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零度偏离理论,运用利奇的偏离分类方法,重点分析研究《罗宾汉》在语法、语义方面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零度正偏离运用方面的启示,使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如"伊玛堪"等作品的翻译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零度偏离理论探讨了英译本《格萨尔王》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发现存在语言正偏离及负偏离。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零度正偏离的运用方面,启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正偏离,消灭语言负偏离现象,使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如“伊玛堪”等作品的汉译英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在海外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3.
一、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作品(一)从标题入手钢琴作品,除少数作品的标题与内容无直接关系外,大部分作品均是对作品内容的提示。如《保卫黄河》、《牧童短笛》等,就这些标题能给人提供理解的方便。(二)以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为参考任何创作,都是社会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每一篇作品都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本人生活密切相关,从标题入手,同时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为入门的参考是很有必要的。如分析《北风吹》、《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等作品,如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生活状况,仅仅从标题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 在鲁迅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有数量很少的人物散文。它们既有对前辈师长的思念,如《藤野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也有对平侪名流的追忆,如《忆刘半农君》;既有对老友新朋的怀想,如《范爱农》,《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忆韦素园》,也有对平民仆妇的回顾,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金》……这些作品,使人常读常新,爱不释手。这除其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而外,另一重要原因还在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这突出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创作中,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大量涌现。这类作品中的一部分,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共同特色——典雅新奇。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一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一) 纵观当前创作,语言风格的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刘绍棠的作品,描写冀中风俗人情,充溢着运河沿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与“荷花淀派”一脉相承。苏叔阳、邓友梅、陈建功等,师承老舍,写北京人、北京事,一股道地的北京韵味。“山药蛋派”继承赵树理的传统,擅写山西民情,以晋南方言为主,通俗而生动。郑九蝉等以塞外东北生活为题材,其诙谐的东北口语,使人想起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4):117-118
<正>《半亩方塘》是一部评论随笔集,其中既有对中国当代名篇如《围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的点评,又有对外国文学佳作如《我的名字叫红》《紫阳花日记》《失乐园》的赏析;既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等的研读,又有对现代历史新作如《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语》等的沉思。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更有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及其作品《蛙》《檀香刑》《丰乳肥臀》等的观照与诠释。所及皆为"大美之作",所评可谓"句句见地",实为一部文学评论的力  相似文献   

7.
孙艺铭 《科技信息》2010,(10):I0251-I0251
《茉莉花》是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声乐作品,曲调优美流传广泛,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版本,有着丰富多样的变种,但仅以流传江南一带的《茉莉花》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有着感情细腻的艺术气质最具代表性,即江苏《茉莉花》。那么笔者仅以江苏《茉莉花》为例,从语言音调的字词声腔、语言环境、语系等诸方面及音乐语言上的旋律、节奏、时值、音色、速度、音阶等要素进行探微,初窥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之关系,审视其美。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以《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六部长篇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其作品艺术表现途径入手,着重展示作品标题的赫然相左、人物的智愚转变、语言的价值相对和情节的悲喜交换等诸多对立因素的纵横交错和奇妙组合,以及作家对社会习俗、个人气质的异常观察力、表现力和作品所达到的超乎寻常的和谐自然——形象的真实美、整体美。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文鲁迅作品共有十六篇,其数量位居所有作家之首。因而能否讲好鲁迅作品,事关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最早的写于1918年(如《孔乙己》),晚一点的也是1934年(如《拿来主义》),尽管都是现代白话文,但几十年的间隔难免会在作品语言中留下印迹,  相似文献   

10.
《活着》充满了苦难和温情,余华在这部作品中也体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活着》的语言不仅贴近人物性格,而且充满了民间特色,充满了温情,文中多处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让整部作品熠熠生辉,本文正是从这几方面来探讨《活着》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自传体小说《"天才"》是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一部中期作品,其中流露出与他的早期作品如《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相似的自然主义特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人在生物本能的控制下无能为力等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宿命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活着》充满了苦难和温情,余华在这部作品中也体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活着》的语言不仅贴近人物性格,而且充满了民间特色,充满了温情,文中多处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让整部作品熠熠生辉,本文正是从这几方面来探讨《活着》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一个作家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有时并非是绝对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会有浪漫主义倾向,浪漫主义作家作品中也会有现实主义成分,二者互相渗透、交叉,不可片面、孤立论之。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中就有浪漫主义成分和倾向,其表现在:(一)、作者思想上受浪漫主义思潮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二)、早期创作浪漫主义小说《乡村医生》、《乡村教士》等。(三)、现实主义小说里出现主观性、理想性人物形象,如《高老头》、《驴皮记》、《于絮尔·弥罗埃》、《改邪归正的梅莫特》等。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东北方言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只是用了山东土白话,也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江淮方言、秦晋方言、官场交际语言,说书人语言、嫖客“市语”,同时还用了许多东北方言。鲁迅先生等的“《金瓶梅》一书用的是山东方言”的论断,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语言问题,不能成为确定作者的关键问题,不能说某地作家,他就只能写出某地区语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彼得·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意,蕴含哲理,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是一部糅和了魔幻现实主义、抒情诗和寓言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小说的多重隐喻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小说内容的隐喻性;小说意象的隐喻性;小说语言的隐喻性;小说主题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17.
《列子》非张谌伪作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学术界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今本《列子》:“从思想体系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42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第2版)关于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看,《列子》是先秦作品而不是魏晋作品的论证,详见另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论<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本文专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论证<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从语言使用方面,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的作品,持这种看法的人虽有一些,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只有杨伯峻的《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此文最初发表于《新建设》杂志1956年7月号,后收入杨伯峻《列子集释》附录“辨伪文字辑略”中.持从语言使用上看《列子》可能是魏晋人作品的看法的人,大抵都本自杨伯峻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吴然先生散文集《天使的花房》是其代表作之一,散文集中大量运用移就辞格,使作品语言新奇多变,妙趣横生;移就辞格在《天使的花房》中凸显出了抒情美、形象美、弹性美、新奇美四个方面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穆家麒 《科技潮》2007,(2):56-57
葛桂林笔名石林,1941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燕南书画院院长。早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及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王雪涛、李苦禅、高冠华,擅长写意牡丹和梅花。葛桂林1986年至1991年被分别编入英国伦敦欧洲出版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各年度分册;1988年被载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画家名鉴》。1991年作品《风中牡丹》在中国年鉴首届书画大奖赛中获奖;1992年作品《荷塘月色》在“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获奖,同年该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集》,并入选《美国卓越成就人士辞典》。1994年个人传记被载入《北京画家名鉴》。1995年作品获日本东京都美术馆“56回国际文化交流”金奖;1998年作品获首届“黄河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作品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艺术机构收藏。葛桂林出版有《葛桂林画集》、《学画牡丹》、《学画梅花》、《学画菊花》、《写意牡丹技法及构图》和《新编白描花卉临本》等著作及音像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元代包公戏里,《陈州粜米》是堪称首屈一指的杰作,也是最优秀的元杂剧名著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陈州粜米》的作者是谁,已无法知道.但从作品风格质朴、语言俚俗和情节活泼生动等特点看,这位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戏曲艺人,或者是精通杂剧艺术的下层知识分子。《陈州粜米》虽然假借了宋代的年号,袭用了一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