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铬的单一或复合污染及镧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铬单一污染和铬+铅、铬+镉复合污染对水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镧对重金属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铬浸种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当铬浓度达到8mg/L时严重抑制水稻生长。镉明显增强铬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而铬与铅复合污染对水稻的伤害则由于二者的相互反应轻于单一污染。250mg/L三氯化镧能够缓解较高浓度重金属污染造成的伤害,促进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铬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造成越来越多的铬进入到土壤环境中,土壤铬污染现场日益突出.由于铬进入土壤中会发生吸附解吸行为,而且形态也会变化,因此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和赋存形态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状态,可为铬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该文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与赋存形态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3.
铬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铬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铬的环境标准及铬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以某工业场地的铬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工业废渣(CGB)为固化剂,对铬污染土进行安全修复。通过含水率试验、pH试验、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固化稳定后铬污染土的环境安全特性,并以相同掺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做参照。结果表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具有较好的环境安全特性,而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虽然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的含水率、pH和抗压强度略优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但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浸出浓度仍高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5085.3-2007)的限值,而当掺量为20%的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即可满足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5085.3-2007)。形态提取结果表明: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化学稳定性高于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CGB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氧化态,而OPC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还原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铬污染的来源并对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铬污染的预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水培实验的方法,首先分别单独研究了绿萝对水体中铜、铬的滤除作用;进而开展了绿萝对水体中铜/铬复合污染的滤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当水体中铜浓度在0~3 mg/L范围内,绿萝对其去除率较高,14 d后去除率可达92%;而当水体中铜的浓度在4.5~10 mg/L时,绿萝对其滤除作用较低。绿萝对被铬污染的水体几乎没有滤除作用。在铜/铬复合污染水体中,当铬浓度在0~5 mg/L时,绿萝对其滤除作用明显,去除率可高达86%,说明铜的存在明显促进了铬的吸收。综上所述,绿萝在净化低浓度铜污染以及铜/铬复合污染的水体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治理铬污染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铬盐所造成的污染情况以及传统的化学及物理治理措施和原理,并详述了国内外对铬盐生产废料以及铬污染在水土中的微生物治理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科学家在微生物治理铬污染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微生物治理铬污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铬污染地区植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重金属铬污染地区的植物吸收与富集重金属的研究表明:(1)铬污染地区植物各部位的Cr含量均超标;(2)铬污染地区植物各部位在不同采样单元中Cr含量基本上是取样点至铬渣堆的距离成反比;(3)铬污染地区各种植物各部位中Cr含量与土壤中Cr含量参考值的比值均在28.76%以上,具有较强的Cr吸收与富集作用,尤其是叶部最高达301.27%,其受铬渣飘尘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羊毛媒介染料染色铬污染问题叙述了铬离子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通过介绍目前在此问题上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总结出了从染色方面解决铬污染问题的三种思路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先锋街段嘉陵江采集水样和悬浮态、底泥样品,用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的铬含量,分析、讨论了该段嘉陵江水质铬污染状况.结果表明:①江水对可溶态铬的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较强,而对悬浮物中的铬的影响则较弱,底泥对水样、悬浮物中的铬有积累作用;②悬浮物和底泥中的铬主要以对生物无效应的惰性态的形式存在;③悬浮物和底泥中铬的含量高,污染程度强,但该段嘉陵江水体底泥中铬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渗滤液造成的水污染、填埋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评价技术方法。采取一定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填埋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相似文献   

12.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水体污染的诸多方法中,在污染物总量采取控制和限排的前提下,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对降低水污染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总量分配的方法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是我国近海岸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传统技术监测污染源面临困难.文章运用遥感技术对杭州湾附近的排污点进行动态监测,快速定位污染源的位置并圈定被污染的水体范围.监测结果发现研究区域内共有13处污染源,其中12处分布在杭州湾南岸,1处分布在杭州湾北岸,水体污染最严重地区为杭州市萧山区,该区域内发现污染源共10处.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污染源的扩散趋势、影响范围和原因,为杭州湾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施工阶段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施工现场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识别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分析了环境污染的来源及与施工活动之间的关联,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环境污染类型的权重;提出缓解环境污染的相关措施,供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业污染控制是发展中国家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环境管理者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环境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并一直致力于探寻新的管理手段和合作伙伴来共同治理工业污染。本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污染控制手段-信息手段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提出了污染控制三角模式,即引入社区和市场的作用,补充政府环境管理的缺乏和不足;并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环境行为,阐述了通过信息公开,社区和市场可以提供附加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削减污染。以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和社区污染控制报告会为例,介绍了信息手段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初步探讨了在中国,信息手段对工业污染控制的成效;并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息手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中的热排放导致环境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称为热污染。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热污染,在大城市里尤为明显。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与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过多,有至关重要的关系。热污染改变了温度环境固有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对人类和动植物、对环境、对气候,都可能造成危害。认识热污染的危害,预防和控制热污染,维护环境中的温度稳定,对于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原因,提出消除水污染的建议。方法用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淮河流域水污染产生和更加严重的原因是淮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结论建立统一的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是防止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武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吉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分别为992.698和82.887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9.927×108和4.148×108 m3;污染源对TN和TP负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农业化肥、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针对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武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吉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分别为992.698和82.887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9.927×108和4.148×108 m3;污染源对TN和TP负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农业化肥、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针对吉首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西苕溪是太湖重要的来水支流,非点源污染是导致西苕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鉴于对防治太湖富营养化和水华等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对太湖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本文从非点源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估算与模拟、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等方面初步梳理了近年来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