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层圆柱面网壳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三维地震理论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目前2种常用的网格形式的双层圆柱面网壳分析了几十个具体算例,找出它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参数,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频近似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反应主方向判别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双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随参数变化的自振特性.采用Newmark积分法对其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研究了铝合金与钢双层网壳结构在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位移响应及杆件的轴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双层网壳与钢双层网壳在结构相同情况下,其自振特性基本相同.而地震荷载引起的位移响应,铝合金双层网壳要略大于钢双层网壳,但铝合金双层网壳的杆件轴向应力远小于钢双层网壳的杆件轴向应力,因此用铝合金取代钢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双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结构随参数变化的自振特性,采用Newmark积分法对其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铝合金双层网壳与钢双层网壳结构在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结点随参数变化的位移响应及其杆件轴向应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网壳与钢网壳在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其自振特性基本相同,对地震荷载引起的位移响应,铝合金网壳要略大于钢网壳,而铝合金网壳杆件轴向应力远远小于钢网壳,因此用铝合金取代钢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132 m跨国内最大的干煤棚双层三心圆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其稳定性。在计算中,考虑了载荷作用方式及结构的几何缺陷等因素对网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载荷的分布方式对网壳的屈曲载荷影响不大,但对屈曲模态影响较大;满跨水平载荷的屈曲载荷仅为满跨竖向的56%;网壳的屈曲载荷均随结构几何缺陷的增加而减小,且几何缺陷对水平载荷作用下屈曲载荷的影响大于对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展览厅双层柱面网壳结构设计为工程背景,对双层柱面网壳的结构选型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了跨度、矢跨比对总造价的影响,并对计算方法、温度应力和支座水平推力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双层柱面网壳的受力特性与支承结构刚度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研究了正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大跨度空间格构式结构—双层筒形网壳静力分析的力学模型.通过采用线性铰结及刚结两种模型分别计算了各种类型的双层筒形网壳,比较分析了两种力学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及内力,指出了两种力学模型的应用范围及合理性.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可近似按铰结模型进行设计,但对杆件轴力、钢材的允许应力应作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7.
双层高架桥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共和新路双层高架桥模型进行的拟动力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 ,对双层高架桥的恢复力计算模式、位移延性能力、剪力和刚度特性、破坏形式和典型工况的时程等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采用等效的双线性恢复力计算模式能够较好地预计试验结果 ;合理采用能力设计原理进行抗震设计的双层高架桥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超长网壳结构同一面层的杆件进行不同数量的替换,通过结果的对比总结了替换数目对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替换杆件的数量的增多能够提高地震控制的效果,但不是越多越好,要经过计算分析控制在一定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双层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盐城广播电视塔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构造形式为基础,通过九个缩尺试件,研究不同构造形式的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常轴力和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变化特征、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了墙板的高宽比、轴压比、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对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充分发挥钢板与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抗侧力构件. 相似文献
10.
夏宝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6):142-142,144
通过对网壳与主体结构的不同连接 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测试,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网壳在抗震地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层筒形网壳的指示矩阵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层筒形网壳的指示矩阵算法是基于将结构的形体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的一种算法;它引进一整套节点及杆件信息的表示法,从而能自动形成结构的节点序号及单元编号,自动生成描写结构节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向量等数据结构.指示矩阵算法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网壳结构,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机分析的前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采用ANSYS软件对某大跨度飞艇库网壳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结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通过静力分析得到结构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检验了结构挠度;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前十阶振动模态,分析了结构整体工作性能;通过在三条地震波激励下的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分别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位移反应、基底剪力和关键部位的部分关键杆件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变形较为均匀且符合变形限值要求;结构振动模态以整体振动为主,没有出现明显的局部振动振型,设计方案合理;格构柱-拱交接处杆件内力较大,杆件内力组合值未达到材料屈服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等效夹层壳思想的双层网格扁壳非线性弯曲理论,对鞍形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体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伽辽金方法求得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的非线性载荷-位移关系式和临界屈曲载荷的解析表达式,同时讨论了网壳结构几何参数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型双层球面网壳体系减震性能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约束屈曲支撑对双层球面网壳减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参数和影响规律.通过考虑约束屈曲支撑不同的设置方式、位置和数量,以及不同的网壳矢跨比、跨度,进行相关的减震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替换方式比附加方式的减震效果显著;替换杆件的位置对减震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约束屈曲支撑设置的数量应综合考虑;网壳的矢跨比和跨度也是影响减震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8-50
建立双层双曲扁网壳的拟壳法自由振动微分程方程,求解其自振频率与振型,编制计算程序,并通过实例计算与有限元法进行比较。本文方法手算电算均可,方法简便,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的滞回特性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单层网壳跨度小和双层网壳耗钢量大的缺点,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双层柱面组合网壳进行了滞回特性分析。介绍了双层柱面组合网壳具有跨度大和低耗钢量等。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和低廉的造价,采用钢筋混凝土上弦板来代替一般网壳的上弦杆,从而形成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体结构协同工作的组合结构,即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组合网壳是一种受力合理的空间结构,也是一种板系、梁系与杆系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国内外对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在地震和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特性的研究很少,着重对地震和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的频谱相当密集;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未发生捏缩现象。双层柱面组合网壳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存在支座转动问题,通过含初始转角的橡胶隔震支座的双层柱面网壳结构研究了水平方向上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结合通过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对橡胶隔震支座水平性能进行修正,并通过SAP2000应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在考虑下部支承结构的情况,对含初始转角的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较小转角的隔震支座的支座底部剪力峰值与加速度峰值会下降;随着转角增加,柱顶加速度峰值、隔震支座底部剪力峰值等迅速增加;而跨高比大的网壳结构会放大初始转角对结构的影响,加大结构整体的加速度峰值和结构柱的位移峰值,但限制上层网壳结构的位移峰值。因此在考虑初始转角的情况下,若需要限制网壳结构加速度或位移,设计时需要将网壳结构跨高比的放大效应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以方形平面、正放四角锥双层柱面网壳为例,系统考察了不同矢跨比网壳模型的杆件轴力、节点竖向位移、支座侧向反力、支座侧向位移等静力响应,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矢跨比对各静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较小时,积雪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屋面结构的竖向位移较大;矢跨比较大时,积雪不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支座水平推力和侧移较大;同时,为双层柱面网壳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双层双曲扁网壳拟壳法力学模型,导出等效刚度;建立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基本方程,导出振动微分方程。所得结果可用于双层双曲扁网壳的地震作用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改进的C-P随机模型和有限元程序AN SY S 8.0,对一致地震动输入下周边双层中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非平稳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双层网壳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是合理的,结构的水平(X)和竖向(Z)动位移都比较大,工程设计时应该考虑耦合效应;增加网壳结构的矢高,单双层网壳结构的面内刚度增大,面外刚度减小;增大网壳结构的单双层跨度比对结构的面外刚度影响不大,但是却使结构的面内刚度明显减小;单双层网壳连接区域刚度的突变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发生在与连接区域相邻或者相近的节点和杆件上,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单双层跨度比的增大而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