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知识论是研究“知识是什么”的学问,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在知识论的视域中,聚焦科学知识论这一维度,审视科学课程的改革和科学教学革新的知识论基础,揭示出当前国际和我国科学课程改革都离不开科学知识论的理论依据,知识论更是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内在推动力.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了认识论阶段,正是当代知识论的课程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的落实和内容的实施在教学,教学的规范转型在教学设计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案的落实在课堂,这就要求知识论的研究成果应作出全方位的体现与落实,而且由此也自然地提出知识论的研究应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知识论的研究成果亟需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师范院校不可推卸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建立起一支适应课改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厦门大学曹剑波副教授的《知识与语境——当代西方知识论对怀疑主义难题的解答》,这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刚刚起步的知识论研究中一部难得的“小题大作”的专精之作。  相似文献   

4.
“确证”是当代英美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域,围绕该问题,形成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两大主流学派。近年来,内、外在主义之争成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焦点。内在主义强调,信念的确证在于认知主体对确证者的内在把握;外在主义主张,信念的确证主要在于信念与外在世界的内在关联。从论争的缘起、过程,趋势等三个方面对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论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有关知识论的讨论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即是“如何看待外物”、“我们能否达到对外物的认识”。作为知识论讨论的前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成为构建知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熊十力和金岳霖对于外物及认识与外物的关系的看法着手,从熊十力否定外物实有,认为对真理的认识应该反观内心,从而导致的是知识论的无法完成,到金岳霖肯定外物实有,认为人的认识可以达到外在事物,然而也并未解决知识论的困境,来反思知识论的相关探索,并从中看到知识论困境的解决将是一段长远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2 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 :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 ;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 ;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 ,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 ,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知识论中,探讨经验知识,给予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刘易斯是第一位论述当代知识论意义上给予论的学者。"直观无概念则盲"是刘易斯给予论的逻辑起点,也为其实用主义的实在论服务。从"直观无概念则盲"导出给予是消极被动的,而概念是主动、自发的;给予仅给我们使用概念时提供对象,给予与概念的互动建构了知识的对象。因此,给予具有认知地位且发挥基础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困境由来已久,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诗学范式的重构。概括地讲落实于三方面,即:摆脱文化自恋立场、超越知识论膜拜、反对理论主义。人文研究从不以由语言中心论为基础的知识论为本,作为唯逻辑论的理论主义更是人类文明的陷阱。对于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而言,上述三种现象的危害早已无须赘言,现在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知识论日益受到重视,它对知识的探究方法与成果逐渐辐射到其他领域。教育评价首先作为知识形态被人们认识、接受和应用,因此,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与知识论有着逻辑上的密切联系;而知识论及其发展。对教育评价科学性、伦理性等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智慧的特征与性质问题是当代知识论与认知科学领域中的新近议题。二十世纪末,知识论学者将智慧作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重新提起。纵观智慧理论的历史,从中可抽象出对智慧的四大共识性要求,即美好的生活、反愚昧、反邪恶与稀缺性。当代德性知识论学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在《心智的德性》中通过混合型智慧的角度诠释智慧,将其视为更高层次和中庸的德性,不仅体现了智慧理论的共识性要求,更呼吁对智慧研究范式进行转变。由于扎格泽博斯基对智慧的描述分散于不同著作中,因此聚焦于“智慧”,详细审视并重新构建德性智慧的观点,同时结合当前知识论对智慧的特征规定,提供一种纯粹德性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美知识论中的内/外在主义之争: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研宄在当代呈现出一种崭新样态,关于确证的内/外在主义之争成为主流。从历史上看,内在主义由来已久,最早可溯至笛卡儿,但内/外在主义之争正式始于葛梯尔。从现状上说,内/外在主义之争纷繁复杂,构错胶合,殊难厘清。但其纷争的真正缘由基本也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概念的误读。二是论证前提的适用不当。  相似文献   

12.
蒯因哲学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套成体系的理论。翻译不确定性和自然化的认识论是其主要学说。刺激、刺激意义和场合句、观察句是其学说的基础概念。观察句的根本特点是公共性,但是它并不来源于刺激。蒯因的刺激概念不能达到他赋予其的理论目的:即它可以为原始翻译中的观察句提供解释和为自然化认识论提供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笔记。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真谛。分析了实践引入到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理论创新。并探讨了实践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简述地理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为引入,总结出地理学研究的软肋在于,缺乏从哲学层面上对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再界定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乃至当今时代所出现的主要哲学思潮、存在的哲学新动向,并提取其中能为地理学所采用的认识论、方法论。最后本章认为,复杂性理论将成为地理学研究新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科学地区分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求实的态度正视现今认识论的进展现状,充分肯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识论发展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客体阶段、主体阶段和主客体阶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是第三阶段的最高成果,又是使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从主体和客体关系演变为认识与实践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从而开辟了认识论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应该继续沿着实践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考察,黄宗智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一文无论是对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学研究还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这和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反思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追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本”,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向“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8.
哲学观杂谈     
辩证法不是自在的自然规律,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内在逻辑;本体论要研究的不是什么根本的存在,而是理想中的人性化的存在;哲学价值论的价值,不是实用意义上的,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认识论不是知识论,主要应研究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历史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地学研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目前正在开展的IGBP计划,PAGES计划,就是非常鲜明的例证,然而由于地学科学的复杂性与不可重复性,导致地学工作者在研究地学问题时往往出现偏差,导致结论的不一致,其原因 一定程度上是忽略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地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既是从这一思路出发,结合地学研究的自身特点,阐述了将认识论,方法论纳入地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尽而得出在研究地学问题时应该把握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和动态分析,我们发现,当代社会发展战略价值取向的演进经历了"重物轻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类长远利益——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中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