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霞  汤萍  陈岳  姜勇  黄真  李广  刘智民  陈治友  王胜  袁松柳 《科学通报》1998,43(13):1393-1398
La2/3Ca1/3MnO3系统中Mn位上Cu掺杂效应通过测量其结构和输运性质而得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Cu掺杂未引起晶体结构的变化,但输运性质却发生了明显改变,未掺杂样品在 ̄260K附近出现的由半导体到金属要相变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低温下出现新的相变。液氨温度下磁电阻测量表明,适当的Cu掺杂可导致磁电阻效应比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中的压致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凡磊 《科学通报》1998,43(5):491-494
在高压压制的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内部观察到明显的压致晶粒碎化现象,在4.5GPa的压力下,其内部的平均晶粒尺寸下降46%。随着晶粒尺寸的下降,纳米固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0%而矫顽力增加35%。La0.7Sr0.3Mn0.9F0.1O3纳米固体的这种压致晶粒碎化现象与其晶粒内部存在的氧缺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FeCo-SiO2颗粒膜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力  张宗芝  池俊红  李成贤  葛世慧 《科学通报》2000,45(20):2163-2166
利用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含量fv的Fe-SiO2金属-绝缘体颗粒膜,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以及隧道磁电阻(TMR)效应,在fv=0.33处得到最大磁电阻值为-3.3%,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fv=0.33,用Co取代Fe得到一系列的(Fe100-xCox)0.33(SiO2)0.67的颗粒膜,对其TMR的研究发现在x=53时得到最大磁电阻值-4.5%,且Co对Fe的替代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启芳  ()喆生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98,43(18):2000-2005
绿辉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Ⅱ)(MⅠ)(Si,Al)2O6,MⅡ位代表Ca或Na,Na/(Na+Ca)值在0.2-0.8之间。MⅠ位代表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Mg,Fe^21+,Al,Fe^3+,Al/(Al+Fe^3+)〈0.5。已发现绿辉石的空间群有C2/c,P2,P2/n,P2/c,晶胞参数:a0=9.600-9.630A,b0=8.750-8.830A,c0=5.230-5.290A,β=1  相似文献   

5.
徐非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科学通报》1999,44(14):1498-1503
通过机械混全焙烧法制备了MoO3/α-Fe2O3样品,采用了XRD,XPS,LRS,TG-DTA以及Moessbaer谱研究了MoO3与α-Fe2O3之间的相互作用,XRD和XPS证实,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的样品,MoO3在α-Fe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为0.8mmolMoO3/100m^2α-Fe2O3,LRS和FT-IR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样品中,Mo^6+主要讲入α-Fe2O3的表面四面体位;  相似文献   

6.
电场诱导PLZST陶瓷反铁电-铁电相变的原位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鹏  杨同青  徐卓  翟继卫  张良莹  姚熹 《科学通报》1998,43(23):2563-2566
用原位X射线衍射、电滞回线,纵向应变等手段研究了组分分别为(Pb0.97La0.02)(Zr0.7Ti0.09Sn0.16)O3和(Pb0.97La0.02)(Zr0.65Ti0.01Sn0.25)O32个样品的电场诱导反铁电-铁电相变现象。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场高于相变临界场后,四方反铁电相转变为三方铁电相,四方相轴比a/c越大,相变引起的纵向应变量越大;另外,经外场极化的反铁电畴咐有限向性。  相似文献   

7.
硅酞菁染料与SiO2介质的结构关联及强光限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氯硅酞菁染料(SiPcC12)中的活性氯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_2(CH_2)_3Si(OC_2H_5)_3,KH550)中氨基的亲核取代化学反应,把硅酞菁染料连接到KH550中.反应产物与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_2OCHCH_2O(CH_2)_3Si(OCH_3)_3,KH560)相复合,随着系统物质的水解和聚合反应的进行,SiPc成功地嫁接于无机网络中,使得本来极难溶的酞菁有机分子以较大浓度以单体形式掺杂到无机介质中,制得较好物化性能与光学性能的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表征了SiPcC1_2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波长532nm,脉宽8ns的 Nd~(3+). YAG激光对获得的不同 SiPcCl_2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YCΩ2n是易项     
()赵希顺  ()王驹 《科学通报》1998,43(12):1267-1269
证明了如下结果:对任意的n≥1,YcΩ2n是易项,即对任λ项M,λβ+YcΩ2n=M是协调的。其中Yc是Curry不动点组合子,Ω2n=ω2nω2n,ω2n=λx.xx…x(λx之后x有2n次出现)。从而,部分证明了Jacopini提出的如下问题:对任意的n≥2,YcΩn是易项。  相似文献   

9.
吴国胜  邹鹏  陈文武  杨达林  严继民 《科学通报》1998,43(13):1402-1404
选择氢键团簇(Me2NH)n作为模型研究体系,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HF/3-21G)对(Me2NH)n(n=1 ̄4)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Me2NH)n团簇有链状和环状两种模型,环状构型由于多形成的一个氢键,能量更低,结果更为稳定。另外比较(ME2NH)n与(NH3)n团簇,两者结构相似,但由于甲基的给电子作用,使(Me2NH)n中的氢键增强。  相似文献   

10.
Ni80Fe20/Cu多层膜巨磁电阻与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伟 《科学通报》1998,43(14):1485-1488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了取向的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室温下,饱和磁电阻值随着Cu层厚主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2.2nm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量子化学EHMO/CO方法,计算了高取向反式聚乙炔本征态及SO3掺杂态的二维能带结构,根据固体能带理论,从能隙与宽带角度,讨论了聚乙炔经SO3掺杂呈现扭电性能时各向异性,研究表明:平行和垂直于分子链方向的电导率之比取决于这两个方向上能隙和带宽的大小;掺杂后σ∥/σ⊥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掺杂剂在聚乙炔链间架起了一个“浮桥”,使链间耦合作用增强的结果;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MnAc_3·2H_2O在pH=4.0的HAc-NaAc的缓冲水溶液中和2,2'-联吡啶(bipy)反应,制得了双核锰(Ⅲ)配合物[(bipy)_2Mn_2(μ-O)(μ-Ac)_ 2(H_2O)_2](ClO_4)_2该配位化合物的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 a= 3.408 2(7) um, b= 0.864 4(2) um, c= 2.174 9(4) um,β=105.12°,Z=8.其紫外可见光谱在400和600 nm之间有两个非常强的峰,这和一些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锰过氧化氢酶及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电子光谱相似.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13.
钙钛矿氧化物La0.9Sr0.1MnO3/SrNb0.01Ti0.99O3巨磁电阻p-n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成功地制备出钙钛矿氧化物La0.9Sr0.1MnO3/SrNb0.01Ti0.99O3p-n结, 首次观测到钙钛矿结构氧化物p-n结电流的磁调制和巨磁电阻效应. 其巨磁电阻特性与掺杂的镧锰氧化物是非常不同的, 当温度为300, 200和150 K时, p-n结具有正磁电阻特性; 当温度为100 K时, 在低磁场条件下, p-n结呈现正磁电阻特性, 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 p-n结变为负磁电阻特性. p-n结的磁电阻变化率ΔR/R0R = RH -R0, R0是外磁场为0时p-n结的电阻, RH是外磁场强度为H时p-n结的电阻) 在3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0.1和5 T时, 达到8%和13%; 在2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5 T时, 达到41%; 在15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1 T时, 达到40%; 在1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0.13和5 T时, 达到10%和-60%.  相似文献   

14.
高压下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GPa和1200℃条件下,利用活塞圆筒高压装置实验确定了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类似的三元体系的相组合特征,无法形成Mg2SiO4-Zn2SiO4橄榄石和Mg2SiO6-Zn2Si2O6辉石续固溶体,这种相组合特征是由Zn^2+具有(Ar)3d^10外层电子结构,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Fe^2+,Ni^2+和Co^2+的性质所制约。  相似文献   

15.
稀土锰氧化物低场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掺杂稀土锰氧化物是典型磁性半导体钙钛矿氧化物。其庞磁电阻(CMR)效应代表了过去10年凝聚态物理探索的电子强关联主要体系之一。同时在自旋电子学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量.要实现自旋电子学应用,必须大幅度提高稀土锰氧化物低场磁电阻效应(LFMR)并深刻理解与此相关的物理问题.本将阐述LFMR产生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讨论低场磁电阻效应的理论模型和增强低场磁电阻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98和473K时单组分正丁烷和异丁烷及正/异丁烷混合气在管状Silicalite-1分子筛膜上的渗透特性。研究发现,在298,473K及0.06MPa的压差下,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为16.3和7.4。  相似文献   

17.
新型钙钛矿ABO3 型B 位含铋混合导体透氧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与合成了系列新型的钙钛矿型B位铋掺杂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对其结构与透氧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BaBi_(0.2)Co_yFe_(0.8-y)O_(3-δ)(y≤0.4)及BaBi_xCo_(0.2)Fe_(0.8-x)O_(3-δ)(x=0.1~0.5 )都可以形成立方晶相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透氧测定表明此系列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氧渗透能力.BaBi_(0.2)Co_(0.35)Fe_(0.45)O_(3-δ)导体膜,在膜片一端为空气氛另一端为氦气氛情况下,900℃时透氧量高达0.77 × 10~(-6) mol/(cm~2·s)以上,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含铋透氧膜材料.并发现透氧量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铋含量无简单的关系.O_(2)-TPD测定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氧吸附脱附可逆性.长时间透氧测定表明,BaBi_(0.2)Co_(0.35)Fe_(0.45)O_(3-δ)BaBi_(0.3)Co_(0.2)Fe_(0.5)O_(3-δ)导体膜在875℃下都具有较稳定的氧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18.
PLZST反铁电陶瓷的电场诱导多次相变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鹏  杨同青  徐卓  张良莹  姚熹 《科学通报》1998,43(7):780-783
在掺杂4%La的Pb(Zr,Sn,Ti)O3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温度在-40-45℃内的外电场可诱导多次相变材料。电滞回线测试显示,在4MV.m^-1的电场作用下样品依次从亚稳反铁电态诱导进入两种铁电态,其中第二铁电态出现的临界场2.5MV.m^-1仅是已发现PZT基陶瓷的10%-20%。X射线衍射测定样品室温下是正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马氏钳蝎蝎毒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兴奋型昆虫神经毒素 BmK 16,以硫酸铵为沉淀剂,在不同pH值下得到了它的两种晶型,其中有一种是单晶,在Mar Research 345面探测器上进行了衍射数据的收集,其衍射能力可达 0.28 nm.经 MOSFLM 6.0软件处理,确定其属于 C2空间群,它的晶胞参数为: a= 4.65 nm, b= 8.52 nm, c= 3.26 nm, a= γ= 90°, β= 110.5°.根据分子量和晶胞体积估算,每个不对称单位含两个分子.  相似文献   

20.
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的隧道型磁电阻(TM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海力  姜恩永 《科学通报》2000,45(20):2134-2145
评述了最近在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系统中发现的隧道型磁电阻(tunnel magneto-resistance TMR)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包括电阻、磁电阻(MR)以及它们的温度依赖性在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铁磁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此外,对与颗粒结构紧密联系的另外两种磁性质,高频软磁特性和巨Hall效应(GHE)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