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3月15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称,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将在全省推广。目前,全省高速公路的收费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另一种是MTC(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而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加入,未来高速公路收费方面将形成ETC、MTC、移动支付3种方式。据了解,贵州高速公路移动支付推广计划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7年12月)完成试点建设;第二阶段(2018  相似文献   

2.
贺敏  吕栗  张兴周 《应用科技》2005,32(10):53-55
从移动支付的构架出发,提出了开发“xy移动支付系统”终端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开发模型.对终端应用程序功能进行了模块划分,选择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作为终端应用开发平台,为完成模型中服务器端相应开发,又引入了ASP、数据库及SQL等相关技术.实现了“xy移动支付系统”终端应用的开发,并用所建模型,进行了实际的功能测试.  相似文献   

3.
移动支付时代的生活,就是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松快捷地实现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业和金融业结合的产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等直接或问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实现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作为刚崛起的新兴产业,移动支付在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势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推广,使Square读卡器以及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App应用支付和电子钱包在移动支付中的都成为可能.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为7280万户,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  相似文献   

4.
为动态适应电子商务不断创新以及客户对跨支付平台、跨支付方式的个性化需求,移动支付必须具备架构上的柔性与服务的柔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预信任与公共服务域的柔性在线移动支付模式,它支持支付系统架构的动态变化,支持跨平台支付服务,以线下信任与线上信任相结合以及依托公共服务域的办法解决支付系统的柔性问题,解决柔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给出了该模式下的支付协议.通过对协议的分析,证明该模式与协议可以满足移动支付的柔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支付、身份认证为核心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消费支付方面仍然牵受着"持卡+终端机"模式的约束.本文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应用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当前消费支付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现实需求,设计了无卡环境下POS机"二维码支付"在线交易参考解决方案,提出了"校园一卡通"环境下实现"刷脸支付"的可能性,旨在借助移动互联和人脸识别技术,促使传统"校园一卡通"消费支付途径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有移动支付流程面临信用缺失的风险,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思想优化了移动支付流程,并且在SOA思想基础上,设计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功能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在带给大家快捷方便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探讨移动支付系统结构以及椭圆曲线密码系统,针对移动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了移动支付系统中一种CA的信任模型,对该模型分析之后,将椭圆曲线算法应用到其中,保证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载移动激光测量系统的特点和高速公路改扩建数据精度的要求,本文对高精度IMU车载移动激光测量系统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车载激光测量系统中的关键器件IMU的原理和特性进行分析,阐述了车载移动激光测量系统在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彩色激光点云数据获取与联合解算的技术方法,并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无线增值服务市场以及移动支付的各种方式进行研究,提出移动支付平台分为无线综合接入系统、移动支付核心处理系统、银行支付网关、商户支付服务四部分;详细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及移动互联技术迅速普及,使用基于手机移动端的支付业务越来越频繁.本文针对移动终端支付时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存在复杂性、易忘性、易错性、风险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CV的快捷银行卡号识别方法.重点阐明了这一方法的实现基本过程及所需要的OpenCV函数,从而完整实现了基于移动端的识别银行卡号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络及电子支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数字字符的识别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验证秘密分享的移动代理安全支付协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移动代理的安全问题是移动代理技术面临的一个很大障碍,为保护移动代理支付时的信息安全,采用Pedersen可验证秘密分享方案,设计了一个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安全支付协议.文中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协议的性能,包括安全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协议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和已有的方案相比,该协议在保证具有合适运行效率的同时,弱化了已有方案的安全执行条件,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应用,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迎来了迅猛发展。在医疗行业中,支付过程占据了整个就医环节中大部分就诊时间。因此,借助第三方移动支付技术,为医疗机构建立统一支付平台,集成当前所有主流的支付渠道,也成为医疗机构移动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在支付市场所占份额逐年增长,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移动支付业务达257.10亿笔,涉及金额为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面对移动支付的崛起,用户的资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16年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安全隐患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认为未来移动支付交易安全还需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相对于密码在安全性能上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中逐渐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4G业务的进一步普及,手机钱包客户端、应用内支付、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得到迅速发展.消费者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认可,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移动支付,也称作手机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一般为手机)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方式.作为一种集移动性、及时性、定制化、集成性于一身的电子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可让用户获得更加便利、快捷、实惠的支付体验,从而推动电子支付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基于身份tate配对的移动支付手机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移动支付业务对安全性能的需求,描述了一种用于支付的手机终端,采用移动支付协议和终端安全机制,既保证了移动支付数据的安全性,又减少了通信次数和费用.此外,由于手机终端有限的存储能力和无线通信网络有限的带宽导致在无线移动环境中采用数字证书是不适合的,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tate配对数字签名方案.通过终端身份特征生成密钥,有效地降低了公钥密码系统中数字证书的分发和管理成本.该数字签名方案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适用于低带宽的无线环境和低性能的终端设备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等各方大佬竞相交锋的战场.凭借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利用移动网络和手机的特性,移动支付突破了线上和线下、实体和虚拟间的界限,衍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已然对整个消费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相较传统的交易支付模式,中国银联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推出发卡、收单、可信服务管理三大类移动支付产品体系,为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提供安全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7.
组合式收费技术就是以现在高速公路普遍采用的非接触式IC卡收费系统为基础,采用双界面CPU卡作为非现金支付卡,结合以两片式电子标签为车载机的微波通讯技术,在同一个公路收费系统中实现现金收费、非现金收费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的技术。在采用组合式收费技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保留传统人工半自动收费入口领卡、出口缴费的基本特征,采用非接  相似文献   

18.
贺彦琨 《甘肃科技》2016,(22):31-34
移动支付作为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创新和传统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市场前景广阔。移动支付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促进电子商务及整个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百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同时,移动支付能够促进解决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普惠制金融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支付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投资的热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完善的支付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总体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支付风险的防范、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受理环境建设、产业分工合作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然后从移动支付的定义入手,详细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定义、分类、实现技术和主流的业务模式和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为建立博弈模型打下立论和假设基础。通过运用三种博弈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模式基本情况,并通过求解博弈模型均衡解得出结论,从而以定量的结果为参考依据,提出了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移动微支付方案能够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子钱包的微支付方案.该方案由用户、商家、可信支付平台(trusted payment platform,TPP)共同组成,电子钱包作为联系用户和商家的安全平台,可协助用户安全地完成移动微支付交易,且实现对微支付账户的管理和更新.利用哈希链生成支付节点,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公钥签名算法对数字交易过程进行加密并提供身份认证服务.结果表明,电子钱包的引入可以及时检测到用户的二次花费,该方案安全性能好,系统运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移动支付的出现为人们日常支付提供了诸多便利,大家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完成付款操作.202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市场占比达45.6%,涉及规模超过16万亿元.在移动支付领域,除了支付宝、微信等代表性第三方支付以外,数字人民币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