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静 《今日科技》2008,(1):40-41
在电视受众日益细分化的今天,针对收视群体需要办栏目毋庸质疑。可是,当我们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却发现可以接收的若干个卫星频道、地面频道中,包含娱乐、情感剧场、金融……几乎皆为都市化的节目类型,很多与乡村百姓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农村观众其实是在被动的收看。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电视媒介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独特现状,并加强了这方面电视节目的开发力度。据统计,我国已有许多省台开办对农栏目或专业的乡村频道。  相似文献   

2.
刘震 《科技资讯》2010,(27):242-242
美国电视业从来都是向世界各国输出节目类型和样式的源头,现在仍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情境喜剧、日间谈话节目、新闻杂志等重要电视节目类型都发源于美国。很多中国的电视工作者都在积极寻求如何将国外已有的经验和节目样式拿来为己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观众熟悉、喜爱的电视节目,都是典型的"拿来"节目,把美国优秀节目的样式和形态照搬了过来,但聪明的是,中国电视人结合了国内电视集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品位和收视习惯,没有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中国观众乐于接受并产生很好的共鸣,节目本身也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导致人们收看电视态度的改变,另一方面使得可供收看的电视频道及栏目、节目数量的增多.于是观众的收视方式从原来相对稳定的忠实完整收看演变为片断组合收看.而收视方式的改变必然反过来对节目的制作与编排产生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于观众的新旧收视方式的分析,寻找收看与制作编排两个环节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借鉴经济学中研究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来间接把握我国电视观众注意力资源的分布,进而结合观众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分析当前我国电视内容生产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视频道激增,收视分流日趋严重,在节目内容的基础上,电视包装成了各频道吸引观众的关键.当前的电视包装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缺乏创意、忽视受众收视心理、缺乏大包装理念等问题.应该树立受众意识、市场意识和整体意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以新奇的创意、人性化的节目编排来加强电视包装,使频道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对于心智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步入大学后信息获取方式基本由传统的电视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电视媒体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因网络媒体的冲击而逐渐弱化。本研究在简要分析大学生对于电视媒介的心理机制基础上,针对电视媒介相比于网络媒介存在的优势,对高校如何加强电视传播媒介对于大学生群体的作用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几大载体,逐渐走向融合。融合环境下,媒介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媒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电视节目创新势在必行。文章从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受众收视方面的变化、媒介融合给电视节目创新带来的影响以及媒介融合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三方面来探讨媒介融合下的电视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8.
女性观众对于体育节目的收看需求,一直以来为业界所忽视.电视节目对于女性观众的这种需求的满足,将很有可能带动其他体育节目的收视,进而开创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新局面,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影响中国女子足球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心理学基础理论,从如何提高女性众的注意度、记忆度以及收视忠诚度等三个方面来探索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京地区观众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充分肯定了电视传播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种种需求的重要地位,并根据早期社会化时期青少年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从电视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角度,重点论述了电视与青少年社会的化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电视应该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高教于乐的电视通俗化。  相似文献   

10.
女性观众对于体育节目的收看需求,一直以来为业界所忽视。电视节目对于女性观众的这种需求的满足,将很有可能带动其他体育节目的收视,进而开创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新局面,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影响中国女子足球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心理学基础理论,从如何提高女性众的注意度、记忆度以及收视忠诚度等三个方面来探索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宁波的电视收视总体格局、晚间时段各电视频道的竞争态势,以及电视剧在宁波的收视情况作了由总及分的探讨和分析,将数据做成图表的形式形象、科学地解构了宁波电视的收视格局,对了解宁波电视收视情况和促进各台竞争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下充斥国内电视屏幕的"哪位观众知道答案了,就发个短信"的模式,其实只是表层化的互动。那么,什么才是节目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互动节目的定义又如何呢?是否有这种独立的电视节目类型生产模式存在呢?这里,不同于目前普遍的按照"电视学科理论逻辑、电视业界实践模式与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相结合"的"偏重内容属性"的"三结合"分类原则[1],笔者想介入一个新的划分概念,即互动节目与非互动节目。其实,关于"互动"有多种说法,但其定义大多存在着概念重叠和某些内容指向过于泛化的缺陷。笔者将结合在SP公司[2]的实践经验出发,阐释节目(的)互动与互动节目的区别,以探讨在电视领域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互动节目的一些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3.
范立华  栾晓军 《甘肃科技》2006,22(12):240-242
通过研究电视媒介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特点、负面影响及原因,对媒介及媒介信息自身的原因与受众的因素等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探求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非主流的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人们每天必看的节目,气象专题片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向电视观众展示气象科普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多层次的需求.该文对气象专题片的选题、主线、拍摄要点、表现主题和后期编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制作气象电视专题片,向观众提供科普知识、展示多元化气象节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现代娱乐化不断席卷大众传媒的背景下,电视晚会应结合观众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内容、提高自身价值,为电视观众呈现更具自身特色的精彩内容。晚会导演作为整个电视晚会的核心人物,应在努力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一台真正有意义、有竞争力、有观赏价值、有研究价值、有影响力的电视晚会,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各项需求。该文结合我国目前电视晚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传媒娱乐化下电视晚会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今,电视媒介已彻底完成了从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过渡,《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主题的热播让我们对这些转变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业界人士的评论多种多样,要么把其捧上天,要么全盘否定.然而,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百家讲坛》巧妙地把握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并运用电视媒介特有的优势将其与受众的沟通扩大到最大化.该文对《百家讲坛》这一成功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吉林电视台《回家》栏目九年来,从收视的角度经历了高速成长期、发展成熟期和创新竞争期三个阶段。《回家》栏目以人物的真情实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打造吸引观众收视的兴趣点、兴奋点和悬念点,借此抓住、抓牢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观众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情缘,栏目的收视表现和观众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国内大部份电视台60%的收视贡献来自电视剧.但是,近年来,传统电视强制性播放电视剧的模式已不能取悦于民,网络视频自助式的收看模式却大大满足了观众随心所欲、一气呵成的需求.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传统电视已到了不得不重新调整电视剧策略的时刻.  相似文献   

19.
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收视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出节目的观众喜爱程度以及节目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中的全国收视数据,以工作日及节假日收视率为研究对象,利用SAS统计软件做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节假日收视率数据能够较好的拟合ARIMA(1,2,(1,4))模型,工作日收视率数据则利用ARIMA(1,2,(1,4))模型和AR(1,4)模型拟合结果都较好,但是相对而言ARIMA(1,2,(1,4))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节目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丹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81-181
阐述了电视节目包装的必要性、发展的主要历程及电视节目包装的原则,并从研究观众的收视行为、重视前期整体规划工作、加强制作人员的沟通、将外在包装与内在内容相互结合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