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积极的公权利。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无救济即无权利,宪法对权利保障的最根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个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设置宪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反腐",为公民在当前宪法实施机制尚不完善的环境下积极行使其宪法权利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拓展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及广度。针对中国现行制度规范的不足,网络反腐的法治化应遵循审慎干预、促进并保障公民表达自由和监督权、全面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举报制度为核心,运用法治方式引导、规范网络反腐行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宪法确立公民劳动义务的过程及其理由,主张公民的劳动义务仅仅是一种道义上的义务而不是法定的义务,指出宪法确立劳动的义务能够对公民不从事劳动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但力度比较有限。公民劳动义务只能是一种道义义务,公民劳动权是一种“须经竞逐的权利”,同时不能强迫劳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规定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所以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宪法地位.知识产权保护公民的创作自由和以此而产生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另外知识产权还涉及到了某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人权属性.知识产权制度是在调整创作者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立国之本,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战略一旦发展成熟,就要成为宪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宪法学的角度考察域外宪法公民基本权利设定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现行宪法在设定公民基本权利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中国宪法基本权利设定方式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用以对抗国家公权力侵犯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各国政治背景、文化差异等导致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和力度参差不齐,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宪法规定的权利落到实处是各个国家都在致力研究的问题。文章以一则案例入手,结合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理论,分析论证案例中主人公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监督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并运用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理论阐述基本权利的救济方式和途径,从而以一个微小的领域折射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宗教仰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也予以确认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创制是享有投票权的一定人数的公民依法创设特定宪法法案、普通法案或重大政策预案,提交立法机关(议会)讨论或交由全民公决使之成为法律或政策的一种民主活动形式。立法创制权则是享有投票权的一定人数的公民依法创设特定宪法法案或普通法案,提交立法机关(议会)讨论或交由全民公决使之成为宪法或法律的一种权力。立法创制权是人民主权理论的产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0.
郑毓枫 《科技信息》2010,(30):I0092-I0093
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环境权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人权。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笔者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同时,要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使公民的环境权从纸上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