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2.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因子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最显著,第三产业也正在逐步成为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提出从产业结构、分配机制、生态环境等方面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平顶山市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总结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6类,即城市人口与地域指标、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生活方式指标、城市发展潜力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三级指标21类.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Q聚类分析,对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做出对比,将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对4类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上升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略快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虽有上升态势,但程度一直偏低,属于严重失调阶段;作为土地稀缺的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够充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兰州市应积极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在本质内涵、目标内容以及实现方式上的全面提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研判,研究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并对其主要路径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长期的片面畸形发展已经使城镇化发展呈现了病态特征,具体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协调性,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混乱与中心城市功能不突出等.据此提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应是资源利用高效、环境生态本底优越、经济持续集约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四化"统筹和"三型"一体的城镇化.最后从特色城镇体系的构建、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塑造、重点功能区的推进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视角对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弊端越发明显.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现状:传统建筑保护不当和过度保护、现代建筑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筑伦理文化观等;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筑伦理道德、确定传统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发展地域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等建议.以益阳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多项措施,以期解决现有城市发展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认识到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内涵及意义.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从动力、公平和质量3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区位商法获得表征东营市与不同城市和区域间发展层次的相对指数,以2001-2008年的时间维度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地区等空间维度对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析总结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