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鸡肉、蛋中沙门氏菌感染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沙门氏苗食物中毒多因食用加工不当的鸡肉和鸡蛋所致。本文就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害,鸡肉和鸡蛋中沙门氏菌的来源、鸡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2.
叶永青  张瑛 《石河子科技》1994,(5):55-56,52
<正>由布洛克兰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对1991年5月1日石河子某单位因食用卤鸡而引起59人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系由布洛克兰沙门氏菌污染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多为沙门氏菌属,志氏菌属,埃希氏大肠菌,霍乱弧菌,肉毒杆菌等,尤以内毒杆菌最毒。关于需氧芽孢杆菌的食物中毒,据国外资料报导,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在美国Goopfert等人指出,蜡样芽孢杆菌在食物中成指数生长才会产生和分泌肠毒素,至于需氧芽孢杆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  相似文献   

4.
<正>由布洛克兰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对1991年5月1日石河子某单位因食用卤鸡而引起59人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系由布洛克兰沙门氏菌污染所致.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生经过:1991年4月30日上午11时该单位司务长驱车到市中心农贸市场卤肉摊点王某处采购卤鸡12只,拿回单位后放入冰箱冷藏,于次日中午14时左右拿出,未经任何处理整鸡装盘供该单位64人会餐食用.食后8小时出现首例病人,至4日共发病59例,患者占食用人数的92.19%.凡是吃者均发病,不吃者不发病.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以来,严重的食物中毒、伤寒、鼠疫等一直侵害着人的健康。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经于揭开了这些致病细菌的基因组的面纱。来自加拿大、英国、越南、丹麦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对两株沙门氏菌的DNA进行了测序:其中一株为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这种致病细菌危害着全球成千上万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一起伦敦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的菌株进行溯源检测,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同源性).方法依据GB4789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应用PFGE检测技术对检出的伦敦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检出5株菌株的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图谱有4株为相同菌株,1株菌株与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与伦敦沙门氏菌分离株为相同克隆群,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著名的致病菌,并能够在湖水等多种环境中存活。人类可能通过食用携带病菌的食物或接触含有病菌的水体等多种方式遭受它们的入侵。因此,实验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在水体中的存活规律,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依据。将沙门氏菌接种到采于长春市南湖水体的10个水样中进行培养,并使用Weibull分布模型和线性模型模拟沙门氏菌的存活动态,同时分析了水体理化性质对细菌存活的影响。Weibull模型拟合沙门氏菌在10个水样中的存活时间分布在9.44~27.94 d之间,而线性模型拟合结果在9.27~23.01 d之间。研究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存活时间与水样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成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导率的增加,细菌存活时间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食疗百科     
《科技潮》2008,(6):56
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湿度大,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具体来讲,夏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成玉峰 《甘肃科技》2005,21(6):147-147,170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所致的中毒性疾患。甘肃省天水市407医院2002年1月收治食用自制豆豉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15例。为提高对本病的抢救水平,就病例中患者抢救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赵华娟 《今日科技》2000,(10):34-34
为分析我县食物中毒发生规律,掌握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现将我县1999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根据绍兴县卫生防疫站食物中毒报表和有关资料,按照中毒原因、中毒食品种类、中毒场所、病因分类等项目上进行统计分的。二、结果分析1.基本情况:1999年全县共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6起,中毒198人,无死亡病例。中毒时间集中在6至9月。2.中毒场所:6起食物中毒有4起发生在家庭,2起发生在公共饮食店,分别占66.7%和33.3%,见表1。3.中毒食品分析:以中毒食物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沙门氏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现场检测对食品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组引物,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分别对7种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和4种非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同时建立沙门氏菌人工污染的食品模型,比较了LAMP法与活菌计数检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仅对沙门氏菌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336,mL-1,食品样品经细菌富集培养后,检测灵敏度高达8.25,g-1.所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曼陀罗为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有毒,因其有恶臭,家畜避而不食。国内外很少见由曼陀罗引起绵羊中毒的病例报道。经笔者诊治的成年绵羊螺陀罗中毒,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犬草甘膦中毒的现象在犬的实际饲养管理中发病很少,但一旦发病且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将会给病犬造成很大危害直至死亡,兽医应当就犬草甘膦中毒现象的症状、病因和毒理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犬类的草甘膦中毒病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指导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过对2014年与2015年全国网络直报食物中毒季节、月份、原因、场所和学校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比较。表明:食物中毒第三季度最多,集中在6月、8月、9月;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家庭是食物中毒最多场所,学校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主要所在。应加大对不同情况食物中毒原因管理,避免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Cu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摘除嗅囊后摄食行为的改变,探讨其中毒的机理.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Cu2+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呈抑制效应,抑制的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表现为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下简称首次撞击时间)随着中毒的加深而推迟,摄食的频率亦随之降低.反映了中毒鱼学习记忆的能力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2)中毒鱼体重增长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3)摘除嗅囊鱼的摄食频率仅为正常的1/2,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也较差  相似文献   

16.
Al-Ti-C中间合金中TiC粒子的失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铝及铝合金的新型晶粒细化剂Al-Ti-C中间合金中TiC粒子的失效问题。当熔液在正常熔炼温度下,即低于1273K保温时,所得的合金失去了晶粒细化效果。实验发现,失效的中间合金在高于1523K温度下重熔,TiC核心可以再激活。透射电镜衍射分析表明,Al-Ti-C中间合金失效的原因是TiC粒子周围出现了Al4C3及Ti3AlC。其中Al4C3可能对TiC粒子的失效起决定作用。对再激活的核心粒子的研究表明,它们主要由TiC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17.
奶牛采食霉玉米粉中毒,病牛表现为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病变。经用葡萄糖液、维生素 C、安钠加等药物治疗痊愈,预防以干燥保存饲料和禁饲霉饲料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Parallel evolution of virulence 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and emergence of new bacterial pathogen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o elucidate the evolution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here we sequenced seven housekeeping genes to build a phylogenetic tree and trace the history of the acquisition of virulence genes. Compatibil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more than 70% of the informative sites agree with a single phylogeny, suggesting that recombination has not completely obscured the remnants of ancestral chromosomes. On the basis of the rate of synonymous substitution for E. coli and Salmonella enterica (4.7 x 10(-9) per site per year), the radiation of clones began about 9 million years ago and the highly virulent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epidemics of food poisoning, E. coli O157:H7, separated from a common ancestor of E. coli K-12 as long as 4.5 million years ago.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old lineages of E. coli have acquired the same virulence factors in parallel, including a pathogenicity island involved in intestinal adhesion, a plasmid-borne haemolysin, and phage-encoded Shiga toxins. Such parallel evolution indicates that natural selection has favoured an ordered acquisition of genes and the progressive build-up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increase virul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