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史无先例的科学的创造,它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为。第一,它从政治的角度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它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新情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三,它以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片面的“阶级”原则局限,遵循超意识形态的人类利益原则,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利益原则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史料为根基,史论结合,剖析、总结了庄子哲学由相对性走向相对主义而给后人留下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从人类认识史的高度作纵向比较研究,肯定了庄子相对主义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环节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庄子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2):249-249
2011年12月20日,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8会议室举行(图1)。会议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北京大学理科史研究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高度肯定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许院士说,“北大理科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科学史,北大理科史不仅是北大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整个中国近现代科学史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研究员,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北大物理学院赵凯华教授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分享了自己对北大理科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 :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 ,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 ,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论断的哲学渊源和含义作了分析。认为毛泽东所说的认识论是广义的认识论,而不是关于人的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狭义的认识论。“哲学就是认识论”是指哲学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整个哲学,它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三个方面的含义。文章还认为,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与列宁哲学以及李达哲学之间有着直接的明显的因承关素;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概念,而要注意到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在同一哲学家的不同时期,都可能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哲学思想的发展为什么呈现为圆圈呢?这是由哲学发展的内在矛盾决定的,是哲学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认识,哲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认识史。这个认识史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以及其他一系列矛盾而不断发展,表现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并以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批判与继承、真理与谬误、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从总的趋势看,它是不断前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包含着无数暂时的倒退。前一阶段哲学思想的发展结果,又成为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出现  相似文献   

9.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亦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着极高的价值,被称为是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本文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论述,旨在说明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具体科学的研究不仅覆盖了本门类的普遍规律,而且形成了各学科高层次的沟通。科学似乎正呈现出对哲学把握整体世界的取代。在这样的形势下,哲学的研究对象应侧重于从对人类认识成果的把握上来理解。哲学应通过对人类认识成果的反思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李天工 《甘肃科技》2007,23(4):186-187
怀旧与慕新是人类审美心理里程中的一对哲学矛盾,是运动与静止哲学关系在心理学范畴的反映,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怀旧而不守旧,慕新而不忘旧”原则是今天我们在对待自然界、历史、文化和传统等问题的辨证思想,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感受、知觉、认识及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反映了20世纪人类精神文化指向与对自身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对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解,是实现人类认识史特别是哲学史的划时代变革的关键。唯有以此出发,才能密切关注并准确把握当代实践的技术特点及其重大变化,真正切中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与时代精华,科学阐释人类实践的当代发展与未来走势,规范和促进当代实践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系统建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是什么”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封孝伦创构的“三重生命”学说是人本哲学研究的一次创新.它是一个以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互相支撑来解说人类生命要素与意义的严整哲学体系,其辩证平实的生命观、论人的价值论立场皆可助学界对人的本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华,其中“质”的研究中以纯存在为开端。黑格尔认为,纯存在的诞生与哲学史的开端与发展一致,它符合逻辑学概念的排列方法,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它有利于人们认识、改造世界。黑格尔的哲学丰富了哲学殿堂。  相似文献   

16.
刘泽华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也做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刘泽华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演变中提炼出“王权主义”的理论,并用它来统领政治哲学。他认为政治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体与特点,并且提出了天、道、圣、王“四合一”、阴阳组合结构等理论命题,同时在方法上注重政治哲学与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把握政治哲学、从政治哲学的高度看待历史发展,形成了政治哲学研究中的史学流派。刘泽华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推进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哲学中,诸子百家竟相争奇,但又各存偏颇,荀子站在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批判地吸取各家学说的合理因素,以“辨合”、“符验”和“解蔽”的思想方法对先秦认识方法论进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存在于诸子思想中的感性与理性、绝对与相对的矛盾对立,初步考察了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当时的水平上达到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对先秦认识论和人类理论思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目前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中,都一致肯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例如: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真理报》主编维·格·阿法纳西也夫所著的《哲学知识基础》一书中说:“能否认识全部绝对真理?原则上说是能够的,因为,一方面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另一方面,人的理性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见该书第171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国内的哲学教科书也说:“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化的“世界性”与“全球性”是不可等同的概念,当今的全球性是近代的“世界性”的全面展开;我国的化哲学并不是具有自我个性的独立的哲学形态,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化哲学兴起较晚,西方的化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我们从事化哲学研究的化背影和思想依据。要真正把握化哲学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就要在多化的前提下,倡导人类必须认同某种世界性的思想精神和化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