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意 《世界博览》2014,(21):64-65
约翰·福布斯·克里,美国政治家、国务卿,1966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政治系。乔治·沃克·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18岁在耶鲁大学主修历史学并获学士学位,1978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可以说这两位是美国精英教育的杰出代表,然而一位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师却对此有不同意见。日前他撰文称,正是这培育出众多精英人士,为美国社会津津乐道的精英教育,正把我们的孩子教成僵尸,使他们失去富有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关于我班学生小经的三个情景描述。 【情景一】初二时一次音乐课上,他和一位同学发生矛盾,被音乐老师送到我这里。我让他反思,他却趁我出去有事偷偷从办公室溜走了。我回来后给他分析道理,让他明白后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效果。我决定找他妈妈谈谈,让他说出他妈妈的手机号码。他似乎很认真地慢慢报了一串数字,然后我让他先去冷静地思考。在和她妈妈联系时,我发现他故意编了假号码。  相似文献   

3.
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活着是美丽的。第一件事是我的一位同学,他自小不苟言笑,总是一幅深沉凝重的模样。同窗3年我竟对他的笑容没有一丝印象。  相似文献   

4.
如果人们想到一位艺术家是他那时代的见证人,但同时也是反抗暴力和暴政的积极主角和公民的话,那么就不能不想到毕加索。"不错,我意识到我一向在用我的绘画来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所进行的抗争活动,但是现在我明白这绝不算是够了。这些年月的可怕压迫,向我表明:我应该不仅用我的艺术,而且也要用我的全身心来进行战斗……。"毕加索以一种令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方式作画,但他认为"我之所以这样画,是因为这是我的思想的必然结果。我年复一年地工作正是为了获得这样的结果,如果我后退一步,那就会是对人民的冒犯,因为这些结果确实是我的思想成果。"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等作品成为他思想的镜子和政治的宣言。  相似文献   

5.
车耳 《世界知识》2008,(3):62-63
前不久去纽约时,和几位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华人朋友一起吃午饭。一位来自美洲银行的校友满脸笑容地给我们介绍他带来的一位男士:“他是曾小姐的哥哥,曾先生。”我知道他所说的曾小姐是香港一家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去年初出了本畅销书。只是这种介绍客人的方式有些夸张,午饭的主题与曾小姐并无关系。我礼貌地和“曾先生”打了个招呼,就坐下了。  相似文献   

6.
由耶鲁大学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举办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一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奖学金项目选拔结果近日揭晓,我校生命学院04级基地班两名本科生陈晓薇和冷静通过选拔,被耶鲁大学录取为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同时,该班王晶同学作为候选人等待录取.这是继去年生命学院本科生唐欣被耶鲁大学录取之后,该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创下的又一佳绩.该项目于2006年11月设立,用以资助我国优秀本科毕业生赴耶鲁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星期三下午放学后,批改完最后一叠作业,我乘坐中巴车回家,途中突然上来了两位小学生:一位是我班的李旦,另一位是他的表哥。这两小子像猴子一样的机灵,一上车就迅速抢占了剩下的两个座位。一起和他们上车的还有一位是李旦的奶奶,座位没有了,老奶奶在摇晃不停的车厢里面站着十分困难。我见了立即站起来:“阿婆,您来坐。”“谢谢王老师!阿旦这小孩.连老师都不叫一声,哎……”到家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李旦这小子,平时在家非常任性,不仅成绩一般,品德也差,今天车上的一幕也是他真实的表现。该怎么教育这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8.
莫道宏的职业身份是一位政府官员,然而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观念却超越了他的身份限制而具有了明显的专业性,甚至还带有某种前卫性的色彩。这是颇为难得的,这也是我关注他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抓住时机     
立业 《青年科学》2009,(5):36-36
有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着“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星期二的上午,我正在六年级一班上语文课。正在我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时,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位学生说:“老师,有人找你。”只见教室外面站着一位陌生人,他夹着一个包,站在教室门口。我走出教室。那位先生用普通话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学具推销员,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让我跟同学们讲几句,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想:这些推销员也太厉害了,居然瞄准了农村学校中的学生。我不想让他来影响我的教学,拒绝了他。可这位推销员还不死心,缠住我,总是要我给他一次机会。这时我的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机会吗?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的敏感性,不知积累自己周围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在为学生的学习感到一筹莫展时,一位前辈给我送来了点石成金之术:“学生是夸出来的。无论他有多‘笨’,在你的鼓励下他会逐渐有了学习的动力,然后成绩将会慢慢上来了。”这办法灵吗?我努力地尝试着。  相似文献   

12.
一次在一个学校的教师办公室,见一位老师撕课本,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走到他的位置一看,他在撕初三《世界历史》。这就邪门了,这是新学期要用的新课本呀!看他漫不经心地撕着,不像和谁赌气;撕了一本又拿起一本撕着,也不像和哪一位学生过不去。  相似文献   

13.
张运 《少儿科技》2012,(8):45-45
爷爷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我从小就常看到他用毛笔写字、画画。当然,我也不是闲在一旁,铺纸、晾字、洗毛笔都是我的份内事。  相似文献   

14.
课外活动时间,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有人敲门。等我的“请进”话音一落,就进来一位某班男生。他径直走到我的身边,说:“校长,我有两个请求:一是高三没剩几天了,请您到我们班讲几句给同学鼓鼓劲;二是我……”  相似文献   

15.
懂得感恩     
近日拜读了作家张连文《难忘的槐花饼》一文,虽然文章篇幅不长,可读后让我颇为感慨。许多读者可能不了解张连文。他是一位常年卧床的残疾人作家。可就是这样一位身处困境的人还不忘感恩,念念不忘四十多年前老师和师娘对他的帮助,还时时记得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师娘曾经为他烙的那几张槐花饼。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年轻编辑,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一位“怪”作者来访.令我有点不知所措。 那天下午.我们同一个办公室的3位编辑正伏案工作,突然有一位老先生颤巍巍地进来,说想要投稿。对待作者自然是用“火一般的热情”,但等到他仔细说明投稿意图之后,我就有点傻眼了:他自称是一位退休十余年的中学教师.对哥白尼的日心说、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10,(6):I0046-I0046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刘慧 《奇闻怪事》2007,(1):71-71
新接手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斌,一直是学习上的“困难户”。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经常完不成.入学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而他总是低着头。尤其不敢面对老师。我与他交谈,他总是默不作声。上课也从不举手发言,开学这么长时间。他没有跟我讲上五句话。  相似文献   

19.
访温特教授     
杨虹 《世界博览》2010,(23):86-87
奔驰在东Tirol的盘山公路上,我深深地吸进一口混合着松树和青草味道的清新空气。我要随同先生去访问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恩斯特·佛诺安·温特博士,他是美国公民,常年住在阿尔卑斯山下的一座木屋里。他是维也纳世家子弟,父亲曾是维也纳副市长,二战爆发后,一家人出走美国。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奇闻怪事》2007,(10):33-33,39
顾梓正(化名)是我班一位男生,胖乎乎的脸,胖乎乎的手,刚接班那阵我觉得他特别可爱。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让我感到头疼了——课上,他坐不了3分钟就把头埋进课桌,手中还不停地拨弄着什么。老师提醒暗示。他就正襟危坐,过不了3分钟又恢复原样;做作业时,他可以在快速写字的同时,手里不停地玩着橡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