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iMn2O4的热压合成及锂脱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压法合成LiMn2O4材料,研究了在一定时间内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对产物相对密度的影响,以及在一定的热压压力和一定的时间条件下,热压温度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另外,对产物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锂脱嵌行为也进行了研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XRD,IR及ICP-AES等测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降低板材厚度膨胀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提高施胶量和添加石蜡,或通过热、蒸汽、化学处理等,但往往会增加成本及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材厚度膨胀的最主要根源是木材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热压时水分、温度、压力和时间对板材的综合作用。笔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压条件下,板坯内不同层的薄片刨花的膨胀以及薄片刨花板厚度方向上的膨胀分布。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热压温度下,刨花的压缩率和膨胀率呈明显的相关性,而在较高的热压温度下,尽管表层刨花的压缩率较高,但其厚度膨胀率仍小于芯层刨花。为降低木质复合材料的厚度膨胀,建议采用较高的热压温度。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热热压技术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测定了材料的弯曲、压缩、劈裂拉伸、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讨论了材料制备的工艺条件、显微结构等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水热热压和纤维增强是改善混凝土一类脆性材料强韧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开发新的制团工艺是实现硫化锌精矿直接还原蒸馏无污染冶金新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压制团工艺以38MPa的压力可制备出抗压强度达43.5MPa的生团矿.热压制团工艺的最佳预热温度为450~500℃,时间约5min.最后,探讨了热压成型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模拟手段研究了温度为800 ℃时元素粉末Ti,Al 在热压过程中的致密化行为,测定了元素粉末Ti,Al 在热压中后期的各种力学曲线,并获得了此时材料的致密化方程及应力应变速率方程.结果表明:热压初期,由于元素粉末Ti,Al 反应后压坯强度很低,大量的致密化在加压后的短时间内完成;热压中后期,由于压坯强度的提高,致密化进入由扩散蠕变控制的缓慢阶段,且在该阶段元素粉末Ti,Al 的致密化行为近似遵循线性粘性体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热压机上,增加对板坯喷射蒸汽和真空负压抽吸系统,采用既保留原有对板坯接触传热,又直接对板坯喷注的加热方式,使板坯中心快速达到水分汽化蒸发和胶黏剂固化所需的温度,从而完成厚型MDF的热压,在大幅度缩短热压时间、提高生产能力同时,生产出结构均匀、性能满足MDF国家标准要求的厚型MDF。该项目利用喷蒸-真空热压的专利技术生产厚型MDF,单位产品能耗低,  相似文献   

7.
成材除了采用常规干燥法外,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正在探索新的快速干燥法,其中成材(厚板)热压干燥被认烛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干燥法。作者在较系统地分析了成材热压干燥机理的基础上,选用福建4种较典型的难以干燥的阔叶材树种,采用热压法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对于抑制干燥缺陷特别是蜂窝裂尤其显著。研究证明热压干燥成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两开口单区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出风机与热压共同驱动的复合置换通风的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了机械风量、两开口面积比和无量纲特征时间对室内热分层高度和自然通风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置换通风中,增大机械风量使热分层高度增大而自然通风量减小。无量纲特征时间增大,使热压主导通风模式存在所对应的机械风量的上限值减小。对于机械送风,开口面积比增大引起热分层高度和自然通风量随机械风量的变化率增加,热压主导模式存在所对应的机械风量的上限值增大,而对于机械排风,情况相反。当两开口面积相等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效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热压电材料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势函数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压电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机敏结构系统中引起极大的关注,因为热-机-电三者相互耦合,热压电弹性理论三维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极为复杂,该问题的解极少有文献报导,文中采用引进势函数的方法和傅立叶-汉尔变换的技巧,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热压电材料空间轴对称问题场方程的“通解”。作为通解的应用,求解了热压电陶瓷中圆币形裂纹在稳定热流作用下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裂纹尖端附件应力场,电位移场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以喷蒸热压法制造刨花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蒸热压与普通热压相比,不仅热压周期可大大缩短,且制品质量有所改善。真空处理对喷蒸热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选用正交试验方案初步讨论了板子厚度、竹片厚度、热压时间、热压温度、板子密度、竹片涂胶量、刨花施胶量等七个结构和工艺因子与竹材复合板纵向静曲强度及平面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板子厚度、竹片厚度、板子密度是影响强度指标的最主要因子,刨花施胶量,热压时间对板子的力学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而竹片涂胶量及热压温度在试验范围内对板子强度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竹材定向刨花板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研究表明,竹材定向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板密度、刨花长度、表层定向铺装刨花所占比例和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加;竹青和竹黄对板子性能无显著影响;增加长条刨花所占比例,会提高夹心结构定向刨花板在定向方向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之,用竹子制造定向刨花板,从板子性能和相应的工艺条件来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竹材胶合板主要作为结构材使用,要求有良好的耐候性。研究表明:使用水溶性酚醛树脂胶作为胶粘剂能满足使用要求。胶合工艺中,由于竹片的硬度、厚度误差都比木材单板大,因此要求有比木材胶合板更高的单位压力方能获得良好的胶合质量。主要的胶合工艺条件是:热压温度140℃,单位压力3.0MPa,热压时间1.1min/mm,竹片的含水率<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热压成型的阻燃型竹材复合板的结构设计,性能特点.并介绍了各种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生产的板材,已作为地板及内壁装饰板试装于铁路客车上.  相似文献   

15.
竹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自古以来竹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竹材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以竹子为原料的新产品层出不穷,竹材的工业化利用,使竹子已经不再是“穷人的木材”,竹制精品已称豪华,而竹子的化学利用将成为开拓高附加值竹产品的有效途径,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竹子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竹林的生太民功能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拉丁美洲和非洲,以及在没有天然竹林分布的欧洲和北美洲都日趋注重对竹类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为分子水平揭示竹类植物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机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重视竹材化学利用开发竹炭应用技术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在对中国竹材工业化利用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木材市场将出现的新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竹材资源,抛弃简单“以竹代木”的旧观念,树立“以竹胜木”的新思维。论述了要重视竹材的化学利用,开发竹炭应用技术。阐述了竹炭和竹醋液的形成、分类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木竹重组材抗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混杂复合材料理论,将重组木的构成单元——木束与重组竹的构成单元——竹束,采用混杂方法复合,并对3种不同的混杂形态和不同混杂比进行了木竹重组材的结构设计及抗弯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重组木相比,木竹重组材的比模量略有提高,比强度提高较大;3种混杂形态中,以竹束为表面的夹芯结构的比模量及比强度最高,均匀混杂的木竹重组材的抗弯性能最低;木竹重组材的抗弯性能均随竹束用量的增大而有不同程度地增大。重组竹的比模量和比强度分别比重组木高出50%和120%。  相似文献   

18.
<正>刚竹属竹种开花枯败后,能通过有性或无性途径自然更新。花后产生大量能育种子的竹种依靠实生苗更新,花后种子基本不育者依靠更新鞭更新。刚竹属竹种的鞭生长型式属单轴型,但在实生苗阶段呈合轴型生长。现有的单轴型竹种不是从现有的合轴型竹种进化而来,二者可能有共同的二倍体祖先。外源赤霉素能影响某些竹种的有性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泛地调查,收集了竹制品和竹制品企业方面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竹制品信息资料系统。利用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各种竹制品的图文资料及制造厂家、本文叙述了如何收集和分析竹制品的资料,并说明了如何使用SQL语文设计竹制品信息的查询程序。  相似文献   

20.
炭化过程中的竹材收缩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温度为200~900℃的炭化过程中,通过测定6年生毛竹竹材的收缩率和竹炭得率,集中研究了竹材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及其与竹材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炭化过程中的相同炭化温度下,毛竹竹材在轴向、内部弦向、径向及外部弦向的收缩率依次增大。将竹材在200℃时处理3h,其轴向收缩率仍为零;(2)在整个炭化过程中,炭化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竹材收缩率的变化最大;(3)炭化温度低于400℃时,竹材中某一方向或部位的纤维素含量越高,其收缩率越大。炭化后期,竹炭的石墨化程度对竹炭收缩率可能有较大的影响;(4)加热温度低于300~350℃时,含水率越高的竹材,其收缩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