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利萍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6)
张晓风是台湾一位令人瞩目的、颇负盛名的散文大家。以张晓风散文的诸多文本为例 ,探析其散文对传统的文学母题眷恋 ,探讨她是如何运转一支妙笔在亲缘母题、羁旅母题和玉石母题中大显身手 ,自由地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 ,可以深刻领略其文所蕴函的让人迷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2.
朱利萍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60-62
张晓风是台湾一位令人瞩目的、颇负盛名的散文大家.以张晓风散文的诸多文本为例,探析其散文对传统的文学母题眷恋,探讨她是如何运转一支妙笔在亲缘母题、羁旅母题和玉石母题中大显身手,自由地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可以深刻领略其文所蕴函的让人迷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爱好为何?关于文学阅读有何能力?等等.本文踏进儿童的神秘世界,与儿童进行亲密接触,以进一步了解儿童与文学的关系,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比较神话学的"母题"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1):40-44
在比较神话学领域,至今有专门对象,无专门理论方法与术语.本文认为,"母题”是比较神话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应该成为比较神话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为此,对"母题”的由来;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在比较神话学中的定义;与主题、意象、原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在神话研究中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5.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文学出版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作品质量、作家、市场以及出版社等都成为制约儿童文学出版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合理的定位,原创作家队伍亟待扩大,出版社和作家都要奉行读者至上的原则。只有理顺这些问题,儿童文学出版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卢玲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1):20-22,,31,
本文从抨击封建儿童读物 ,建树儿童文学理论 ,创作和译介儿童文学作品等三方面 ,评价鲁迅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以《女神》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郭沫若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儿童文学、强调儿童文学对于改造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希腊中心主义的知识语境”中,原始文艺的母题解读方式及母题排序方式为“创世母题”和“英雄母题”、“自然崇拜母题”和“两性激励母题”,而在“世界”和“中国”知识语境中,原始文艺的母题解读方式及母题排序方式则呈现相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李巧玲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94-96
介绍了主题学和母题的定义。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的世界文学中,母题的数目是相对有限的,而且表现出较多的客观性。探讨了如何对一些作品的母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电上出现了一些以“变形”为母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变形人物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人性被压抑、欲望难以满足、生存现实与生活理想相矛唇,从而走向心理扭曲、变态。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文学变形母题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变形现象的特点,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性格两方面追溯变形人物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变形母题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缘于"等待"这样一种情境,不论是人的情感追求还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常常通过期待主体等待或期待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情境模式表现出来,抒发着处于这种情境构势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态。本文在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之后,尝试性地提出了"候人"这样一个新的母题模式,将某些在精神实质或情境构势上具有"等候"这一核心内涵的文学作品纳入同一母题模式,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具有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重新整合与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之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11-13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性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属性。因而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属性。审美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健康情趣、爱美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意识的开发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审美不同于美育,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要从儿童出发,激活儿童的审美器官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亚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1):55-59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之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4):9-12
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属性之一,教育性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应该是艺术的,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单纯说教的。长期以来,教育性在我国儿童文学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呈现多样性,不过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教育性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子宜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Z1)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蔡晓龄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9):37-40
文学艺术创作一直将自杀作为一种创作母题,很多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自杀这一审美行为展示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情感的深刻性。从自杀是生命最激烈的形式、对艺术作品中人物自杀的表现和欣赏、西方式自杀与中国式自杀最关键的不同点对自杀进行了深入解析,挖掘了文学艺术作品中自杀现象所具备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会在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引进方面曾取得较大的成就,丰富并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及发展。文研会在儿童文学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及语言风格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之处,体现出文研会“艺术为人生”的宗旨。在翻译目的的统领儿童文学翻译标准可根据需要适当作出功利性的改变,以满足儿童需要及时代期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