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张国伟教授为首的地质系前寒武纪研究室和以Kroner教授为首的西德美因茨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组,在多年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于1987年4月正式确定开展“华北地块南缘及秦岭造山带主要地质问题研究”的专题科研项目。该项目是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本项目旨在应用较先进的测试,分析技术,进一步确定华北地块南缘及秦岭造山带中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评审论证会,最近在西北大学召开。评审委员会的专家经过全面认真系统的论证,一致认为该项目已经成熟,予以通过。这项国家“八·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由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造山带形成过程新探索廖宗廷,周祖翼,陈军根据秦岭造山带郯庐断裂以东部分(本文称东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作了新的探索.研究结果认为:东秦岭造山带自北而南分成大别一胶南造山带和宁镇造山带两部分,夹持于其问的下...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造山带形成过程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秦岭造山带郯庐断裂以东部分(本文称东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对东秦岭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作了新的探索;并有新的造山作用模式解释了下扬子地区的性质,郯庐断裂为何中于大别山南缘突然中止以及秦岭造山带为何被一分为二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五”重大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1992年度学术交流会于近日在我校召开。重大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级别最高、强度最大的一类资助项目。秦岭重大项目是经过多年论证后于1992年年初经国家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总负责为我校地质系博士导师张国伟教授。这次会议是该项目实施后的首次会议,国家基金委将通过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评审会在我院召开7月25日至8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我院召开第十次评审会议。2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来自全国的68位博士导师、约30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共...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我校地质学系张国伟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次全国当选院士55名,在陕西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仅张国伟教授当选。张国伟教授.男,河南南阳人,生于1939年3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科技战线劳动模范。现任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等。张国伟教授长期从事大陆造山带与区域构造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坚持以秦岭及邻区为主要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是探索大陆动力学的前沿问题。方法 以地质和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为约束,在对秦岭造山带东、西两段电性结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白垩世之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深俯冲作用,导致南秦岭岩石圈强烈向北挤入,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以岩石圈叠置加厚的构造作用为主与拆沉作用初始发动并存状态;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和南阳-邓县之间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不同性质的强烈走滑作用,导致物质的侧向传输。结论 秦岭造山带现今深部动力学状态直接制约着今后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术动态     
促进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研讨会召开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的委托 ,于 2 0 0 1年 9月 7日至 9日 ,我校承办了“促进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的现状 ,讨论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的理论物理研究 ,稳定研究队伍 ,提高研究水平。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成员苏肇冰院士、黄涛研究员、陶瑞宝教授、陈润生研究员、胡岗教授、陈永寿教授等专家学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周青副主任…  相似文献   

10.
胡正海教授生于1930年,男,浙江省湖州市人,1949年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为苏州大学),同年于西北大学任助教。1957~1959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进修植物形态解剖学,1959年返回西北大学生物系继续任教,现任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胡正海教授先后兼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生物系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委,国  相似文献   

11.
与秦岭造山有关的几个关键成矿事件及其矿床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的响应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方法 以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为线索,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结果 秦岭造山带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结论 秦岭造山带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复合活动,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属岩浆混合型(H型)花岗岩;佛坪地区在秦岭主造山过程中曾发生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是一个深层岩浆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COML)委员会的意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首次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中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9-30日在青岛召开.美国CoML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J.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其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邻区脉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期间由全面碰撞转入陆内造山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西坝花岗岩体及花岗斑岩脉具类似于埃达克质岩高Sr(Ba),低Y和Yb,以及高Sr/Y,La/Yb,Eu异常微弱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地壳厚度增大的地质背景;闪长玢岩脉代表地壳减薄背景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指示秦岭造山带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地壳增厚,嗣后发生下地壳拆沉的重要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5-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第3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08)在武汉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教育部批准(教外司际[2007]1222号)吉林大学承办的地下水论坛2008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9-30日在长春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处长姚玉鹏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文东光处长,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教授、校长助理董德明教授,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赵勇胜教授、副院长卢文喜教授等均参加本次会议并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7.
在秦岭造山带及其南部地区广泛发育硅质岩,并与矿产资源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扬子板块的演化及秦岭造山带以南的硅质岩进行综合评述,旨在探究华南地区硅质岩与矿产资源之间的重要联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地区晚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秦岭地区发现一套晚中生代玄武岩,其地球化学成分类似O IB的特征,暗示该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其起源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这为全面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流变学结构以探索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方法通过岩石圈温度结构约束,计算了岩石圈流变学结构。结果秦岭北半部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厚皮叠瓦逆冲带的莫霍界面温度为305℃,以冷地温、厚岩石圈和流变分层不明显的C模型为特征;南秦岭莫霍界面平均温度642℃,最高达826℃,具有显著的热地温、薄岩石圈和中下地壳及其上地幔顶部强烈流变的H模型特点。结论在后造山阶段,北秦岭是华北和扬子二地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陆内俯冲的前锋会聚区域,现今处于以岩石圈加厚为主、拆沉作用初始发动的共存状态;南秦岭可能在地幔柱作用下发生新的拆沉作用和部分底侵作用,其轴部区域的地壳内现今存在部分熔融,壳-幔之间正在进行物质、能量(热传导和热对流方式)等的再循环。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刊讯]连绵千余公里的秦岭和大别山山脉是区分长江与黄、淮河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并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几何学与运动学的研究,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和超高压变质矿物系列的发展,已使该区成为当代国际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