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粱实秋多数停留在他思想情怀上的清雅淡泊,文法上的机智闪烁、谐趣横生而对他作品中的蕴涵着较强民族自尊.爱国情怀和刻骨铬心的故国之恋,关注较少。我们从他颠沛流离、至死未圆家国梦的一生,和他大量的散文作品中,以说,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思乡怀旧家国之恋是梁实秋散文作品的重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撒路斯提乌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他的作品无论在选材上、写作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从当代政治、军事事件入手,以道德为评价准绳,尽量客观地描述了共和时期罗马社会的发展状况,他的写作特点和他的史学思想对后来罗马和西方史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领军人物,他在坚持现代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又纯化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在他很多建筑作品形态的背后都埋藏有深刻的隐喻,这些隐喻是他对自己建筑作品气质的精心塑造,漂浮、权利、自由的隐喻分别反映了他对建筑作品有机、纯净、轻盈品质的表达;理性、坚固、权威品质的表达和动态、延续、开放品质的表达。洞悉隐藏在建筑形态背后的内涵使我们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作品和风格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风格的领军人物,他在坚持现代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又纯化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在他很多建筑作品形态的背后都埋藏有深刻的隐喻,这些隐喻是他对自己建筑作品气质的精心塑造,漂浮、权利、自由的隐喻分别反映了他对建筑作品有机、纯净、轻盈品质的表达;理性、坚固、权威品质的表达和动态、延续、开放品质的表达。洞悉隐藏在建筑形态背后的内涵使我们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作品和风格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6.
王朔是近年崛起颇有影响但又很有争议的作家。在作品语言上,他集各种幽默表现手段于作品,利用变异、悖境、歧解、反套、岔断、杂糅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幽默语言特色,风格独特,手法奇巧。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也都有着多样的特点,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从心理透视、小说的意境、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文体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在沈从文看来,美在生命,艺术创作是求得生命的永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当代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张承志、水运宪、古华等。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斯美塔那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交响曲创作上,斯美塔那在旋律写作、标题音乐、配器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曲式结构、配器手法、乐曲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与共和国发展同步。每一个文学发展时期,他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本文就以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为考察对象,总结和辨析他在文学主题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新意特征。通过分析,我们会认识到,王蒙的确是一个不甘满足而充满探索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小说《问天》是河南著名乡土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压轴之作。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写出了在农村农民中推行民主政治的维艰。同时,作品诸多细节描写的失真给人以图解政治和政策之虞,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他遭遇坎坷,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加之勤奋钻研,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较高的思想性,这是他取得较高成就的基本原因。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他文化程度偏低,生活圈子狭小,创作模式僵化少变,作品人物雷同和情节虚假,又是其多数作品存在较大局限性的渊薮。  相似文献   

11.
韦拔群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他出生在富商家庭,但幼年对广大贫苦农民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愤世嫉俗,有强烈的革命叛逆精神;他毁家也要革命,很早就知道暴力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他痛恨腐朽的政治,很早对革命就有主见性。这四种品质决定了他在农民运动中独特的历史贡献:他是我国农民运动第一人,通过"同志会"为农民主持正义;他创建农民自卫军,并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他举办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被中共中央称为广西的"彭湃";他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并为起义军提供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面对重兵"围剿",灵活地将队伍化整为零,继续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人穆木天自称是“东北大野的儿子“.20年代,他执著于象征主义诗艺,魂萦梦绕的“东北“故园已然呈现出“异国薰香“.30年代,他诗风大变,高唱“流亡者之歌“,诗情让位于言说.其间,“东北人“的身份认定以及微妙的文化心理可窥一斑.抗战爆发后,他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但“东北“情结日益湮没于抗战喧哗,潜伏于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的仕宦生涯和为官风格都深深烙上了他那个时代的岭南地域所禀赋于他的喜好、个性的印记。而他之所以罢相并坟归故里亦与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所赋予他的个人禀性不无关系。张九龄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唐代江南特别是岭南士人在唐中央任官处境的艰难,折射出唐初岭南社会有所发展,但程度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的《通书》是他思想成熟后的作品。他在永州通判任上有时间有精力整理《通书》成文;《通书》的内容与他在永州任职后的诗文思想内容相一致;《通书》应是他在邵、永讲学的文稿;《通书》成文于永州。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是晚清的风流才子,一生有过很多的爱情经历,桐娟、卜娱、傅彩云等几位女子建构了他多彩的爱情人生,形成了他独特的爱情体验。同时,他也找到了表现内心情愫的独特方式,主要有三种:伤春悲秋,悼亡,咏美人词。  相似文献   

17.
赵汝愚是南宋孝、光、宁宗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光宗传位于宁宗的“绍熙内禅”中,他定策扶危,成功地实现了皇权的顺利交接,他是两宋唯一的宗室宰相,执政后补偏救弊,执行孝宗晚年的改革部署,在与韩胄的国权之争中,引发了“庆元党禁”,含冤而逝。但他“计定一时,功垂万世”,是“宋之公族”中“以术业自现”的杰出代表,他的政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谢朓,是出身世族大姓、受过良好文化教养、拥有多面才华的人物。十九岁即步入仕途,走进皇室藩王诸王幕府,颇受重用和信赖。他的新体诗,在中国诗史尤其对唐诗风格形成上,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他一生最辉煌最富有治理创新业绩的,则是三十二岁至三十三岁一年零三个月的宣城太守任上。因此,研究谢朓,必须从他宣城太守任上的史实入手。广搜涉及谢宣城诸文献和宣城实地调查,对谢朓出守宣城的政治背景、莅职与离任的具体时间,以及他对宣城山水的独钟情愫、爱民惠民的大德举措,一一进行探素、追踪与梳理。结论是:谢朓是位纯正的为民之官,他与宣城百姓结下的深厚情谊,千古流芳。  相似文献   

19.
元稹曾被远放通州(今四川达州),任通州司马,元稹奉诏后迟迟不抵任,对其原因的探讨学者说法不一.考证后认为,元稹迟抵通州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对远放通州的怨恨和迷惘,一是对巴蛮之地通州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吴梅村先是与清廷对抗,表示誓死不仕清的决心,后又做了屈辱的“贰臣”,而又用他的全部后半生赋出其生命永远的悔,其思想的矛盾,行为的反复与他尴尬的生存处境和懦弱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吴梅村的变节是屈辱的、无奈的、同时也是值得同情的,后人应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包容一位有心忏悔决意悔改的末路文人,使他获得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