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酰亚胺/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Ⅱ聚酰亚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分析表明,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粒径为30-50nm,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碱中并制得聚酰亚胺杂化材料。TEM和AFM表明低含量的杂化膜,无机物是以〈50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高含量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2.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分析表明,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粒径为30~50 nm.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杂化材料.TEM和AFM表明低含量(<1% BaTiO3)的杂化膜,无机物是以<50 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高含量(如30%)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3.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 分析表明, 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 粒径为30~50 nm . 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 杂化材料. TEM 和AFM 表明低含量 (< 1% BaTiO3) 的杂化膜, 无机物是以< 50 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 高含量 (如30% ) 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 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4.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分析表明,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粒径为30~50 nm.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杂化材料.TEM和AFM表明低含量(<1% BaTiO  相似文献   

5.
以TiCl4,BaCl2-2H2O,KOH,NaOH为原料在PH值10-12,反应温度60-150℃压力0.1-0.35MPa、反应时间1-4h下经凝胶 晶转变合成钛酸钡,经有关厂家进行了半导化试验产物借助于XRD、TEM及化学分析,证明产物达到纳米级钛酸钠水平。  相似文献   

6.
表面修饰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硬脂酸修饰的MoS2、TiO2纳米粒子,并用作油品添加剂.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不但解决了油溶性问题,而且由于修饰层控制了粒子的长大和团聚.在四球机上研究其摩擦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修饰的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能力,并根据摩擦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提出润滑机理假设.  相似文献   

7.
TiO2—x纳米粒子薄膜型氧敏元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和无水乙醇分别为前驱体和溶剂,添加适量稳定剂制成稳定溶胶,用浸涂法在Al2O3基片上制备TiO2薄膜,经在1000℃氢气氛下还原制得TiO2-x薄膜,通过SEM照片发现薄膜颗粒在几十纳米左右,颗粒分布均匀,由XRD分析,薄膜的x值在0~0.5之间,实验结果表明,TiO2-x薄膜在800℃下具有良好的氧敏感性和响应特性,薄膜在N2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电阻-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8.
纳米粒子在PI材料中分散性良好,聚酰亚胺(PI)中引入无机纳米粒子,可弥补PI的性能缺陷(如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和较低的吸水性),非常适合对PI改性。本文阐述了PI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杂化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得表面含有氨基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A—SiO2)。再将A—SiO2按不同比例与酐封端的聚酰胺酸进行反应,最后经热酰胺化过程,得到一系列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热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酰亚胺及其二氧化硅杂化薄膜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通过向聚酰亚胺薄膜中添加A—SiO2可以改变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性。TGA测试结果表明,随着A—SiO2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由机械性能测试可知,当A—SiO2掺杂量小于1.5%时,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机械性能优于纯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当A—SiO2的掺杂量大于2.0%时,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机械性能比纯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差。SEM分析可知当A—SiO2粒子含量小于1.5%时,其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散均匀,当含量大于2.0%时,体系出现明显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使苯乙烯进入含双键的酰胺-胺化合物嵌入改性膨润土层间聚合,获得了三种膨润土/聚苯乙烯杂化材料。用XRD、IR、TG、SEM和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SEM测试表明,改性膨润土/苯乙烯的冲击断面形貌比对照的PS有明显的改善,呈现较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TEM结果则显示改性膨润土已大部分分散到50nm以下。  相似文献   

11.
将缺位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SiW11共价键联于介孔二氧化钛分子筛表面上,制备了SiW11/介孔TiO2杂化材料。用红外、低温N2吸附、T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键联于介孔TiO2表面的多金属氧酸盐SiW11保留完整的Keggin结构。较介孔二氧化钛相比,杂化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为基质 ,经乙酸修饰后的钛酸丁酯为TiO2 溶胶前体 ,NMP为共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PI/TiO2 纳米复合膜。采用XPS、TEM和气体透气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复合膜的结构和H2 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钛酸丁酯已转化为TiO2 ,PI与TiO2 两相结合完好。TiO2 以颗粒状均匀分布在PI基质中 ,其颗粒粒径约为 1 0nm。复合膜的H2 ,N2 和CH4 透气系数随着TiO2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TiO2 含量为2 2 3 %时 ,对H2 的透气系数为 1 4 .1Barrer,对H2 /N2 和H2 /CH4 的分离系数分别为 1 87.5和 1 4 3 .2 ,因此 ,该复合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H2 分离和回收膜材料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及抗紫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金安  陈燕 《河南科学》2006,24(5):645-647
利用熔体共混方式制备了纳米TiO2/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力学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结果发现:纳米TiO2对聚丙烯有一定的结晶成核作用,填充纳米TiO2的改性PP的球晶尺寸明显小于纯P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对紫外光的屏蔽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4.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分别负载钛(Ti4+)或钛(Ti4+)和铁(Fe3+),在高温下煅烧制得介孔TiO2和Fex/TiO2纤维.以酸性橙Ⅱ为模型分子,研究了介孔TiO2和Fex/TiO2纤维在可见光照射下对酸性橙Ⅱ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通过掺杂Fe3+能有效地提高介孔TiO2纤维的光催化活性,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Fe/Ti摩尔比为0.01,最佳的煅烧温度为600℃.在酸性橙Ⅱ初始pH值为3~6,初始浓度为0.1 mmol.L-1,介孔Fe0.01/TiO2纤维用量为1 g.L-1,可见光照射下反应4 h后,酸性橙Ⅱ的脱色率和矿化率达到99%和46%以上.光催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介孔Fe0.01/TiO2纤维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的稳定性,能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硅钨酸催化剂在使用后能分离出来并重复使用,以硫酸钛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酸性条件下,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2种负载型的硅钨酸/多孔二氧化钛.采用IR、TGA-DSC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乙酸异戊酯的合成作为评价反应,考察所制备的硅钨酸/多孔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结果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硅钨酸/多孔二氧化钛(Ⅱ)中,硅钨酸和载体二氧化钛的结合更加牢固,对乙酸异戊酯的合成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证了提拉法掺钛宝石晶体吸收系数的反射和散射修正,拟合出Ti3+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晶体的光散射强度的判定、分布、起源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克服散射损耗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熔渣结构的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Al2O3-FeO-CaF2-La2O3-Nb2O5-TiO2八元渣系的活度计算模型.利用该活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此渣系中铌、稀土、钛相关组元的活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能较好吻合;在本实验渣系条件下,含铌组元主要为FeO·Nb2O5,含...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的三电极阳极氧化体系为基础,以高纯钛片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在0.1mol/L H2SO4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氧化法对高纯钛片进行了阳极氧化研究,考查了氧化电位以及氧化时间对TiO2薄膜的形成及结晶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所得到的钛表面阳极氧化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氧化电位、氧化时间分别为6V、60min或者30 V、10min时,所得到的氧化膜中含有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提高阳极氧化电位、延长氧化时间均有利于钛的各种中间态氧化物向稳定性好的TiO2转化,并有利于阳极氧化膜中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的形成和生长,最终致使氧化物薄膜由含少量纳米晶的短程有序结构转变成以锐钛矿相为主体的长程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三种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的常温制备方法,选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二氧化钛溶胶。浸渍处理表面经过氧化处理的活性炭。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二氧化钛的晶相,扫描电镜观测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行了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形貌和光学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负载二氧化钛膜变得较完整。复合材料与无负载、简单氧化处理的活性炭相比,显示了更高的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paper, multiple reinforcements TiO2 and fly ash were utiliz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A7075 matrix based hybrid composites using stir casting technique followed by hot forging. In hybrid composites, the fly ash content was fixed to 3 wt% while that of TiO2 was varied from 2.5 to 10 w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homogenous dispersion of both the reinforcements in AA7075 matrix.Compression te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hybrid composites. The hybrid composites showed increase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multiple reinforcements and furth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eight fractions of TiO2 particles.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was measured between 50 and 250 ℃ with a high precision 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er. The thermal coefficient of hybrid composites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iO2 and fly ash. However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ybrid composites was observed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AA7075 all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