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8,(2):5-6
2月22日下午,科技部火炬中心马彦民副主任在合肥市科技局王节局长、陈伟副局长、菅青副局长、高新区管委会郭超主任等的陪同下,在考察了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区科技局、合肥民营园后.来到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参观“中心”公共设施建设,听取了关于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就目前“平台”发展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伊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上海开始研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一号课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亲任课题组长。而2015年行至年中,“一号课题”也从由前期研究稳步走过了专题研究阶段。5月25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这一政策在科技系统内被唤作“科创22条”。“科创22条”明确将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知识产权、人才等领域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和办法,提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两步走”规划:2020年前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那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这“22条”解法从何说起,又具体落在何处,最终真正能带动多大的创新力度?而这正是本期封面故事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浙江超常规加大科技投入,体系化布局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策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未来,浙江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成为展示新型举国体制优越性的“中国创新之窗”。“每公里用车成本降低至0.3元以下!”不久前,  相似文献   

4.
朱李鸣 《杭州科技》2022,53(1):49-53
<正>大都市科创功能区承载了城市科技产业创新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集聚科技设施与人才,通过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与趋势来实现科技产业的首创性、突破性和带动性,发挥“策动未来、科创之源”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都市国际竞争力依托于其科创功能区的科技原创力。大都市科创功能区在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中扮演“动力源”角色,是世界科创策源地的核心,具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科技机构集聚、国际化青年创新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5.
<正>在上海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上海有着非常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基础。"科创22条"关注什么?关注"科创22条"就必须要从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说起,"科创22条"是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那么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就对上海提出了三个"牢牢把握"的要求——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  相似文献   

6.
全球合作与竞争不仅集中在国际科创中心之间,也需要各国中等规模创新型城市的参与。根据国际权威排名,选取了一批人口规模在40万~200万之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等城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城市创新发展的六大关键要素,分别为生态生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硬科技资源、软科技要素、一流主导产业、国际化市场等。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创新生态,集聚培育体现独特气质的“创新物种”是“科创中城”崛起的关键所在。第二,打造极富魅力的“科技地标”,使自身的科创元素成为城市新名片是“科创中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心举措。第三,实现生态、创新与产业“适宜度”融合,是“科创中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围绕多元化产业发展,实施打破“路径依赖”的积极进取性创新政策是“科创中城”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中国而言,广大中等城市如何发展将影响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速度。因此,中国应加快发展世界级“科创中城”,拓宽未来国家创新源泉,进一步融入世界创新网络。针对中国创新城市发展,给出对策建议,对于中国形成一批世界级“科创中城”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冲 《华东科技》2023,(7):28-30
<正>与国际一流科创城市相比,上海孵化载体建设在产业、投资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2022年12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2》发布,报告显示,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纽约位列第二位,仅次于旧金山。从全球金融中心到全球科创中心,毫无疑问,在城市发展上,纽约已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6,(7):5-5
合肥市主要领导年初时曾表示,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相关工作将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多管齐下”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合肥市多个部门日前拿出了一份“责任状”——《〈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任务分解》。为解决最根本的资金来源问题,合肥市将筹建股份制“合肥科技发展银行”。合肥市科技局将制定、出台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制度和标准,到2010年共培育150家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成为"科创22条"里非常重要的一笔。区县协力"科创22条""科创22条"中将聚焦张江核心区和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等重点区域,将之打造成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而上海市各区县又应当担当怎样的身份?近日,嘉定区出台关于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因地制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5):10-10
日前,合肥市出台了《合肥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内在孵企业有6家入围。这6家企业是安徽金海迪尔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亿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华清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合肥中科大兰德自动化有限公司、合肥美赛电子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11.
华东视界     
《华东科技》2023,(2):6-7
<正>上海市SHANG HAI1.最高补贴800万元,徐汇区推出重磅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近期,围绕数字化转型、“双碳”战略等对科技创新惠及民生提出的新要求,为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构建从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打响“科创绣带”品牌,上海徐汇区推出《关于促进徐汇区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及应用是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化、提高生产力的必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合肥市作为科创名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合肥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家,孵化科技型企业超千家。由合肥产投集团组建成立合肥科创集团,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7,(4):11-11
4月28日下午,合肥民营科技企业园内企业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正式签订协议,成立“邦立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合肥市产学研结合,推进自主创新的又一典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合肥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合肥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合肥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5年的年鉴、公报等数据为基础,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借助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评估,分析合肥市科技发展总体现状,指出合肥市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找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小镇介绍科创小镇是金山区、枫泾镇政府和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深化"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机制,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战略的重要载体。科创小镇的发展愿景是建设科技创新企业集聚的小镇、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使青浦主动融入和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局中,区委、区政府在区二号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青浦"科创18条"。"科创18条"的出台将充分激发青浦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快构建"绿色青浦上善之城"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合肥将用15年时间建成国际著名的科教城”,在“对接会”举办的合肥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合肥市常务副市长江明向外来投资商透露了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进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陈泰 《华东科技》2009,(11):57-57
11月1日.由安徽省创新办、教育厅、团省委共同举办,合肥市科技局承办的“汛飞杯”安徽省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合肥国家民营科技企业园落幕。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交会无疑成为推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于近日落下帷幕,本届上交会"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的主题可谓令人印象深刻。技术展示、项目对接、交易服务和论坛活动四大板块也给予了参展商充分的展示交流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搭建了技术交易平台。从大背景来看,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本届上交会无疑成为推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分享全球巨大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合肥科技》2008,(1):3-6
日前,一个立足合肥、服务全省、对接长江三角洲,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区正式建成。这个服务中心是合肥市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专业技术公共服务、投融资公共服务、科技创业服务和专利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为企业与科研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