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社位于绍兴东部平原稻区,是水稻白叶枯病老病区。从1968年起,水稻白叶枯病逐年蔓延,年年加重,特别是1970、1971两年发病最重,全社一万一千多亩水稻中,早稻发病达七、八千亩,晚稻发病三、四千亩,每年损失粮食近二百万斤。1972年开始,在地委、县委和公社党委重视领导下,在绍兴地区农科所帮助指导下,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点,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2.
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严重病害。近几年来,在我省连续大发生,并已遍及各县。据一九七四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发病面积344万亩,损失粮食4700多万斤。为了尽早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为害,我组最近在嵊县召开了科研总结座谈会,着重总结了综合防治白叶枯病的经验,检查了综合防治样板工作。会议认为,通过建组三年来的试验研究,综合防治白叶枯病的措施逐步完善,效果逐步提高,现在已总结出一套能够基本控制发生为害的防治措施,并且树立起一批基本控制发生为害的社队样板。如绍兴县皇甫公社11000亩样板,过去每年发生3000~8000亩,一九七五年只发生118亩,基本控制为害;瑞安县罗南公社综防样板,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使春雷霉素在防治水稻病害方面更充分发挥作用,今年九月我们在横村公社深畈大队和县农科所等地,初步进行了应用春雷霉素防治晚稻白叶枯病试验。据10余亩晚稻试用50单位春雷霉素(喷药量120市斤/亩)结果考查,平均防治效果69.37%。在白叶枯病初发期用60单位春雷霉素喷洒,效果高达93.42%。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2年发病与为害程度,比1971年有所增加,如洛东公社据不完全统计:早稻发病面积1,465亩,其中损失在5~20%的有247亩,损失达20%以上的有177亩,颗粒无收的16亩;晚稻发病面积1,700多亩,损失粮食约8万多斤。但有的公社发病面积较小,如新丰公社发病最轻,穗颈瘟平均仅0.61%,病情指数为0.39,比1971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作为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对象2004年在桦南县首次发现并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着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在3年来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寒带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点,提出了在寒地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作为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对象2004年在桦南县首次发现并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着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在3年来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寒带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点,提出了在寒地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经济合理施用化肥,不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内有效措施,而且也是使有限的化肥发挥更大作用的必要措施。在去年的晚稻生产中,我县不少社队改变了过去化肥表层撒施的习惯,采用基肥深施和耘田深施的方法,收效显著。石堰、天华和丰南等公社有2000余亩晚稻推广球肥深施,丰南公社群联大队,1224亩晚稻,球肥深施的有834亩,石堰公社马堰五队81亩晚稻全部采用球肥深施。现将对我县各地的调查材料综合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叶枯病是水稻严重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水稻主要生产国的研究和重视。白叶枯病在我省发病的历史已有70多年。由于有些高产良种,抗白叶枯病能力较弱,随着感病品种的推广,白叶枯病发展也逐渐严重起来。在我省的一些地区,白叶枯病的流行是影响晚造产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摸索我省现有抗性亲本的遗传规律,为抗病育种和提高杂优水稻的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1977年早晚两造,开展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云南植物所、昆明市农科所与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三营协怍进行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筛选工作,经群众鉴定,一致认为氯霉素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最显著。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危害面积不断扩大,一般受灾后减产三、五成,每亩少收稻谷二、三百斤。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粮食高产的双季稻地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海南早稻稻瘟病、晚稻白叶枯病发生严重,目前的常规稻抗性差,米质偏硬。通过将金 稻香与hfc水稻株系杂交,应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得到常规稻新品种“绿金占1号”。2019年稻瘟病和 白叶枯病鉴定发现,绿金占1号苗瘟病鉴定为3级,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品质检测发现,绿金占1 号稻米透明度为3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绿金占1号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2021年通过 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1972年温州地区农科所用28种杀菌剂和12种杀虫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小粒菌核病和纹枯病以及稻叶蝉、褐稻虱和三化螟的防治,进行了示范试验。一、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试验田选用稻苗生长一致、发病均匀且又严重的田块。小区防治试验面积为0.05亩,大田为3.5亩以上,不设重复,以不喷药作对照,每处理每亩施用120斤药液,在露水干后进行喷药和检查。防治效果的检查采用如下方法:每处理选发病中心,小区固定3点,大田固定5点,每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沧源县2000年以前呈零星发生,近几年随着杂交稻等矮秆品种的推广、密植度提高、大水大肥的管理水平,纹枯病的危害在全县稻区呈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972年,我县晚稻一季超《纲要》的生产队在棉区,晚稻产量只有200多斤的生产队也在棉区。差别这么大,原因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调查了城郊公社东风三队和新丰二队、海塘公社“八一”二队和红星四队等四个生产队。这四个生产队都在棉区,基础比较好,条件大致一样,如: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约1.5亩左右;粮食、棉花的种植比例相仿,以棉花为主;都是从1967年开始种植水稻,六年来水稻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施肥水平相近,化肥用量较多。1972年这四个队在都以农虎六号为当家品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广大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科技人员,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满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豪情壮志,去年来,在全省开展了一个规模空前的“七○二”科学实验群众运动,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七○二”是该省一九七○年在农业上实验、推广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去年,他们用“七○二”喷施的水稻面积达二千多万亩(早稻五百多万亩,晚稻一千六百万亩),同时,对二十多种农作物进行了实验,都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喷施“七○二”以后,种子萌芽快,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禾苗茁壮,分蘖增加,稻穗颖花退化现象明显减少,结实率提高,谷粒充实饱满,并具有抗寒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根据他们早稻1149个试验田块的调查,增产的占69.5%,平产的占16.2%,减产的占14.3%。1149个试验田块,平均增产一成左右,高者达四成多。晚稻喷施“七○二”的实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所推广的杂交水稻组合由于生育期偏长,带来一系列矛盾。现有杂交水稻组合作晚稻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必须尽快地选育比较早熟、优势好、抗病强、丰产性好的组合,使杂交水稻的插秧界线推迟到立秋边;另一方面积极选配粳型三系。使杂交水稻有多种类型,便于早、晚稻合理搭配从而取得全年高产。我区晚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都较重,选育恢复系时对抗病问题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294的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蔓延我国主要水稻产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贵州等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水稻损失稻谷1~2成,每年损失水稻几十亿斤。国外如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水稻白叶枯病为害严重,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成为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迄今为止药物防治效果不理想,化学农药只有敌枯双、五氧吩嗪,效果虽好,但毒性较大。生物农药尚未成为商品问市,日本生产少量的氯霉素作为农业使  相似文献   

17.
海涂试验基地地处钱江下游南岸,土咸、水咸、土壤汀板贫瘠。气候变化多端,不利于水稻生长。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涂,探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的规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团成立了试验小组,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早稻13.872亩,平均亩产563.7斤;连作晚稻15.202亩,平均亩产606.5斤,单季晚稻2.181亩,平均亩产701.5斤。全年平均亩产1073斤,繁育良种15600斤。二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就能战胜困难,战胜自然灾害,夺取粮食丰收。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我县杂交水稻的生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县从1976年杂交水稻生产示范115亩,1977年发展到24,224亩,其中晚稻22,093亩。从各地实收结果看,去年全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据252个单位5,261亩统计,杂交水稻亩产768.8斤,比早金凤平均亩产688 9斤增产11.6%,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45亩,超“纲要”有11,488亩,单位产量最高的仙降区阁巷公社1大队11队1.1亩,平均亩产1,183斤,红旗公社一桥大队2队10.0了亩,平均亩产1,080斤。全县杂交水稻100亩以上丰产片38个单位,其中37个单位获得增产,1个单位平产。  相似文献   

19.
由省农科院植保所、丽水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水稻早熟晚籼新品种“6202”,去年在遂昌县主要稻瘟病区,作单、双晚共试种了200亩左右,平均亩产单季稻都在1100—1200斤左右,高的达1300多斤,双晚稻在700—800斤左右,高的达1000斤左右。深受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首届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日本举行期间即确定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中国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由王金生教授牵头,在教育部引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资助下,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于2007年9月30日~10月3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中心翰苑宾馆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