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为了建立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实现蓄电池快速充电,且同时保证蓄电池寿命不受充电方式的影响,作者分析了当前一般充电方法的优点和这些充电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混合动力汽车工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分阶段恒流快速充电方法.使之能很好地适应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在变电流放电状态下充电时间短,使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始终保持在50%~80%范围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可大大缩短蓄电池补充充电的时间。在分析极化产生的基础上,介绍了脉冲快速充电和大电流递减快速充电方法,列出了充电实例。  相似文献   

3.
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而快速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一个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的微观与宏观充电特性,在一个蓄电池的四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按马斯定律对蓄电池快速无伤害充电的智能充电算法.并提出了模型的动态修正和充电电流在线实时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现有蓄电池充电速度较慢、易出现过充且充电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改进三段式蓄电池快速充电方法。使用上述算法对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控制,以达到快速充电、防止过充现象发生的效果。对该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充电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不能实现快速的电能补充以及电池充电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充电过程不稳定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快速充电方法,在充电过程中引入了电压降补偿,并分别对锂电池充电系统的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进行控制,使实际充电曲线更加接近马斯曲线。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充电方法加快了蓄电池充电速度,且具有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分阶段充电模式,使充电电流在总体上逼近蓄电池的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在主充阶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去极化的方法,很好的消除了极化,提高了蓄电池接受充电电流的能力,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和温升过高的问题。在充电终止控制技术和充电方法的实现上,采用了以电池电压负增量和电池温度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方法,并采用了以模糊控制的方法来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在响应速度、抗干扰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们研究的一种新的充电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蓄电池充足电,充电速率为常规充电的15倍左右。这种充电方法仅提供电池一个能接受的电流量,容量充足则自动断电。因此,不会充电不足,也无过充危险,宏观上没有气体产生,仅有微小的温升,实验证明,这种新的充电体制有利于延长Ni—Cd蓄电池寿命。较之常规充电更适合要求。本文论述了GY—1—0.5密封镍镉蓄电池快速充电机的快充原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铅酸蓄电池小电流放电工作状态的特点,提出在充电前,用大电流放电,然后再进入充电状态的小电流放电蓄电池的充电制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充电制,可改善极板活性物的结构,缩短充电时间,是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容量,缩短充电时间,延长极板寿命的蓄电池充电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HEV)再生制动时蓄电池的充电效率,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在分析蓄电池充电过程热交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池开路电压-内阻模型与充电效率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马斯定律,设计了适用于HEV再生制动时电池快速充电模糊控制算法.在Mat1ab环境下搭建了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建模与仿真计算出HEV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电能回收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动情况下,设计的快速充电模糊控制策略与限流充电控制策略相比,电能回收率增加了8.41%.  相似文献   

10.
蓄电池及其充电器是UPS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蓄电池的寿命与其充电方式的选择息息相关。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脉冲式充电系统。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充电速度快,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移动电源的大功率电能传输,节省充电时间,结合USB_PD快速充电协议设计了一款快充移动电源。本设计采用易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EDP3010可重构数字电源芯片为控制器,通过构建相关硬件电路以及相应软件的编写,实现了基于USB_PD协议的快速充电功能,给四串锂电池组充电最大功率可以达到90 W,可为支持USB_PD协议的电子设备进行快速充电,最大输出功率达65 W,且具有多项保护功能可保证充放电过程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2.
陈程  石超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5):6513-6521
在双碳背景下,移动充电车作为新型充电设施,能够缓解电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带来的充电压力。然而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阻碍了移动充电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移动充电车只有在用户发出充电请求时,才能获知充电需求信息的特点,且需求带有时间窗要求的情形,提出实时需求下的带时间窗移动充电车调度问题,以总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在线理论与方法,建立优化模型并设计在线算法;给出了不同情形下的调度方案,计算方案的竞争比,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在线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发出的实时充电需求数量越大、最大单位惩罚时间成本系数越小,在线算法的执行效果越好。本文的模型和在线调度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实时需求下的带时间窗移动充电车调度优化问题,提高移动充电车的充电效率,平衡充电供需。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全天候在线工作的要求,本文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的环境特点,设计出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塔上充电系统。优化的充电接口设计结合对接位置微调算法,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充电对接的成功率;基于不同工况下的机器人功耗分析,建立机器人工作能耗模型,得出了科学的充电站布局方式及机器人充电策略。通过系统运行和充电测试结果表明,机器人塔上充电系统运行稳定,机器人充电对接准确、高效,满足机器人塔上自主充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主要存在充电效率低、恒流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多路脉冲宽度调制(PWM)恒流技术的新型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采用复合式DC-DC变换器,通过控制多路PWM信号,实现高效地充放电功能。充电过程以改进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提高充电效率;放电过程通过实时检测LED路灯的实际电流,动态调整相应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高精度恒流驱动LED路灯。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地改善充电效率和恒流源精度,充电速度提高了4%~7%,恒流源精度高达2.5%。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对电动公交车线路和充电设施及策略规划方法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充电站及充电桩配置与公交线路运营特征设计参数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充电等待时间和运力为约束条件,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基于两种不同的充电策略,讨论其对充电站内车辆排队充电等待时间的影响。以拉格朗日函数求解算法和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苏州市931路纯电动公交线路为算例对模型与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遗传算法,基于拉格朗日函数的求解算法效率更高,求解结果更稳定。根据所构建模型设计的充电桩数量及线路运营特征参数,在满足充电等待时间约束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该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可为电动公交车线路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无料钟布料过程中物料运动机理为基础,改进了料流轨迹的修正方法,提出了料面形状计算的新方法.高炉布料模型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炉料特性、焦炭塌落等对料面形状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布料.结合生产实践需求,计算出了各种不同布料制度下炉料的料面形状、炉料径向分布、径向矿焦比等参数,提出了高炉区域焦炭负荷指数,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比各种布料制度.利用该模型可解答大型高炉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高炉的实际生产提出了实用性建议,为高炉操作人员调整布料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charging and outgassing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Ni-P 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coatings were studied under ambient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drogen charging can greatly decrease the volume loss during friction and increase the wear durability. However, the wear durability can be restored after outgassing. There are many cracks on the brittle nanocrystalline before charging, and no crack appears after charging, 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cracks on the outgassed sample. This indicates that hydrogen charging can inhibit the crack formation during friction for the brittle Ni-P nanocrystalline. For the charged sample, after the surface layer was removed by polishing, the wear track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n uncharged sampl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harged amorphous coating is very small within the first 140 s and then increases suddenly to the value corresponding to the uncharged sample. The absorbed surface layer lubricates the surface, redu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improves the wear durabi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速公路充电站位置选择和容量确定对电动汽车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高速公路充电站选址定容问题,通过引入充电站的平均适配率,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与当前充电站总容量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充电站的建设成本最小和充电站的平均适配率最大为 目标建立了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结果]利用多 目标优化问题的NSGA-Ⅱ算法...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一种专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的设备。文章介绍了充电桩控制系统组成单元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包括微处理器单元电路的设计、控制系统主程序的设计、人机交互单元的界面软件设计、电能计量单元的接口设计和程序设计。该设计采用MSP430单片机进行控制,采用充电卡刷卡付费,结构简单造价低,可用于电动汽车的慢充动力电池方式,充电桩人机交互接口可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锂离子电池组在恒流充电结束后因压降导致的电池组电压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可重构均衡电路。在电池组充电过程中,改进型可重构均衡电路可等效为传统可重构电路,通过可重构电路控制各个电池充电状态,使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达到均衡;充电结束后并静置一段时间,通过改进型可重构电路中的Buck-Boost电路进行再均衡。改进型可重构电路能够在保证充电均衡的基础上对因压降现象而造成的电池组电压不一致进行再均衡。最后,通过搭建实物平台对该改进型可重构均衡电路进行验证,并与传统可重构电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均衡电路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