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农村基层在岗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访谈,深入研究了农村基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同时运用经济学供给——需求及成本——收益的分析模型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对策和建议,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了其就业选择。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设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基层就业知识储备、基层就业态度、基层实践经历以及基层就业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政府政策的完善落实、社会氛围的营造、高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基层就业出现"逃回北上广"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基层就业遇到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方第三产业的扶植、培育和发展,同时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高校要加快教育改革并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到基层后用得上、留得住,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5.
基层已成为未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重要的空间,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和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我们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观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推进,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基层就业,对大学生个人实施合理定位和对社会实现人职匹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许多大学生通过公开招聘走上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本文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来做好这个最基层的职务。  相似文献   

8.
浅析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指出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村基层工作,不仅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这几个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断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层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基层方向就业和在基层工作稳定性的保障。随机选取广东省三所高校大学生,使用条件限定的自由联想词法和项目词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内隐基层就业价值观。基层就业价值观包含外部指向和自我指向两个方面,其中,外部指向的内隐价值观包含经济收入、工作性质压力、地理位置和工作条件等四个因素;自我指向价值观包含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因素和胜任感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对我同的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大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大学生村官政策都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热"足喜足忧?高校和大学生、农村基层组织、政府管理层都应积极采取对策,努力消除大学生村官实现双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倩 《科技信息》2013,(12):481-48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概念的分析和界定,从实地调查研究入手,形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基本要素反映,根据用人单位对岗位和用工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模型,并以此提出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但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供需不平衡等诸多矛盾依然存在。建筑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应用型学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机电、财经、文秘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又供大于求;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急需人才,而大学生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的渠道却并不畅通;大学生就业要打破“包当干部”的体制,而人们的择业观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逐步推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公平竞争的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  相似文献   

14.
蒋超 《科技信息》2011,(21):152-152,146
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作为一个大学生先进组织,更应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政治思想教育上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的重要性,激发推动专业学习的热情,为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独立学院基层团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优势入手,为促进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建设,搭建就业工作新平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的重要问题。到基层去,让青春在基层中闪光,是时代对大学毕业生的召唤。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培养的实施者,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培养方式,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综合分析了相关文献中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从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3方面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问卷调查,给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权重排序结果,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各指标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评价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进一步指导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大众化趋势 ,切实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理想教育 ;不断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实力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 ;着力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是个体在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因此,大学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理想信念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值得深入讨论。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BCSPS)数据,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基层就业选择的关系发现:在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生活培养的生活经验,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就业的选择意愿。研究认为,高校应构建系统化的理想信念培育体系,发挥课程对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拓宽人际交往,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同时,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主动扎根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多年沉疴,严重阻滞了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教育的体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大一一门必修课,大二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大三大四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课程"332"模式,正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凤凰涅槃。"332"模式引领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教育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打破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教育的藩篱,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就业能力的概念。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结合国内外先进就业能力培养方法,提出了转变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