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史是人类精神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学问领域有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很久以来,科学史研究很少对科学史概念的意义加以确定,且从不曾将科学史概念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深入的探讨。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史研究,差不多是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一起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是所谓各门类的科学史著述,其中有以D.勒克莱尔(D.Leclerc,1652—1728)的《医学史》(H.La Medecine,1969),J.E.蒙特克拉(J.E.Montucla,1725—1799)的《数学史》(H.of Mathématiques,1758),J.S.巴伊(J.S.Bailly,1736—1793)的《古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ancienne)和《近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moderne,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数学史刊物,发表数学史文章的围地较少,只有两种科学史期刊和某些大学学报及个别杂志的极少版面。而数学史研究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论文量迅速增长。为了应付这种局面,近年来出版了几本数学史专题论文集,一些大学的学报还出了“数学史专辑”。《数学史研究文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该文集是由内蒙古师大科学史研究所编辑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由李迪教授任主编,内蒙古大学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将于今年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自去年11月向国内外发出第一次通知以来,到今年三月底为止已收到国内(包括港、台在内)论文120余篇,国外学者40余篇,其中有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生物学的命名和分类》、日本薮内清的《中国科学在日本》、美国席文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前景》、苏联尤什凯维奇等的《中国数学史研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5月10日~12日,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爱西斯》的《文献目录》的有关部分进行计量分析后认为:传统科学史虽不是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却是全球科学史事业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各文化背景的科学史方面,东亚科学史、古希腊和罗马科学史、西方中世纪科学史、阿拉伯-伊斯兰科学史和印度科学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主流,前三者是大热门;学科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体,在此方面,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思想史和技术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前二者是大热门;五大主流学科史也是各大文化背景科学史的主流;在非主流方面,通史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是局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名数学家德摩根的符号代数学作在晚清传入中国,但《畴人传》并未为他作专。本主要论述他的生平、他在数学、科学史特别是数学史等方面的工作,并对他的科学史观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24日-27日,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在古都西安举办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History of Ancient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古代数学史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该中心是国内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基地,她的前身是李继闵(1938-1993)教授于1985年创建的自然科学史(数学史)研究室。本次会议是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欧文·N.希伯特(ErwinN.Hiebert)教授于3月3日至19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希伯特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核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卓有成效。由于他亲自参与过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而对美国的核物理发展情况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他对世界科学史研究状况也了解得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9.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10.
正1607年,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与明士大夫徐光启(1562~1633)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在北京刊行。"几何之学"作为新知识、新学科、新思想,对明清以降的中国数学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波及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鲜等地,堪称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光辉典范。2017年11月4~5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共同举办的"纪  相似文献   

11.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十卷本最近面世。它基本上反映了自20世纪一十年代新文化运动起到六十年代中期约半个世纪中中国数学史的研究状况。通过李俨、钱宝琮以及在他们影响下的一批学者的工作,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面貌搞清楚了。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八闽数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清代福建数学发展的一些情况。本刊载此文章,除供数学史研究者交流外,还意欲倡导各地科学史工作者能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发挥优势,在研究地方科学史方面做些努力,以求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派出了由许良英、潘承湘、翁士达(己在美的访问学者)和我组成的近现代科学史学术访问代表团,考察美国东海岸几个主要城市内有关单位的科学史研究工作。访问期间,同约五十位美国科学史学家进行了交谈。现把我们通过参观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查阅一些资料,对美国近现代科学史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科学史研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国际科学史界是发展最快、力量最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数学史国际会议——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西安卫星会议(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the Satellite Conference of the ICM-2002)于2002年8月15-18日在西安举行,大会由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组织承办.  相似文献   

15.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 [1](以下简称《结构》)算得上是 2 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 ,《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近来因准备开设“科学史导论研讨班”课程 ,自然要把《结构》列入该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大陆的老译本现已不易找到 ,正巧我在书店中看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结构》新译 …  相似文献   

16.
正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17.
梅荣照(1935~2015)是我国著名数学史家。1957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史。1958年至"文革"前,参与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的撰著工作和宋元数学史专题研究,翻译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的数学部分。"文革"后,率先提出研究刘徽。20世纪80年代组织进行了明清数学史专题研究,与李兆华合作校释了《算法统宗》。其研究工作涉及汉代、南北朝、宋元、明清等中国古代数学史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关于刘徽、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研究成绩显著,影响较大;关于李冶、梅文鼎、珠算史与《墨经》中的数理等的研究,有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的全国第一次数学史讨论会1981年7月20日至7月25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史研究、教育、出版工作者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有关中国数学史、世界数学史以及数学史的历史的论文三十多篇,在全体大会上报告了十八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数学史家严敦杰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数学史的历史》的报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作了《古今数学思想》与《〈海岛算经〉古证探原》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和重视,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十月全国科学技术史学  相似文献   

19.
卡约里(F.Cajori)是美国数学家和科学史家。1859年生于瑞士,1875年迁居美国,从1887年起,他先后任图伦内(Tulane)大学应用数学教授(1887—88),科罗拉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98)、数学教授(1898—1918)、工程系主任(1903—18)、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史教授(1918—30)。他是美国数学学会、科学促进协会、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文理学院研究员,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1924—25年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29年任国际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30年去世。  相似文献   

20.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