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糁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胞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区6种林型沿海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层次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土壤表层(0~10 cm)的细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33~3.67倍;土壤表层(0~10 cm)的真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21~3.75倍;土壤表层(0~10 cm)的放线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1.29~2.26倍;(2)不同林型下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特点,变化趋势不一致;(3)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4)不同林型的表层土壤(0~10 cm)中微生物总量差异较大,年内总量从大到小表现为:杨树、杨树+麻栎、榆树+榉树、水杉+杨树、东方杉、水杉、滩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类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均为0~10cm层多于10-20cm层.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以及微生物总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春季,而放线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5.
通过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li folia)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红壤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此后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胁迫处理第30天不同胁迫处理间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存在显性差异.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胁迫处理第15天时其随胁迫梯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相似;但胁迫处理第30天两均随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固氮菌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比固氮菌更容易适应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与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土壤及其相应的对照光滩0~20cm、20~40cm和40~60cm3个层次土壤好氧异养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3类微生物数量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茄林与白骨壤林土壤及其相应的对照光滩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和微生物总数在3个土壤层次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显著;两个红树林及其对照光滩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位于夏冬两季之间,或高或低,但差值不大;红树林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多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光滩;秋茄林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白骨壤林土壤.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主要理化因子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两个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全氮和全磷而不是有机质,这可能与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对氮和磷有着相对重要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阿维菌素在6种不同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只有在浓度为125mg.kg^-1以上时对土壤中微生物种微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生长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松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龄和生长代数的林地根际与林间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松林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树龄的增加,除氨化细菌外,林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头栽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磷细菌)都不同程度高于连栽林地,平均数量分别约是连栽林地的1.43倍、1.08倍、1.18倍及(1.37倍、1.94倍、1.45倍、1.31倍和1.24倍),但真菌平均数量(1.33×10^6个/g土)比连栽林地(1.48×10^6个/g土)的低11.3%.④除放线菌R/S值小于1.0外,土壤其余2大类和各生理类群的R/S值均在1.0以上,其中硝化细菌的R/S值最小,固氮菌的R/S值最高.⑤连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分别下降9.42%、14.3%、19.9%、14.7%、20.4%及7.3%.  相似文献   

9.
西南典型岩溶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选取桂林、重庆、贵州三地的林地、耕地等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20、40、60 cm深3个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计数,结果显示:(1)与非岩溶区相比,岩溶区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非岩溶区,真菌数量反之,且岩溶区微生物总量大于非岩溶区。(2)岩溶区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夏季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4.7%,秋季达93.8%;放线菌最高夏季为33.1%,秋季为55.4%;真菌夏季最高达55.9%,秋季为4.4%。(3)微生物数量变化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夏季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秋季,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存在一致性,真菌和放线菌则不明显。造成这种区别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理特性等。  相似文献   

10.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春季和秋季〉夏季;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植物种类组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由少逐渐增多;库布齐固定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层垂直分布规律有其地域的独特性,在0.5~10cm和150~160cm土层中,无芽孢细菌,芽孢细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各类群数量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不同类型沙地中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依次为:结皮层(固定沙地)》0~15 cm》30~45 cm》75~90 cm,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芽孢型细菌中的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占优势;放线菌中的95%以上是链霉菌属,其中白孢类群占优势;霉菌中的青霉和毛霉占优势;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和凋落物的多少呈正向关系;从固定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再到流动沙地的过程,是沙地微生物类群、植物群落和有机质丧失的过程,是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究了龙胜县里骆林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生化活性以低海拔土壤较高。2.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常绿阔叶林高于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分布以0~20cm土层最多,20~40cm次之,40~80cm最少。各剖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更有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3.
 真菌是森林土壤生物量及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结构和质地的形成、肥力的提高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培养与观察、测定,对永胜县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土壤真菌数量及种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之间土壤真菌数量差异显著,表现为21—30a>11—20a>1—10a;土壤真菌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表现为10—15cm处最多,25—30cm处最少,这说明在10—15cm处根系分布密集、根系分泌物多、孔隙度高、水分充足,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生存条件;3种麻疯树林地共分离和鉴定出20属真菌,其中假丝酵母属为3种不同年龄麻疯树林地土壤中的优势菌属,这对麻疯树的微生态形成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麻疯树林土壤中的优势真菌种群。通过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发现11—20a麻疯树林地分离获得的真菌菌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比1—10a和21—30a的高,这可能与土壤肥力及林地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种植7年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5个指标;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城市常见的人工绿地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近自然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常见城市人工绿地类型,但远低于天童常绿阔叶林;城市绿地群落中,空气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粒径分布不同,近自然森林四季空气细菌平均浓度低于对比样地,降菌作用明显;而四季空气真菌和放线菌平均浓度高于对比样地;近自然林比同期建设的浦东绿化带和建成多年的长风公园绿地在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上更接近于自然生长的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苏北沿海防护林对土壤脱盐及脱盐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苏北沿海主要防护林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和水杉(Mete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和滩涂作对照,从土壤盐分含量、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揭示了苏北沿海防护林对土壤脱盐及其脱盐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在具备一定水利设施基础上,造林和农业耕作都能加速土壤脱盐过程,但在稳定脱盐效果,防止旱季“返盐”等方面,林业措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连栽杨树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杨树长期栽植对土壤微生物造成的影响,对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4块杨树林地土壤进行调查.使用常规土壤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样品的主要理化性质,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微生物生物量,并对微生物三大菌群以及与氮元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类群进行了计数.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会使林地土壤的pH逐渐升高,栽植杨树14 a后林地土壤pH约比对照土壤上升1.5;林地土壤的养分元素氮、磷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降低,而有机质的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但是明显低于对照.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数量随着栽植时间而逐渐下降,而细菌总数、放线菌总数,以及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一致的变化规律.对参与氮素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计数,发现反硝化细菌的数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而硝化细菌(铵氧化细菌与硝酸细菌)的数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滩涂和农田为对照,从土壤有机组成分、孔隙、形成物、结构体等方面,研究了江苏沿海,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揭示了沿海营造防护林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侵染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熟化度,稳定上壤的脱盐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立地条件对青檀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檀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青檀人工林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分配模式和出皮率,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较好的综合土壤因子为:板岩母质,壤性土,中性土质,土壤A层厚度>20cm;(2)地上部分叶,木质部和檀皮在地上三部分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同,木质部分别是檀皮,叶重量的6.83倍和5.98倍;(3)在3年生萌生条中,各段的檀皮产量大小顺序为3年生段>2年生段>1年生段。3年生段檀皮产量分别是2年生段,1年生段的1.94倍和3.61倍;(4)不同立地条件可归并为3个类型(A,B,C),A的出皮率为11.66%,B的出皮率为10.95%,C的出皮率为10.81%,单位面积檀皮疸大小顺序为A>B>C。  相似文献   

19.
核桃林下魔芋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镇安县新民村和庙坡村核桃林及林外魔芋根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的原因。采用常规方法分析土壤养分;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采用形态观察结合序列分析对优势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研究显示:(1)林下土壤pH、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高于林外。(2)林下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总数增加,真菌减少。(3)林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增加。(4)林下土壤优势微生物放射型根瘤菌(R.radiobacter)、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黄色蠕形霉(T.flavus)、黒附球菌(E.nigrum)及绿淀粉酶链霉菌(S.viridodiastaticus)数量和比例较林外不同程度增加。结果表明核桃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与其根区土壤养分及良好的微生物区系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