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成都出发向西,经都江堰观麻溪化石层,入卧龙看国宝大熊猫,进四姑娘山寻“东方阿尔卑斯”,至丹巴体验嘉绒藏区文化,过八美到康宝唱“跑马溜溜”的情歌,到海螺沟泡冰川温泉,绕雅安回到成都。这就是我们“大自然探索之旅”的第二条线路,走的也正好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西环线,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谓浓墨重彩,灿若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过去和现在的黏合剂,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完整的人生。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的名句,而实际上“我记得,故而我存在”似乎才是更贴切的表达。试想若是没有了记忆,我们又将如何过活呢?  相似文献   

3.
我开始接触中医药是在40年前。那时,我在接受“再教育”,除了开推土机,下班后没有事情可做,我母亲怕我荒废了时间,教我学中医,用双手为师傅治病。第一个患者是我所在单位车队队长的妈妈,60余岁,哮喘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用药没缓解,晚上跪着打瞌睡。我用母亲教我的用手点穴调整五  相似文献   

4.
“雷击商王”的传说这是发生在3000多年前(就是公元前12世纪)的一个故事,那时我国正是殷商王朝。夏季的一天,商王武乙外出打猎,那天天气非常闷热,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商王一看暴风雨将要来了,连忙命令车队回宫。  相似文献   

5.
圣诞礼物     
(一)“早点准备好了,姨妈。”弗里施发现对方正全神贯注于餐桌上的一封信时,就提高了一点嗓音,“您还在想昨天同我谈起过的事情吗?”“是的。”梅特纳抬起了头。她虽然由于晚上失眠而略显疲惫,但此时的心情却十分振奋,“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你说呢?”“我?”弗里施迟疑了一下,说:“对信中谈到的实验结果有点怀疑。”“这是因为你不了解哈恩叔叔。”梅特纳喝了一口咖啡,微笑着说:“我与他曾共事长达30年之久。如果不是希特勒上台,我又是犹太人后代的话,我们之间是可以继续愉快地合作的。哈恩是我接触到的世界众多化学家中间最优秀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夜空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总是让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一个是在我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可见,人们历来对夜晚是充满敬畏的。  相似文献   

7.
稻城之旅     
自从萌生了去稻城的愿望,我便查遍了我所能找到的旅游书籍及各旅游网站,问及认识和不认识的旅友及网友,想尽可能多地了解稻城,但许多人居然还不知道这个世上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去处稻城,在我心中也就越发神秘而遥远,去稻城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过康定,一路艰辛,终于在8月1日到达了理塘。8月2日,我们又从理塘出发前往日瓦。草地一望无际偶尔会见到零星的几只牛羊。渐渐地,窗外景色越来越寂静,越来越荒凉,越来越感觉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乘坐的车也已不再像普通的汽车,好似时空列车一般,带我们进入…  相似文献   

8.
自唐宋以来,经川、陕.滇入藏的三条路,大以川藏路为主,它以今天的康定为起点,经巴塘、八宿入藏,既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军事要道,也是连接西藏和内地民间交往和贸易的生命线。它蜿蜒在崎岖的崇山峻岭之中。西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丝棉织品、盐、茶等,都是从内地运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和马队,所以那一条条山路便被称为“茶马道”。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川藏、青藏等多条公路的修通,原来的茶马道 多被废弃,于是,“茶 马道”变成了“茶马古 道”。2000年10月,我 有幸赴西藏边坝考察 时,竟在无意中重走了 …  相似文献   

9.
邻家上初中的女孩有一天突发奇想,眨巴着大眼睛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地球滚动的声音?”我一愣——这问题还真从没想过.一时语塞。只得反问道:“那么,你觉得地球滚动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上文我们讲过,魔术大师胡迪尼·兰迪曾表演并揭穿过利用“时间差”搞的透视把戏。实际上,这类把戏在旧中国走江湖的就常用。例如,看相算命的就有一种“小蜕皮”的手法,用来蒙骗和吸引观众。看相算命的人手中拿着一叠纸条,对围观的人们说:我能算出你们家中兄弟几个,然后提笔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对其中一人问你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住在北京海淀一套很普通的住宅里。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笔者敲开了张老的家门。身材高大、戴一副老花镜的他神采奕奕地迎了出来:“请坐,请坐!年轻人。”笔者心情激动地步入他的客厅,经一番热切交谈,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建筑”与“人居”。经历:建筑是今生无愧的选择“我是1912年生的,祖辈世居杭州,但我出生在上海。”一落座,一脸慈爱的张开济同笔者聊了起来,没有半点大师的架子,“小学时我成绩很差,还坐过‘红椅子’哩!”张开济回忆说,1918年秋至1924年夏,他…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66岁了,也许和遗传因素有关,基本吃素的我却患有高脂血症。闹“非典”那年,我得过“小中风”,差点儿半身不遂。结果愣是靠中医刘大夫给我扎了4个月的针灸才度过了难关。之后常用中医汤药调理,身体状况还算可以。  相似文献   

13.
北极光之谜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确,我曾碰到过一个神奇之谜,30年来,虽百思而不得其解,但我一直没有停止思索并探求其谜底。它,究竟是什么? 时间回溯到1969年。那年夏天,我们奉命在新疆北部进行大地测量,测区范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相似文献   

14.
深度下潜     
“您能用通俗的方式讲讲吗?”记者一边问,一边用手在后腰上摸了一下。 科学官膘了他一眼:“你们总是把录音机放在后面的吗?” “我们总是保证报道的准确,”记者微笑道,“力求字字无误。” “简单说来……”科学官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圆:“比如这是木星大气外层,(他又在中间画了个小圆)这就是它的液氢层表面。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这两层之间发生了什么。人类从未真正了解过木星大气内部的情况,一切都还只是物理模型而已。过一会儿,我们就要下潜到木星大气层里面去。” “木星的半径为7.1万公里,而你们只准备下潜不到1000公里…… ”记者扶了扶眼镜,掏出个小本子念道,“能了解多少情况?” 科学官看着他:“你做了不少准备。”  相似文献   

15.
全村上大学的第一人我原籍河南郑州。一九七五年夏高中毕业 ,按当时的政策 (编注 :当时“文革”尚未结束 ,知识青年都要“上山下乡” ,到农村插队落户 ) ,我本可以留城的 ,但为了我那被定性为“学术权威”的父亲在单位里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 ,我毅然报名 ,投身到了插队的行列 ,来到豫东的中牟县 ,就是三国时陈宫做县令捉放曹操的那个地方 ,在黄河岸边一个叫毛庄的村子度过了三十个月的“再教育”生活。我在农村学会了各种农活 ,还先后做过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和其它各种不同的工作 ,那时城里下乡的人已很难把我和农民兄弟区别出来。但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邻居……我们每天都会和许多人发生联系,不免会被对方的言行所影响,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的人。“爸妈总是提起成绩优异的表姐,是觉得我不够好吗?”“我自认为表现不错,但老师没有选我当班干部,是不喜欢我吗?”“同桌今天讲话语气不好,是我哪里惹到他了吗?”……在将他人的言行与自己联系起来后,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摘登过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赠送的礼品——本刊编辑部我第一次看到“知力”是在1958年暑假,当时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得到那本杂志(1958年第一期),我惊喜异常,如获至宝。多年来,我不知看过多少遍,一直珍藏到今天。我是地方科协工作人员,而“知力”是我们科协主办的刊物。因有以上两个原因,我对“知力”有很深厚的感情。我认为,多征求读者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要求,是办好刊物的一个办法。多与同类刊物,或世界有名的刊物比较,但不是亦步亦趋,更不是照搬照抄,而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响亮…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6,(10):80-80
我的父亲是你们杂志的忠实“粉丝”。其实从初中我就认识你们了,但是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看课外读物。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空闲的时间也多了,这还是第一次翻开你呢!第9期中的《谁建造了巨石阵》,我记得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具体讲了什么已经模糊了。当时还捉摸,从哪里找了这么多大石头搬到那里的?搭个石头阵是什么意思?……看完这篇文章后,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虽然现在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无法正确地解释谁建造了这些石头,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了它的历史和考古价值,有待我们更深的研究和发现。我比较喜欢考古,探索未知方面的文章,希望“知…  相似文献   

19.
知力之友     
我是一名师范生。从偏僻的乡村来到学校,使我的眼界拓宽了许多,也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能结识一位重要的朋友——《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以下简称“知力”)确实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科普杂志.不仅是我,连教我的老师,以及我身边看过“知力”的人都这么认为。我的老师不仅鼓励我们认真阅读“知力”,还常和我们就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使我们学到了更多更新的知识,这还得多亏“知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我个人认为《大自然探索》一书不论在文章的选取,还是在版面的设计上都十分好,所以对贵刊并无太多意见可提。本次写信一是对杂志社的工作人员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刊物。二是想寻问一下有关贵刊2000年第11期即总第81期杂志上所登文章《火山与生命》中(第13页,彩页那一张)“我们生活在对于地球科学来说激动人心的时代。新的技术……这是我们以前不曾梦想过的时代。我们现在开始讲述的仅仅”这段文字的最后“仅仅”后面的内容写在哪里了?可能是我粗心大意没有找到吧。所以希望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黑龙江黑河 张宇宁 编者:张宇宁朋友,不是由于你的粗心大意,而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将该文的最后几个字:“是这个神奇故事的开端。”漏掉了,给你及广大读者朋友带来不便,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2000年到手的《大自然探索》月刊已10期,通读和部分反复读的共9期。刊物办得还有点“美中不足”,个别文章存在着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影响刊物的质量和她在读者中已有的崇高声誉。如第9期中的《青海湖──青色的“海”》。文章说:“青海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32.82米,总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有小学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