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并针对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季节性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协同去除新技术,以安徽淮南段淮河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试反应器,研究以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及微生物载体的循环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娟  汪红 《科技资讯》2014,12(23):134-135
如今,我目的湖泊、江河、海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自然环境,而且影响了使用水安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加强对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和对策,并且展望了微污染术源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赵卫星 《科技信息》2012,(26):377-378
本研究探讨了PAC-MBR技术和MBR技术处理低浊度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和MBR技术相比,PAC-MBR技术在同样极大程度地保障浊度、颗粒物和细菌去除的前提下,使出水CODmn、TOC、UV254、THMs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均得到很大改善,有效地去除了有机污染物,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避免了活性炭和微生物的泄漏问题,可作为给水厂常规处理技术升级换代和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建昆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19-20,18
微污染水源水中含有微量的污染物,常规的净水工艺很难有放去除这些污染物。因此针对水源水水质的变化,许多新的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产生为微污染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发现,由于水源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水质日趋恶化,使得城市微污染水供水水质出现多种问题.笔者经过多方面研究,对水源污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了几点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固定化技术处理废水的不断发展,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领域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主要介绍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综述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现状及其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南京市某黑臭河道为例,通过对其污染现状的综合分析,采用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填料吸附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使处理后河道水体消除间歇性黑臭,水体DO提高2~3mg/L,部分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提供可靠工艺参数,以白石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在水质监测基础上,对白石水库水质进行分析,并针对水源水质特点,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各监测点位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指标不同程度超标,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PAC+PAM混凝和沸石吸附联用能有效去除水中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使处理后三种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洋溢油等事故频发使得海洋石油污染严重,给社会和人类本身带来危害,因此探索海洋石油污染的高效修复方法十分必要。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和石油污染水体已被广泛研究。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固定所使用的吸附、包埋和交联法及其适宜的载体,还有目前在固定化方法、添加营养元素和无机盐离子、载体材料方面对固定化技术的改进,以及海洋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为固定化技术修复海洋环境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优势菌种及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微生物固定化方法主要分为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以及复合固定法等4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所需的生态位,提高了微生物浓度和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同的优势菌种也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处理效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氮...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北方典型低温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高锰酸钾单独氧化及高锰酸钾与混凝剂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混凝剂混合投加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明显,并起到良好的除浊作用.最佳运行条件为先投加高锰酸钾2.5 mg/L,氧化15 min后投加PAC30 mg/L、PAM3 mg/L.  相似文献   

13.
对三峡库区内长江、嘉陵江(重庆主城段)近年来水源水质研究发现,两江水源pH值偏高,高锰酸钾指数(CODMn)值多数时期超过4.5 mg/L,小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比重较大,且在夏季洪水高浊期,有机物污染较严重.采用模糊加权水质质量系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两江原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水质聚类分期,在研究期内,长江原水水质按类别分为夏季高浊污染期、春秋中温微污染期、冬季低温微污染期;嘉陵江原水水质按类别分为低浊水质期、初春高藻水污染期、夏季高浊污染期.两江水源在不同时期水源水质差别较大,属于难以通过常规处理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水质要求的水体,因此应对不同时期重庆主城段的水源进行适宜的强化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较差,难以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纳滤膜技术以其选择分离性强,可去除消毒副产物、部分硬度和部分溶质离子,出水水质优,能耗低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处理微污染水的优选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饮用水水源因富营养化而产生的微污染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除常规指标外,评价微污染特征还有DCOD、毒理学指标和UV254等几个特殊指标.在处理微污染源水时如果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就可能导致水中三卤甲烷类可疑致癌物含量的升高,使自来水出水水质受到威胁.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开发了多种预处理技术,其中生物预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农村微污染地表水源水中浊度高、氨氮质量浓度高、微生物污染严重等特点,采用一体化膜处理设备处理某农村地表微污染水.结果显示,当微污染地表水源水平均浊度在22 ntu,平均氨氮质量浓度在1.05 mg/L,平均细菌总数为210 CFU/mL时;出水浊度、氨氮质量浓度、细菌总数分别为0.3 ntu、0.28 mg/L和0 CFU/mL,各项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固定化的发展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一种比一般生物处理法更为高效的方法,并讨论了它在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有机废水、酚类废水、芳香烃类废水、含磷含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阶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曝气生物滤池法处理工业用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加混凝沉淀的联合工艺和直接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受污染水源水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微污染水源水CODCr为20~28mg/L、氨氮浓度为5.2~6、7mg/L、浊度为8~18NTU、藻类数量为150~350万个/L时,联合工艺处理的出水CODCr、氨氮浓度、浊度可分别稳定在10mg/L、0,6mg/L和2NTU以下,藻类去除率达90%以上.与直接混凝沉淀处理相比,采用联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污染物尤其是藻类的去除效果大为提高,而且可节省45%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生活饮用水与水源水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对240份(每个季度6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与240份(每个季度60份)水源水样本予以微生物检验,对比各季度微生物检验合格率.结果:24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中,190份(79.2%)合格,其中第2季度合格率均低于其他3个季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240份水源水样本中,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8.3%,高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生活饮用水丰水期合格率明显低于枯水期,水源水总大肠菌群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对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微生物检验予以高度重视,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纳丽萍 《甘肃科技》2015,31(3):28-3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作为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的水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工艺废水及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该工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改进的方向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