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三生"空间评价体系,本文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公式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近15年来湘江流域"三生"空间时空分异格局并分析了其内在演化方向。结果表明:(1)近15年来湘江流域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以扩张为主;生态空间明显缩减。(2)湘江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建设用地的需求剧增,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3)3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生态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15年间湘江流域"三生"空间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对生态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破坏。(4)15年间生产空间重心向南偏东移动,生活空间重心向北偏东移动,生态空间重心向南偏西移动,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重心移动趋势较为缓和,生活空间重心移动趋势前期剧烈而中后期缓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文与3S技术的不断融合,大多数地形信息存储在数字高程模型(DEM)中,可以自动化的提取流域水系信息参数.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工具Arc Hydro Tools对开都河流域分辨率为1∶25万DEM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阈值提取开都河流域河网时,主河道的空间位置基本不变,但是河网密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与实际河网的对比,确定当阈值为17 000时,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法于2012年7月对马銮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根据游憩资源开发的程度及游憩人数,将研究区域分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与轻度游憩利用区。结果表明:马銮湾重度游憩利用区与轻度游憩利用区采样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都为4种,其中环节动物1种(长吻吻沙蚕(Glycera chirori))、节肢动物1种(弯螯活额寄居蟹(Diogenes deflectomanus))、软体动物2种(斧蛤(Donax variabilis)、鲳螺(Umbonium vestiarium))。受游憩活动的影响,游憩强度越大,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就越小;轻度游憩利用区中低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重度游憩利用区;从垂直分布看,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及生物量从中潮区至低潮区呈下降趋势;两个区域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游憩干扰是造成沙滩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马爱功  王杰 《松辽学刊》2008,29(3):81-84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5.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太行淇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利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了淇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对水土流失强度进行了分级,同时对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在数量、空间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淇河流域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均有发生,多分布在淇河流域东部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主要由矿山开采活动所致,但所占比例不大。本次工作是河南省南太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5 年分别在枯、平、丰水期对洞庭湖的6 个断面底泥进行采样监测,共发现底栖动物58 种,密度为78~544.5 个m2 ,10 种优势种均成聚集分布.采用综合生物污染指数评价水体质量,表明目前整体水质为轻污染,但较1981~1982 年水质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态修复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土化的生态修复措施。分析广州市虎门大桥(北侧)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开展水环境调查和生物群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水质、沉积物及生物群落多样性等评价,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建议,并提出适合一般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基本设计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水体质量较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底栖动物生态环境受损。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建议开展以种植红树林为主的生态修复,增加红树林物种类型,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人均GDP,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指数分析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性,通过标准差椭圆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近年来发展差异程度逐步扩大,经济热点地区集中在东南部;经济重心较为稳定,有缓慢向东转移趋势,标准差椭圆呈西北-东南走向,呈空间收缩趋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和加强地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流域珍稀,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甘肃植物种类最多,珍稀,特有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据初步统计珍稀植物90种,隶属于43科83属,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有38种,省级保护的22种,中国特有属41属,占我国特有属的16%,占甘肃产中国特有属的85.4%,特有种62种,白龙江中,下游乃是甘肃珍稀及特有植物最集中的分布地区,也是生物学多样性最丰富和关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祖厉河流域泥沙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祖厉河流域近40年的实测资料点绘出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分析了该流域的泥沙变化规律;得出祖厉河年输沙量的大小是由流域的有效降水及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所决定;根据祖厉河的地理位置和其降水特点,提出从治理下及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所决定;根据祖厉河的地理位置和其降水特点,提出从治理下垫面着手,加强林草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把污染微粒的移动看成是随机移动的,从而这种污染物质点系统可以认为由N个串联线性贮积单元组成.在长江干流地区水流量已知的前提下,分析得出了水流速与站点间距离呈正态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兰州段浮游动物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994年~1995年,4月~5月,9月~10月分别采样,调查了黄河兰州段的浮游动物,从5个采样点共发现了101种(属)。其中原生动物73种(有8种为甘肃新纪录)轮虫13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9种。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成  施孝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3-29
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发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江流域所处的陇南地区地势高峻,河流切割强烈,降水量丰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育.中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交织、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相对丰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泾河上游地区黄土滑坡集中、泥流发育.河西走廊自然环境较差,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为此在论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针对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面温度的遥感反演:理论、推导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热红外遥感资料反演地表温度场,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回顾了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基于地表温度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得出两种目前常用的基于气象卫星NOAA AVHRR数据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999年黄淮海地区地面温度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祖厉河流域资源配置的分析:流域内土地面积大、土层较厚、表层土壤疏松、土肥容易流失;土壤呈微碱性,土壤养分氮少、磷缺、钾适中;祖厉河流域光照充足,辐射较强,但光能利用率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潜力巨大;流域内气候温凉,山、川、塬热量差异较大,川区热量富足,山、塬区热量略欠;植物生长季节短,易发生冻害;祖厉河流域降水总...  相似文献   

18.
湘江水系的自然环境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湘江水系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同时对水化学特征与环境(水文、气候和化学条件)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类二次曲面族面值分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Laplace方程出发,采用直接积分的方法,推导出一类二次曲面族所定义的孤立导体电荷分布的分式,从而解决了这一类孤立导体的面电荷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