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一直都被允许自然产生开裂,我国现有的CRCP在设计中也均采用了自然开裂的方式。这种被动裂缝控制导致了不均匀的裂缝间距,并引起早期损坏。介绍了美国进行的CRCP主动裂缝控制(预锯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CRCP采取预锯缝的措施,可使横向裂缝更均匀、更直、发展时间更早,这有助于提高CRCP的预期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建立BFRP 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均匀温降模型,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干燥收缩以及基层约束作用,推导出裂缝控制指标( 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筋材应力) 的解析解公式,采用有限元方法验证解析解公式的有效性. 利用解析法分析BFRP 筋的配筋方案及其材料特性对裂缝控制指标的影响,推荐BFRP 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配筋设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裂缝间距、裂缝宽度以及筋材应力逐渐减小,相同的配筋率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案对控制裂缝更为有利; 增大BFRP 筋弹性模量、B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刚度系数可减小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但对筋材应力影响轻微;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提高BFRP 筋的弹性模量及B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刚度系数. 在BFRP 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筋设计中,建议裂缝平均间距限值为2. 0 m,裂缝宽度限值为1. 0mm,CRC 层配筋率不小于0. 6%.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特别是施工中为解决钢筋定位而提出的吊环法。此法可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务件下,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宽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横向开裂的特点、常规测微镜检测裂缝宽度的困难和裂缝宽度检测精度的要求,通过数码相机拍摄高清晰度数码照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裂缝图像分析,提出了裂缝宽度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精度高且速度快的CRCP裂缝宽度检测技术,从而为CRCP的长期性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具有整体性好、行车平顺舒适、耐久性强,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全寿命效益经济合理、裂缝处的传荷能力高等特点,适用于高等级公路以及重载公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机场及干线公路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的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温度应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及微分平衡方程,求出了微分方程的解答,并分析了降温荷载作用下路面内应力、位移的分布规律及裂缝间距、配筋率与配筋方式等计算参数的影响,给出了不利位置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分析CRCP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在重载交通下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较多、厚沥青面层易出现车辙等病害,依据长寿命路面的理念尝试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AC的复合式路面结构,通过对试验段路面结构的配筋计算、端部锚固及层间处理等细部研究,总结该种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中钢筋的实际受力性能,将钢筋连续化处理,提出了正交各向异性有限元薄膜模型,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不同荷位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了不同裂缝间距时CRCP的2种临界荷位,分析了配筋率及配筋位置对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月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3):219-219
结合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试验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连续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开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温缩和干缩作用受到钢筋和地基的约束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了解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成因及合理控制裂缝间距,其中为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缝实际调查和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研究基于可靠度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通过实际调查CRCP路面裂缝间距与宽度分布情况,认为裂缝间距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裂缝宽度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分析了钢筋直径、配筋率、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对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通过CRCP路面失效概率分析,认为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可靠度主要与设计裂缝间距及参数的变异水平有关.给出了CRCP的横向裂缝最佳间距值,得出基于可靠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设计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力学试验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对水镁石纤维的适用性以及水镁石纤维混凝土制备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并对水镁石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疲劳、耐磨性和抗冻性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镁石纤维适用于路面混凝土;水镁石纤维湿法掺加工艺优于干法,外加剂优选为引气作用较强的D型减水剂,水镁石纤维最佳掺量(质量分数)为4%;水镁石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在抗弯拉强度提高的同时,刚度降低,韧性上升,耐疲劳与抗冲击等动力学性能均有改善,抗冻、抗渗、耐磨、抗腐蚀等性能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纤维的阻裂机制、增强作用和微集料效应,提高了水镁石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受到车辆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其疲劳性能。采用老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涂刷粘结剂的方法增强界面粘结,进行新老混凝土复合结构的疲劳试验,分析了影响加铺层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复合试件整体强度越高,上层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厚度越大,其疲劳寿命越长。最后,运用双参数Wemull分布,回归出不同失效概率下新老混凝土粘结复合结构的疲劳方程,从而为加铺层结构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在沥青面层和基层沿道路纵向布设锚头丝,对路面结构施加预应力防止路面开裂。通过室内试验,对加锚头丝和不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分组做了力学性能对比研究,并对不同锚头形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比不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疲劳性能分别平均提高了60.74%、46.40%、134.02%;锚头形式为直径1.3 mm的钢丝焊接角铁试件的抗拉强度值最大,而锚头形式为直径为1.1 mm的铁丝加小螺丝帽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值和疲劳次数最大。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的力学性能、收缩性能以及抗渗、耐磨等性能,并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进行性价比对比,评价了复合式路面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PCC在抗折强度提高的同时刚度降低,断裂性能上升,耐疲劳与抗冲击等动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改善,抗渗、耐磨、抗腐蚀等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理论计算表明,PCC复合式路面的寿命明显高于普通水泥路面。 相似文献
15.
参数自适应跟踪法预测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采用参数自适应跟踪法,按照自动计算出来的级比系数调整历年数据的权重,预测未来路面使用性能,并通过该方法对西安-三原某段路面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路面状况指数、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强度系数和路面抗滑摆值的预测数据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样本的扩大而自行修正模型的动态参数,使模型预测值不断逼近路面的实际观测值。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对温缩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选用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作为配合比设计参数,考察其对高性能混凝土温缩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3个配合比设计参数中,砂率对温缩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在高温区(10℃~45℃)时,但在低温区(-25℃~10℃)对温缩系数并无明显影响;而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温缩系数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新型水泥混凝土———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强度、抗滑性、反光性、耐磨性,并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湿对湿铺筑工艺的露石水泥混凝土强度介于顶层与底层混凝土强度之间;露石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摩擦系数远大于普通水泥混凝土表面,较粗糙的石料表面特性会使露石水泥混凝土表面获得较高的抗滑性,而且,优良集料形成的露石混凝土将使路面保持较长期的高抗滑性;露石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反光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露石混凝土路面具有许多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