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9年的启明星颁证交流会上,四位星友代表之一,来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胡萍副研究员的发言赢得了与会星友的多次掌声。要在10分钟的时间里打动在场的领导、诸多星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临讲前的那天晚上她见到笔者还在讨教该如何讲才更好,我们宽慰她放开讲,讲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好。第二天她的发言从自己如何走上科研之路,如  相似文献   

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23,(12):36-38
<正>邀约张迎梁进行采访,有他作为星友代表在2023年启明星颁证会上发言这一因素。但于我而言还想满足两个诉求:一是启明星协会顾庆生秘书长一直希望能够多提供一些星友中的创新创业榜样;二是近年来时常听到数字人、数字孪生等名词概念,我虽对这些概念有自己的解读,但感觉还是远不足够的。那天在星友颁证会上张迎梁的发言让我意识到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作为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一直用‘追光之旅’来形容自己的科研生涯。在上海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时,我首次接触到了光场的概念。大多数人听到光场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好奇这是什么,能干什么?其实我一开始也有同样的疑问,直到熬夜写完第一个光场渲染器时,看着屏幕上渲染的画面能够动态变焦时,我才意识到,‘噢,这就是光场渲染啊’。”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对自己的医院、岗位爱意满满的人初识王佳谊是在2019年上半年的一次启明星座谈会上,那时他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调任胸科医院不久,他那天的发言谈到检验医学需要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临床需求,希望能借助星友的多学科优势助力医学检验。胸科医院王佳谊的名字就此在我记忆中。时隔近四年后终于有机会对这位2018级星友、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主任、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王佳谊作启明星专访。采访中的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能进入启明星群体的人都很优秀,作为一个启明星的采访者我有时也会犯难,一年能访问的启明星和这个群体的数量相比只是很小的比例。幸好近几年的启明星都建起了微信群,彼此的联络又多了一层。这期的启明星访问对象——2013年启明星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高分子系陈国颂其实在微信上并不是很活跃的,但她有限的发言  相似文献   

5.
<正>2022级星友的颁证会终于在年内的12月9日举行,启明星协会理事长刘昌胜和市科委领导为到会的部分启明星一一颁证(由于疫情防控对会议人数有限制,当天只请了约60位2022级星友到科学会堂现场)。当时我也在会场,手里拿着2022年启明星通讯录想是不是能碰巧遇到几位我还有点熟的星友。其实还真有一位,就是我一周前访问的2022级星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玲,那天她是第一组上台接受颁证的。选赵玲作2022级星友的首位访问者也与她正在从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病的主攻方向,以及她的致公党党员的背景等因素有关。采访中我进一步得知,  相似文献   

6.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3,(11):52-54
也许我和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比较有缘,前几年也是为做启明星报道我访问过该院从事特种机器人研究的系主任罗均教授,这次又有幸到该院访问去年入选科技启明星(跟踪)的谢少荣教授,巧的是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博士后研究的谢教授因有事临时回上海,正好给我"抓住",也可能因为罗均教授的关系,我和谢教授约时间的过程非常顺利.谢教授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那天她还特地到校门口等我,采访结束后她很快就给我发来详细的个人资料,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7.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10):47-49,46
到底是复旦,名人大腕多,去年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支持的材料系教授俞燕蕾(见图)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腕,虽然她走在复旦的校园可能并不起眼,那天采访俞老师于我而言实际上是听故事,听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讲她的成长经历。刚过不惑之年的俞老师已是国际上光响应液晶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之一,去年6月她应邀在美国著名的“戈登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她也是明年即将召开的两个液晶材料领域的国际会议的主席。由于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工作,33岁的她即被破格聘为复旦教授。今年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获公示。而她又同时是一个在小学读两年级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正>起意访问黄正博士是前不久参加的"未来材料和合成化学"为主题的启明星论坛上,黄正是那次论坛的报告人之一。主持人介绍黄正简历时,他的背景引起我的关注,年方35的他有7年多的海外学习研究经历,两年前刚回国即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第二年入选启明星计划,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现在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那天他是最后一个报告人,他报告的内容是讲通过金属有机催化剂,把  相似文献   

9.
入选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共有32位,范同祥(上图)博士是其中之一。春节前两天为约做采访,我联系了其中几位,范同祥是最爽快给予回应的。那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见面,范博士专门从闵行新校区赶来.他为了这次采访做了很多准备。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这些都令我感动。那天上午我基本上是在听范博士讲他的研究工作中的有意思的故事——如何从大自然中的树木、树叶、蝴蝶等生物体的结构得到启示,进而从搞清其功能出发推动新材料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正>起意约程抒一做启明星采访还是因为他在微信里写的那首以启明星为主题的藏头诗,经启明星通讯刊发后群里一片赞语,看了这首诗后我隐约感觉这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当时除了他的身份上海优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外,其他都不知道。上周我们按约定到了位于闵行总部一号创业园区内的优熠公司,那天外面气温很低,但一进公  相似文献   

11.
正选择姜伊娜作为2018年启明星计划入选者的首访对象,主要是因为在前不久那次2018级星友颁证交流会上她在介绍自己时的那句话:我的研究对象是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非常特别而有趣的研究方向。加上她又是这次华东师范大学唯一入选的启明星。直觉告诉我们,这个女孩不一般。为了解她背后的成长故事和研究经历,我们来到了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不一样的成长之路姜伊娜1983年5月出生于山东曲  相似文献   

12.
在我采访过的启明星中,袁雯是很能让人记住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她是迄今上海400多位科技启明星中第一个人文科学项目入选者,还有就是她脸上的笑容。对后一点她解释说,广交朋友、与各种人打交道可能是人文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决定约倪晓芳做启明星采访还是在10月底的2016启明星交流会上,当时有个安排是让每位与会者用几句话介绍自己,一位看上去很文静、干练的女生站起来说她来自化工研究院,从事的是土壤污染调查修复以及现场工程应用,希望和有共同兴趣的星友交流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也吸引了我。土壤污染调查修复这两年开始热起来,谈的人多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天已经无人置  相似文献   

14.
堵威 《世界科学》2023,(3):30-32
<正>2022年12月9日,2022年启明星颁证会暨启明星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科学会堂举行。颁证会的一个主要安排是三位星友代表做交流发言,分别是2004级星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小勤和两位2022级星友——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堵威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张剑锋博士。三位发言的主题都聚焦如何应对重大工程和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难题攻坚克难,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与粉煤灰打交道的启明星──访科技启明星徐强自从参与报道启明星工作以来,我接触了不少堪称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的科技启明星同志,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奋斗自励的感人经历,每个人都在自己独特的岗位上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凡关心我们《今日启明星》专栏的读者可能会有...  相似文献   

16.
我的最新一位启明星采访对象是从事微电子材料、工艺的学者屈新萍(上图)。尽管我已从启明星通讯本上大概知道了屈的个人情况、专业研究方向等,但见面后,特别是她的名片上列出的职衔: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我看后仍有不小震动。一位女性,年方37就达到这样的学术地位,而且是在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以我多年采访启明星及科技专家的经历.但凡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王元凤是我最新结识的一位启明星朋友.上周我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与这位2011年启明星跟踪计划的入选者见面交流.见面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单薄弱小的女子.但在了解了她的身世.特别是她的成长之路后.我觉得她是一位很了不起.也很强大的一位女性。我们或许已经听过太多的有关穷孩子奋斗自立的故事.但一个典型的农村娃成为茶叶研究专家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不同的联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3,(12):25-26
赵新泰是1997年入选的启明星,现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室主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对我的采访预约电话,赵新泰显得有些意外,他说自己已是老启明星了,还是找这几年新当选的年轻启明星吧。但我坚持这一访问,原因之一是赵所在的单位和他所从事的对肿  相似文献   

19.
<正>翻阅2021年启明星名录,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女生余毅引起我注意,名录上介绍她做的是以原位谱学方法研究电化学反应。原位谱学于我是全新的概念,于是拨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余毅简要介绍了原位谱学和她的从学、从研经历。这位有着南开大学本科、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博士、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经历的星友以及她从事的原位谱学研究自然是吸引我的。余毅很快帮我落实入校手续后,在上海科技大学她所在的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做了这次启明星采访。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朱文辉(见上图)的想法已有多时。几次2010级启明星的活动她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忙前忙后为大家张罗;在微信群里经常见到她介绍保护、保养人体关节的医学科普知识,朋友圈里凡有这方面的问询她都是有问必答,有时还亲自安排接诊;我也多次听到、看到她在电视上、广播里、报刊栏目中介绍如何防范运动不当造成的软组织和关节损伤。一般而言,对医学科普如此重视在如今这个年代的青年人中并不多见,也是带着这些好奇,我约访了这位启明星中的白衣天使。朱文辉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咋看上去她不是那种小家碧玉型的女生,而是比较粗线条、处事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