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审美角度分析郭沫若诗歌的崇高美。郭诗的崇高美表现在“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庄严生动的布局”三个方面。郭诗的崇高美是他思想个性、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在现代诗坛上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崇高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作者试图从崇高在力量上的强大与坚韧、空间上的巨大无限以及时间上的运动与迅疾三方面特征,来挖掘荒凉残颓的自然丑景中所蕴涵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5.
贾辉  蒋皓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47-48,51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一部著作。书中,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本文从“崇高”的美学意义、崇高风格的构成、崇高的效果、《论崇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崇高美这一美学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一、情、理触动 “美读”震撼心灵 语文教学处处皆有情,美文、佳作处处有经典。有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有人物内心的真情流露与文章的气势贯通,情、理的触动都能激起作者与读者之间强烈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丰富的语言内涵,而且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中的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语言运用上的继承和创新,形成语言不断优化之趋势,用“美读”来感染学生,结合“美学”理念,传递“美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美之永恒     
看过《泉》的人,几乎都会被其中隐透的美而折服,作者安格尔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幅惊艳至今的作品让我们想到用“永恒”来赞叹。  相似文献   

10.
在此起彼伏、越来越密集的矿难、灾情现场,中国公众熟悉了一张疲惫、愤怒和痛苦的面孔。这个人就是神情日渐憔悴、头发日渐花白、媒体用“冷面”与“狠话”形容最多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他“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他“怒斥”这是一起典型的“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埋单”的恶性安  相似文献   

11.
历来注重诗教的中国,用诗歌培养高尚乐观的道德情操。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文化源远流长,从唐诗言志、抒情、个性、形式、爱国等五个方面概括出诗人的抒怀精神、求真精神、刻意求精、求深、求新的竞赛精神;不拘一格的精神;追求艺术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唐诗的影响意义深远,诗人的精神对今人的人生素养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坚守与回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深入探讨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和谐校园目标体系的构建,并深入探讨了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价值体现。提出和谐校园的构建呼唤着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包容传承精神维系校园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兼容,大学批判精神维系校园道德与智慧的和谐凝铸,大学创造精神维系校园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续延,大学关怀精神维系校园生活与氛围的和谐唯美。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文本的核心意向不是情,而是自由。贾宝玉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恶劝和意淫人格,无不体现任性自适、洒脱自由的精神意蕴。同时作者将人性自由的渴望寄墨于大观园诸芳。曹雪芹的自由观具有独特、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决不是此前任何文人学士的自由观的翻版。受制于时代和所属阶级,他所倡导的只能是有限自由。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冲淡》《疏野》等诸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道的无为、自然、虚、静的精神,从而与道冥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旷达》《绮丽》《纤秾》等诸多品目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大自然中与自然山水相亲相融,从而达到无为、自然、虚、静的人生境界,与道冥合为一。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16.
邹克亚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45-46,54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诗歌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诗作为最精炼和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在英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意境美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音美和形美。《登鹳雀楼》是我国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其英译也有许多版本。文章分析了"意美、音美、形美"在《登鹳雀楼》的三个经典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美学能充分发挥美学的社会效益,共创美好的未来,从而达到一种只有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阐述数学美是美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深奥的美。  相似文献   

18.
高师艺术体操专项课实施姿态美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师女大学生实施姿态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探讨艺术体操专项课中 ,塑造女生姿态美对完成动作质量及增进她们对美的认识的完善 ,顺利完成专项课教学任务所起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9.
20.
贺杰婵 《科技信息》2009,(23):119-119,102
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