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文章以广西西江经济带7个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绩效的总体水平相对较好,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两级分化较为明显。2013年广西西江经济带7个市主成分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000000000106,其中4个市超过平均水平,占总体的57.14%,但绩效最好与绩效最差的得分差距极大,为6.4982,这表明旅游经济绩效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2)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绩效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度相对较高,旅游经济规模和旅游贡献度因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6.74%和15.51%。。(3)旅游经济绩效综合得分:南宁市(4.0511)崇左市(0.4287)百色市(0.3965)来宾市(0.0965)柳州市(-0.7623)梧州市(-1.7635)贵港市(-2.4471)。南宁和柳州的旅游经济规模较大,来宾和南宁的旅游贡献度较高,崇左和梧州的旅游创汇效益较好,百色和来宾的旅游经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3年~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各地级市游客流波动性不一致,变化率不稳定;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分布越来越散,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两中心结构"向"一核两带南北辐射式"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3.
甘灿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6):37-41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从政府间的协调合作、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产业定位发展等四个维度系统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近域城市的发展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存在彼此间协调合作较弱、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城镇化水平差异大和产业定位趋同等问题。广西西江经济带近域城市未来发展应该建立在全面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强化政府间协调合作关系,实行错位发展,协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近域城市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所辖的南宁市、柳州市等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了各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快速发展中的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市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广西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2)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协调发展度最高的柳州市与最低的崇左市的协调发展度相差达0.404;总体呈现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选用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次两个指标,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系统聚类等方法,研究广西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2004—2015年广西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区域绝对差异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相对差异呈现减小的趋势。(2)对2004—2015年七市的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做系统聚类分析,2004—2008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南宁,第二类为柳州,第三类为梧州、贵港、百色、来宾与崇左;2009—2015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南宁,第二类为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与崇左。(3)广西西江经济带内,南宁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最高,随着梧州、贵港、百色、来宾与崇左等市日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其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减少与柳州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格局,本文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内7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空间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为分析标准,广西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南宁、柳州为中心的"旅游双核"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南宁和柳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最大的空间格局;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贵港和来宾;受较高级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强度及城市自身接收能力的影响,每个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相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大;由于自身对周围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可达性的降低,三级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各城市应利用自身优势与核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以南宁为首的"南宁-贵港-柳州"、"南宁-百色-崇左"和以柳州为首的"柳州-来宾-贵港"旅游城市群,形成相互弥补、相互协调的区域旅游发展板块。 相似文献
8.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本论述基于2005~2017年甘肃省入境旅游数据,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对甘肃省与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沿线其余几省内各地州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13年来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入境人数与周边各省相比相对较少,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个别时间段受到外... 相似文献
9.
研究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变动状况,分析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动,对调整安徽省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进而调整旅游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统计数据获取2001~2010年10年间的相关数据,计算适应度指数和高级化指数对两者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安徽省入境游客消费属于滞后型消费,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量的扩张;消费结构调整已见成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23-128
本文依据2000年~2011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年~2011年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较大,入境游客数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2000年的集中趋于分散、均匀,地级市之间相对差异有缩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及高级别景点数量、空间距离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西1971~2015年91个气象站点风速数据,辅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与遥感本底信息数据,运用气候学方法和指数空间推算法,构建广西不同时间尺度的风速资源空间分析模型,模拟广西近地层年均、季度风速,利用交叉验证法进行对比验证,选出较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分析广西风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指数空间推算法的风速空间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及下垫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可模拟精度较高的风速资源分布情况。广西近地表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位于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等沿海一带以及由大山脉的主脉与周围大片谷地构成的地形区,该区域春季风速较高,冬季次之,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根据旅游市场调查结果,结合近些年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的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入境游客对我国的旅游资源偏好、旅游路线选择、旅游城市喜爱、旅游交通选择、旅游住宿偏爱的选择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旅游产品依据差异性模式选择,一方面受古老深邃的中国化吸引,陶醉于我国的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则受秀美多姿、类型多样的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影响,青睐于山水风光型旅游资源。旅游路线选择按照形象导向模式进行,受旅游宣传促销影响很大。传统的京-沪-穗、京-沪-深(圳)、京-西(安)-沪、京-桂(林)-沪等旅游金三角至今还是构成我国入境旅游流的主体框架。旅游城市选择则遵循趋大趋特模式,即偏好大城市和具有特色的旅游城市,前如京、沪、穗,后如西、桂、昆(明)等。旅游交通工具依照便捷舒适的原则选择。旅游住宿依照安全、舒适、卫生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广西1971~2015年91气象站点风速数据,辅以DEM与遥感本底信息数据,运用气候学方法和指数空间推算法,构建广西不同时间尺度的风速资源空间分析模型,模拟广西近地层年均、季度风速,利用交叉验证法进行对比验证,选出较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分析广西风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指数空间推算法的风速空间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及下垫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可模拟精度较高的风速资源分布情况。广西近地表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位于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等沿海一带以及由大山脉的主脉与周围大片谷地构成的地形区,且该区域春季风速较高,冬季次之,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研究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间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空间集聚性和邻近省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星级酒店业、景区游览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邮电业等对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近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低低聚集区占比较大,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不合理的两极化分布;星级酒店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对提高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景区游览业和邮电业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入境过夜游客在相关业态消费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曹明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
西江经济带是广西“两区一带”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西江经济带比较优势,对西江经济带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初步探讨。西江经济带面临人多地少,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现实,发展现代农业是西江经济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村现代化、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环境、人才、市场、经营体系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速西江经济带的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借助2007年~2010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相关数据,通过引入三个关键指标: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消费结构指数、消费结构信息熵值,归纳总结了安徽省入境旅游者旅游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安徽省旅游消费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旅游热点城市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及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地域入境游客的旅游动机做了定量研究.游客旅游动机存在一定的趋向性和规律性,大多数游客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但因游客地域、文化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旅游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与广西两省区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与产业基础、支撑条件、交通设施、环境保障4个公因子相关;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出以"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为区域中心,南宁与桂林为区域次中心,各城市竞争合作并存的空间格局;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划分为强(广州、深圳)、较强(东莞、佛山、珠海、南宁、中山、惠州、桂林、江门)、较弱(柳州、汕头、肇庆、湛江、玉林)、弱(其余城市)4个等级,区域中心极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国6大旅游热点城市进行的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来华旅游的英国、法国等欧洲11国的旅游者的住宿影响因素及其偏好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发现不同国家来华游客住宿的消费倾向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为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旅游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服务质量.本文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然后运用聚类分析将12个国家分成4类.结果表明不同国家的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