中还有希夏邦玛冰期、望昆冰期、中梁赣冰期的石盐层;迄今为止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中仅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冰期环境下的干冷气候及冰川扩张,造成盐湖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利于盐类物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CaCO3含量在黄土和封闭湖盆中对气候变化有良好的反映,采用国际标准的Bascomb碳酸盐计,对临夏盆地东山古湖沉积物共计3267个样品分别测试了其CaCO3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早更新世期间存在着两次明显冷湿阶段(事件),一次是2.28MaBP前后,另一次发生于1.80 ̄1.76MaBP期间。  相似文献   

8.
深海氧同位素3-1阶段是指深海沉积物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的第四纪末次冰期至冰后期的一个时期,期间气候表现为间冰阶、极端寒冷、多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至最后转暖多个变化特征,相关气候变化沉积响应及影响因素等科学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该时期相关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记录及讨论在华北平原地区仍有争议,为探讨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在该阶段的气候特征,本研究在大厂凹陷区天然剖面进行高密度碳14断代样品测试,并开展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分析,获得地球化学数据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该剖面年代从32.5ka至8.2 ka,处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末期至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早期。在该时段,主量元素氧化物TFe2O3、Al2O3、SiO2、MgO、CaO、Na2O与K2O与微量元素Sr、V、Ni、Co、Ga、Cu、Ba、Cr和Zn均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在MIS2末次冰盛期和MIS1早期中的B?lling-Aller?d暖期和新仙女木冷期,K/Na、Al/Na、化学蚀变指数 、化学风化指数 和古温度等指标与东亚季风区气候呈现一致的变化,同时与全球尺度的事件具有同步性,因此认为晚更新世晚期华北平原的气候变化可归因于全球气候系统下东亚季风区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两个系列4种含ⅡA族元素的钨硅多配合物,经ICP和确定配合物的通式为KxZSiW9O34.nH2O和KxZ(SiO2)2.nH2O(Z’=Sr,Ba),并通过IR,UV,TG-DTA〈CV和极谱等方法,对杂多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与α-SiW12相似的Keggin结构,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为MgSiWi〉CaSiW9;Sr(SiW9)2〉Ba(SiW9)2。.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并借助计算机代数的符号运算,求出了2+1维Kadomtsev-Petviashvili(KP)方程的一种自Backlund变换,并得到KP方程的三组精确解,其中一组为孤波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具有桥环侧基的丙烯酸异冰片基氧烷基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测试了聚合物的光、热、硬度等性能。得到了氧烷基为氧乙基、氧丙基、氧丁基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Rp=k[BPL]^0.5[IBOEA]^1.0,p=K[BOP]^0.5[IBOPA]^1.0,Rp=k[BPO]^0.5[IBOBA]^1.0;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7.95KJ/mol,88.62kJ/mol,101.1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荔波董哥洞D42石笋进行TIMS-U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末次冰期42.0ka B.P.~65.0ka B.P.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在65.0ka B.P.~42.0ka B.P.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季风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65.0ka B.P.~60.6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4晚期,反映本阶段东亚冬季风强盛,气温降低,表现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60.6ka B.P.~48.4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早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增强,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温暖半干旱的气候环境;48.4ka B.P.~42.0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中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东亚冬季风相对增强,表现为干旱冷凉的气候环境。石笋记录揭示的2次寒冷事件在各类沉积物中均有记录,反映为全球变化的气候事件,相当于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Heinrich5和Heinrich 6冷事件,可以进行全球对比,显示荔波地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武都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堆积了厚约17m的黄土地层,其间夹有多层厚度不一、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在剖面13.2~17m黄土中,野外可清晰的观察到6层古土壤.通过剖面磁化率、粒度、稳定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TL年代、CaCO3、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分析,认为它敏感而详尽地记录了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变化历史.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总体模型与中国中西部黄土高原、深海氧同位素及南极冰心记录一致外,还可以与格陵兰Summit冰心记录进行良好的细节对比,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的体态、被皮、解剖、生理和生化遗传标记等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高原型比山谷型藏山羊体格较大;毛被白色者较多、毛丛较长、单位皮肤面积次级毛囊较多,产线量高;气管、肺和心脏较发达;血液中RBC、WBC、Hb均较高;体温、皮温均较低,两型藏山羊的Hb、Alb、Am经电泳均显示一条带,无多态性,高原型藏山羊的Tf有3种基因型,即AA、AB、BB,而山谷藏山羊Tf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A、AB。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两型藏山羊的AKP同工酶均有两种基因型,即AKPF和AKPO,AKP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不论是高原型还是汕谷型藏山羊的ES同工酶均有多态性,都有3个带,但两者的E_s同工酶带有明显差异,区带-Ⅱ-2、带-Ⅲ-3、带-Ⅱ-4、带-Ⅲ-2对应比较,差异极显著(>0.01);带-Ⅰ-1、带-Ⅰ-3、带-Ⅲ-1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原型和山谷型山羊的LDH同工酶均有5条带,其活力顺序均为LDH_1>LDH_3>LDH_2>LDH_5>LDH_4,各带对应比较,两个生态类型藏山羊间LDH_1、LDH_2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洞庭盆地澧阳玉成黑褐色土壤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火生态的演变过程.通过野外采样和分析测试,参照可靠AMS-14C测年和考古数据断代,利用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炭屑和黑碳数据,探讨该区域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的野火发生和快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氧同位素MIS3(Marine Isotope Stage,56.0~23.0 ka BP)期间,气候冷干向暖干转变,野火发生十分有限;氧同位素MIS2(23.0~10.6 ka BP)阶段,气候冷湿,C_3木本植被明显增加.然而,随着百年-千年尺度气候冷事件发生,冬季风加强和可燃物干燥程度的增加,促使区域和本地野火普遍发生;氧同位素MIS1(10.6~7.0 ka BP)阶段,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C_3木本)所取代,致使区域野火明显下降.洞庭盆地野火发生与末次冰期快速突变气候事件(Heinrich and Younger Drays events)密切关联表明千年尺度野火机制模式受到北半球太阳辐射所控制的东亚夏季风强弱和全球冰量变化以及植被演替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临猗杨范第四纪沉积剖面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杨范剖面黄土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结构、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分析及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划分了剖面地层,初步确定了黄土沉积始于1.20 Ma B P,黄土沉积以来该区发生了13次大的干冷-暖湿气候变化;沉积转型指示河流强烈加积转变为河流侵蚀,代表约在1.20 Ma B P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抬升事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万州-巫山段的阶地类型、沉积物特征和形成时代,结合青藏高原间歇性构造隆升过程、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和青藏高原冰期-间冰期旋回,探讨730 ka B.P.以来万州-巫山段河流阶地的成因.研究表明,河流阶地不同阶段的下切速率响应了青藏高原的2期构造隆升事件:昆黄运动、共和运动.在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周期旋回的比较中发现,阶地主要在冰期发生堆积,研究区T3、T2、T1阶地堆积期主要集中在MIS5d、MIS3b和YD冷期;下切期响应了共和运动的构造抬升过程.T4阶地主要发育于深海氧同位素MIS12阶段及青藏高原聂聂雄拉冰期,沉积物特征与同期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洋型冰川具有相似的气候背景,表明T4阶地堆积期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T5阶地的发育响应了重要构造运动——昆黄运动的构造抬升,下切至基岩;MIS18-MIS17气候转换期的不稳定性促进了河流的下切.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是万州-巫山段阶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原因,并在对不同阶地的堆积-下切发育阶段的影响上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SA08~34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共鉴定出硅藻165种和变种,隶属45个属.根据硅藻组合特征,结合^14C测年和CaCO3分析结果,进行了柱样地层的划分,讨论了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带与间冰期和冰期相对应,硅藻丰度变化反映出南海南部气候的不稳定性特征,暖期也出现了突然降温的冷事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间冰期和冰期有关,间冰期对应高的丰度值,冰期则相反,由此推测该海域间冰期发育较强的上升流,而上升流的发育又受季凤的强弱影响,进而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亚古季风在该海区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9.
40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特提斯海的封闭和西藏成陆,但40~20MaBP间地面很低。20Ma前的构造运动使青藏地区一些山地隆起,但而后又经历了长期的夷平,地貌与生物证据揭示,早上新世高原的高度仅约1000m。高原的强烈隆起开始于3.4Ma前,这被高原内外普遍的砾岩堆积和盆地演化记录了下来。青藏高原东部盆地演化与大河流发育研究表明,至少有10次强构造上升事件发生,它们分别开始于3.4、2.5、1.7、1.3、1.1、0.8、0.6、0.14、0.05和0.01MaBP。其中2.5、1.1、0.8、0.6和0.14MaBP五次上升事件对高原隆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新世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中全新的一页,年龄为10×103年,测定全新世年龄的最佳方法为14C法,按照环境演化综合分析,全新世可以分为:前北方期(9300aBP以前)、北方期(7500-9300aBP)、大西洋期(5000-7500aBP)、亚北方期(2500-5000aBP)、亚大西洋期(2500aBP至现在).全新世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现代人使用的新石器不断革新;全球性的大冰盖已经消逝,只有一些高山冰川和极地冰川,所以称为冰后期;海平面有多次的缓慢升降,总的趋势是不断升高;现代地壳运动是三大板块继续移动,并有多次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期;构造地貌和气候地貌的三大地貌单元已经形成;现代人的出现是全新世环境演化的最基本特征。这些特征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全新世的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