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却也给她的儿女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治理的黄河水患曾大为减少。但如今的黄河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期以来,黄河上中游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上中游的水土治理有了长足进展,但是由于投资少,工程标准低,林草成活率低,只是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还达不到根本治理的目的。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人为现象也影响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到目前为止,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草场退化和土壤沙化面积也逐渐增加。水土专家指出,保持和恢复黄河上中游植被,解决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方法。为此,国  相似文献   

2.
蒲津渡是黄河著名的古渡口,史为秦晋交通之要冲,而今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英 《科学》2003,55(1):41-44
在我国古代治河典籍中,黄河很早就被称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因为多泥沙,且河道善淤、善决、善徙,黄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相似文献   

4.
袁建平 《大自然探索》1998,17(2):112-116
大禹治水,集中表现对黄河的治理,而成为大禹治河,这一转变是司迁在《史记.河渠书》中的创造。由此,大的治河被史实化,神圣化,导引出经义的治河思想,治河方略,对其后的黄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本文对此作了一些论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5.
人民治黄     
一黄河是中国一条伟大的河流,它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四千余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河流,因此,改造黄河,除害兴利,使黄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成为中国人民长期而艰巨的伟大的改造自然的工作。自中国共产党领导治黄以来,已经9年了。为了制止自然的破坏力,使水力转而为社会造福,利用水来灌溉田地,取得动力,把害河变为利河,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人民,贯彻了“以下游防洪为中心大力准备治本”的方针。治  相似文献   

6.
江河诉说     
青藏高原,冰雪覆盖的山川孕育了众多的大江大河,长江、黄河就从这里超程,滋润着我们的国工,培育历史和文明。然而,青藏高原这块年轻的大地,正不断地演变发展,温度升高,雪线上升,冰川后退,水系干涸,草场退化,沙漠逼近。长江、黄河源头枕着的青藏大地不再舒适。日益紧逼的荒漠沙丘似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树有根,江有源。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其源头就是青海省境内的各拉丹东雪山。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是青海省的卡日曲。如果人为地把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堵住了,那么长江和黄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在地图上消失。  相似文献   

8.
以景观信息图谱的图形与定量研究方法体系为基础,研究黄河三角洲体自1855~2000年以来由尾闾河道摆动物理过程而构造的洲体景观特征,分析黄河尾闾1855年以来的摆动变化规律,得到"清水沟行水潜力已经很有限,黄河改道势在必行"的结论,建议黄河流路改道应遵循自然规律、人工协助摆动以行水故道间洼地,并讨论了黄河口治理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探源     
人们去黄河源头考察或探险旅游都是从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美称的玛多县开始。该县位于东昆仑山的黄河源头地区,县城坐落在海拔4300米的黄河岸边的一个山坳里,规模不大却很紧凑。从这里出发,经鄂陵湖和扎陵湖,再过星宿海而最终到达源头地区。当年的唐蕃古道也从这里经过。 每当踏进玛多县地界,就犹  相似文献   

10.
以景观信息图谱的图形与定量研究方法体系为基础,研究黄河三角洲体自1855-2000年以来由尾闾河道摆动物理过程而构造的洲体景观特征,分析黄河尾闾1855年以来的摆动变化规律,得到“清水沟行水潜力已经很有限,黄河改道势在必行”的结论,建议黄河流路改道应遵循自然规律、人工协助摆动以行水故道间洼地,并讨论了黄河口治理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形势出发,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含义,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必然性,从而引出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和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认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在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意识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这种转变还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一、长江流域开发与治理长江,是举世瞩目、全国关心的历史性战略规划,其着眼点不仅要从整个流域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而且要从中国的大局和全球大系统的总体效益考虑,按系统科学的规律办事,为子孙后代奠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万世基业。谈到万世,其实也并不长。黄河已有五十五万年的历史,而长江的历史远比黄河悠久。地质学家根据长江古河床中发现的老第三纪的含螺化石,推算出长江的形成已有六千万年之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56,1(6):1-1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向全国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要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任务以后,又提出了学术土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党中央的号召和指示,每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工作者都是感到十分兴奋的。“百家争鸣”的方针,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学术工作的重视、关怀和审慎的态度。它生动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学术土的真正自由。这个方针的贯彻,将充分地发扬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我国科学事业的加速发展,特别将促进我国科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高涨和繁荣。我们知道,科学问题一般都是复杂的,根本性的重要理论问题更是如此。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从多方面来研究解决。任何人的认识总不免带有局限性,没有经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和切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很难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事实上,只有充分地自由交换意见,并严格地执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产生富有生气的和创造性的思想,才能正确地评价研究工作的结果和理论的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形势出发,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含义,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必然性,从而引出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和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认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在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意识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这种转变还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关于黄河源区和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径流影响的研究及其他有关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以及源区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黄河源区和上游年径流量锐减,它严重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量,并引起黄河下游在20世纪90年代断流天数的增加;并且还指出,黄河上游和源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降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锐减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源区降水强度的减弱对于黄河源区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的锐减也有一定影响;此外,本文还表明了从20世纪80~90年代到新世纪初黄河源区气温的明显上升并没有导致此区域蒸发量的太大变化,它对径流变化影响不大,但对此地区植被和冻土退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黄秉维 《科学通报》1955,(12):15-15
一根治黄河水害和開發黄河水利的綜合規劃是在苏联專家組帮助下拟訂的最徹底的战勝數千年來为害不絕的黄河,並且也是最充分的利用它來为我國人民服务的偉大計劃。这个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內容以及鄧子恢副總理關於該規劃的報告已在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議上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議代表着我國六億人民的愿望、决心和力量。我們已开始向黄河進軍,我們将大規校地徹底地改造黄河。变害河为利河的无限美好的远景,只要幾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澄清黄河泥沙,充分利用其水利资源,在黄土高原及黄河下游平原出产丰富的粮食、工业原料、畜产和木材,不可避免地要归结到如何防止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问题,也就是如何保持水土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黄土高原土地的生产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农、林、畜牧都不能有高度的发展,黄河巨大的水利资源也无法充分利用。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又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粗沙区的范围、数量及其基岩产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可 《科学通报》1986,31(12):927-927
黄河下游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河道里,其中有2.8亿吨粒径大于0.05mm的粗泥沙,这部分泥沙是威胁黄河下游的根源之一,研究这部分泥沙来源区的范围、数量和产生的地层,对治理黄土高原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明甫 《科学通报》1957,2(18):555-555
今年八月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为了研究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而召开的陕、甘、晋、豫四省座谈会已胜利地结束了。在会议上经过交流经验,分析研究和算帐摸底,使我们从实际情况和具体分析中进一步认识了水土保持对建设山区,根治黄河泥沙,从根本上扭转山区贫困面貌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它的  相似文献   

20.
张仁 《科学通报》2009,54(5):674-674
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是一个整体.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泥沙, 流域环境决定着进入河流的水沙条件, 而水沙条件变化又进一步影响河床演变过程. 以前泥沙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河流输沙与冲淤上, 而对流域面上的侵蚀产沙重视不够. 河流来水来沙条件是通过流域水土流失研究以及利用原型观测和经验方法得出的. 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至今还处于小流域的经验估算阶段. 因此, 加强流域泥沙研究, 从根本上揭示流域产流产沙与河床演变及江河治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钱宁院士最早开展流域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关系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 他通过观察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淤积现象, 认识到黄土高原粗泥沙来源对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升起主要作用, 并初步划分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来源区的范围, 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本人在黄河综合治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承担了“拦减粗泥沙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影响”的课题, 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土壤侵蚀和输沙特性开展研究, 揭示了来水来沙减少对下游河床冲淤和演变的影响规律. 这些成果是基于对水文资料分析和河流水沙模型计算得出的, 但也需要从流域泥沙角度深入研究河流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