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10月2日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Z.Fire,见下图)和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一种关闭特定基因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医学奖更关注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10月2日宣布,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137万美元)奖金。尽管诺贝尔奖网站上发布了两个正式公告,一个是新闻稿,一个是学术稿,前者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两位获奖者的成果以及对人们生活的重大意义,但由于这个成果是较为艰深的分子理论,要想深刻理解这次获奖的内容还是相当费解。不过,如果从通俗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奖可能体现了更为关注民生的视觉,应该说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惯的风格,只是近些年来的颁奖更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胃溃疡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压力和生活方式等还被视为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医学界将胃溃疡看作一种慢性病,对它束手无策。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J·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J·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因为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和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作用。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获奖原因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的是一个重大而又意外的发现,即胃部炎症(胃炎)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疾病)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现这种致病菌的是澳大利亚佩思的病理学家沃伦(生于1937年),他发现约50%接受生物活检的病人的胃下部(窦… 相似文献
6.
巴克和阿克塞尔因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明了嗅觉机制百荣获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他们于1991年4月25日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论文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它导致了众多科学家参与该领域,使这领域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7.
恢复细胞多能性是很多科学家的期盼,最终用于再生医学更换患者受损或病变的器官组织,这已经成为生物学最热门的分支之一。通过重编程将细胞恢复到胚胎期状态、重新拥有分化成各类成熟细胞潜能的研究,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分别是英国的约 相似文献
8.
Toll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克里斯汀·纽斯兰芙哈(Christiane Nüsslein Volhard)等于1985年发现,其功能为调控果蝇体节发育。1996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研究中心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n)发现Toll基因产物与果蝇感受病原微生物入侵相关,其激活为进行有效防御所必需;1998年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发现对细菌致病产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耐受的小鼠存在一个与果蝇Toll基因非常类似的突变受体基因,并证实这一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就是识别LPS的受体。这些发现表明哺乳动物与果蝇的先天性免疫激活采用类似的分子。他们两位也因发现了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传感器而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半奖金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独享。斯坦曼于1973年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证实其可激活T细胞,引发获得性免疫应答。进一步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可感受由先天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信号并控制T细胞的激活,使免疫系统只对致病微生物产生应答从而避免对自身内源分子进行攻击。这些发现使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控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开发全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小鸡胚胎”大发现藏在“深闺”人未识190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的丽塔·莱维,成年之后立即将母亲娘家的姓氏蒙塔尔奇尼加在父姓之后,于是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似乎预示着这位犹太血统的女性将干出一番与其家人完全不同的非凡事业。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命的基本规律是生老病死,人类的最大福祉是健康长寿。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生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从而揭秘出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真谛.为人类益寿延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从程序性细胞死亡想到癌的征服--对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伦纳发现了一种仅由1000个左右细胞组成的、透明的美丽新杆状线虫(C.elegans),将其作为实验模型,实现了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研究之突破;萨尔斯顿找到了该线虫体内与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nuc-1;霍维茨进一步揭示了存在着两类功能相反的基因,即正向的ced-3、ced-4和反向的ced-9.人体内也存在着类似基因.如果能用基因疗法促进癌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则克癌战略有望取得重大进展.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纯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成就已经成为长期以来的传统,2002年的授奖又一次表明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因为发明炸药而获得了巨额财富.巧合的是1998年度三位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得主R.F.Funchgott、J.L.Lgnarro和F.Murad的工作也与炸药的主要成分——硝酸盐类物质有关.如果诺贝尔当时获悉并应用这项研究成果,或许他本人不会过早地死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病毒致癌学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验证,并在21世纪初加以确立,从而加速了人类征服癌症的步伐.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艾滋病毒(HIV)的发现人--法国学者吕克·蒙塔尼埃与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者--德国学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这些病毒引发肿瘤的详细研究成果,为揭示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与预防开辟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健康的孜孜以求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20 世纪80 年代兰迪·W?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和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分别对酵母细胞进行研究,通过生物电镜观察到囊泡运输系统并给出定义,到托马斯?C?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在神经细胞突触传导中证实了囊泡运输系统的时空调控性,囊泡运输系统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囊泡运输系统经由精密的调控广泛地参与诸多生命活动过程,与多种生命现象相关,囊泡运输系统障碍可能导致多种人类疾病,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生物学现象和作用机制,对于攻克人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递员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为人们快递到家。在我们身体内。也有不少“快递员”在忙忙碌碌地输送着各种物质,有的是营养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类“快递员”专门帮助细胞运输物质,这个“快递员”的名字叫囊泡。囊泡究竟是怎样运输物质的呢?美国和德国的共三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因此获得了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对细胞重编程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所谓细胞重编程是指“已分化的特定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1962年,约翰·戈登(John Gurdon)在他的实验室里证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在蛙卵中可以被重编程,从而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证明了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2006年,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将戈登的这一成果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细胞在体外的重编程,诱导出了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证明了细胞命运是有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某些基因的结果。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的优势在于它避开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使干细胞研究能被所有人接受。同时,由于这些细胞来自于病人自身,在临床应用时有希望避免免疫系统对外来组织的排斥。iPS技术的创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