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开发井网依次加密,储层砂体分布趋势逐渐明确,在纵向上可根据测井资料准确地识别砂体,但横向上
很难确定井间砂体的分布特征。针对连井剖面上进行单一河道识别任务重且存在多解性的难题,提出了采用井震结
合反演技术来预测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边界,再进一步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对河道边界进行验证。基于该思路,在反
演剖面上识别了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4 个典型标志,并依据地震反演属性平面图上的砂岩变差带发育位置,清晰识
别出8 条同层不同期单一河道,且单一河道识别成果在完善油田注采关系、挖潜剩余油上见到良好效果,展现了较好
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R字井斜坡带泉四段属河流相沉积,储层为超低渗透储层,埋藏深,物性差,砂体薄,横向上变化快,优质储层位于河道主体部位。但由于受泉四段T2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掩盖了下伏泉四段I砂组储层的部分有效信息,从而加大了储层预测难度。通过建立不同围岩组合、不同砂体厚度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了泉四段河道砂体与地震反射振幅、频率等属性的相关性。以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为依据,井震结合,重新解释砂体包络面,优选与河道砂体厚度变化相关性好的敏感属性,预测河道砂体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对于薄层、非均质储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挖潜窄小河道砂体剩余油,以大庆油田北二西为例,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用波形聚类、相干体、分频、属性分析等地震预测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预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边界识别程度是不同的,波形聚类可以大致判断河流方向,对于窄小河道边界识别不明显;相干体对于窄小河道边界的识别好于波形聚类;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窄小河道砂体边界细微变化。通过对RMS 属性分析,建立了薄互层砂体预测厚度与砂体实际厚度的关系,并利用后验井进行了验证。对于厚度>2 m 的砂体,预测精度高,对于厚度为12 m 的砂体,在预测相对误差<35% 时,预测精度可以达到60%,对于厚度<1 m 的砂体,属性预测不可靠。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扶余油层的主力储层为河道砂体,以厚度薄、沉积规模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针对河
道砂体的准确识别、砂体厚度的精确预测难题,提出在优化地震属性组合的基础上确定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而用支持
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河道砂体。对振幅、频率、相位、地震波形分类和相干等多种有效地震属性开展优选组合,将最好
的组合作为最终输入数据。然后调试SVM 关键参数:损失函数C、不敏感损失函数参数ε 及γ 系数,最终全部井点数
据参与计算,得出最后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不但能较好地保持地震属性的横向分辨率,整体变化趋势符合研究区的沉
积地质规律,而且在井点处吻合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砂体厚度定量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融合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高密度采样的特点,以中国海上某气田B 区块为例,通过井震联合标定,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用准确的速度模型搭建了时间域与深度域联系的桥梁;利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层位构建储层骨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协变量方法,以井数据作主变量,地震反演实现统计得到的岩性概率体作为第二变量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依靠砂体展布模型约束沉积相建模,在相模型基础上构建物性模型。实践表明,井震结合储层建模研究断层更精确,能够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仅仅 1 0 0~ 3 0 0 m宽的河道砂体的快速识别对于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川西坳陷 HXC气田蓬莱镇组碎屑岩气藏河道砂体的气藏特征的解剖和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的建立 ,利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快速地识别了气藏的河道砂体 ,部署的钻井获得了勘探新突破。该方法在中国广泛的陆相地层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井网是油田开发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规模的河道砂体,开发所需要的井网密度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大型河道砂体规模较大,井网加密后河道形态变化较小,基础井网时就能控制住砂体的分布特征。一次加密井网能控制住中型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小型河道砂体,砂体不发育,只有二次加密或聚驱井网时,河道砂体的分布才能控制住。其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开采措施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内众多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复合砂体内部不同级次的渗流屏障对地下油水运动,特别是剩余油形成与分布具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因此,地下单河道砂体的研究是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而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时,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可动用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问题。露头考察表明,很多看上去横向分布稳定的砂体实际上是复合河道砂体,由多条单河道砂体拼合叠置形成。单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区内疏网井区沉积相划分,分析沉积环境,本文采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区块进行处理分析.分频解释技术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观察砂岩横向不连续性,从而对河道砂体进行横向预测.基于分频解释技术原理,以苏乃诺尔研究区大二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为例,对河道砂体进行刻画.相较于传统的地震属性,分频属性对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特征、平面展布形态、横向不连续性等有良好的作用,对疏井区沉积相划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苏乃诺尔大二段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主要发育网状河三角洲,在疏网井区发育网状分流河道特征,特征明显,克服了无井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刻画断陷盆地内扇三角洲河道砂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利用井-震合成记录标定和储层反演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兴安岭组Ⅰ、Ⅱ、Ⅲ油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通过均方根属性切片反演三个油组河道砂体范围,甜点属性刻画河道形态,结合重点井位单井相得出兴安岭组Ⅰ、Ⅱ、Ⅲ油组的沉积相图。对河道砂体储层定量计算,得出Ⅰ、Ⅱ、Ⅲ油组河道参数。结果表明:兴安岭组Ⅰ油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道宽度范围800~1 500 m,厚度范围7~9 m;Ⅱ油组以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溢岸砂和河道间砂沉积为主,河道宽度范围450~650 m,厚度范围4~6 m;Ⅲ油组主要发育席状砂,河道间砂和席间泥,河道宽度范围130~170 m,厚度范围在2. 5~4 m。结合沉积微相、河道参数及生产动态资料,得出研究区河道砂体既控制油气分布与储产比,也控制油水流通和注采受效。  相似文献   

11.
浅水三角洲砂体是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油气储层,但在新三维地震工区少井条件下浅水三角洲砂体与地震 响应关系有待完善,砂体的精细刻画存在一定困难。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针对黄河口凹陷X 工区各准层序组砂 体如何展布的问题,展开了对X 工区明下段下亚段岩性组合与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研究,研究中采用正演模拟建立起 砂体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然后利用90? 相移后的均方根属性对明下段下亚段pss1 pss11 层序砂体进行了细致刻 画,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剖面中振幅的强弱能够直接反映砂体的发育情况,强振幅反映了砂体较厚(或对应复合厚互 层)、中强振幅一般对应大套泥岩夹厚层中等厚度砂岩、弱振幅反映了砂体不发育。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对比吻 合良好,说明少井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地震属性预测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地震勘探中两种最重要的资料,由于地震波的频散,使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面地震记录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使用之前必须对二者进行频率校正;地震资料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可以进行反演,以求取地下波阻抗,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可以用多属性变换由地震资料预测测井信息。上述3种方法是目前研究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塔里木盆地A 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缝洞识别和预测的难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展了缝洞识别和预测研究。通过模型正演,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两峰一谷型的“串珠状”强短轴反射或杂乱反射特征,常规电阻率曲线的“双轨”现象异常突出,成像测井中以切割井壁的正弦线或颜色较深的斑块显示为主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改进后的Sobel 边缘检测图像处理方法,井震结合预测了研究区缝洞体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孔洞的分布具有分区成片的特征,在尖灭线北部区域,溶洞发育密度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南部区域溶洞密度相对较小,而裂缝发育主要沿南部区域的断裂带分布。与已有生产井的产能资料验证,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砂土地基中的一种新型基础型式——垫层隔震基础,开展地基-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离心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峰值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新型垫层隔震基础与传统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探讨垫层隔震基础的隔震机理,并结合参数分析垫层厚度等因素对垫层隔震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群桩基础相比,垫层隔震基础的上部结构加速度降低,但其峰值及残余位移较大;桩顶约束减弱,筏板与垫层在强震下相对滑动,传递的惯性力降低,导致桩身最大弯矩减小且位置下移;桩身弯矩随垫层厚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砂体分类评价方法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方法较为复杂,无法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需求,探索新的砂体分类评价方法很有必要.以扎11井区下油砂山组湖相砂坝为例,基于SPSS软件,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优选出单砂体地质储量、含油面积、地层系数、形状因子等代表性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各参数的权重,然后进行多因素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测资料对大清河航道的水动力及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水流连续性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建立了水动力泥沙二维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水沙条件下河道内水流、泥沙运动、航道选线及淤积预测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工程整治后河道内流态、地形变化对航道冲淤的影响,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大清河泥沙运动主要受径流携带的泥沙,河道地形影响,航道工程整治后仍保持上冲下淤的态势,水流归槽效应是航道主槽淤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