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北极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充满神往,渴望在那里建立科学考察站,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以揭开北极地区的许多科学之谜。2001~2003年,“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朗伊尔宾建立了“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开始进行“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奇特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了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在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而且,北极地区的一些科学问题具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由于北…  相似文献   

2.
科技事件     
中国将建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7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并启动南极内陆站的站名征集。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我  相似文献   

3.
五星红旗、中国结、河北石狮、宁夏“黄河石”……7月28日,当这些深深打着“中国”烙印的物品齐聚新奥尔松地区——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学考察基地上时,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常年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落成。  相似文献   

4.
“没有北极,极地科考就不完整”,而他便是中国第一个北极永久性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与三年前带领极地“精英们”在用直完成《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初稿,从而将角直载入了《中国极地大事记》。极其相似,不久前,带着厚厚的极光观测资料,身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北极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的杨惠根再次回到能带给他“灵感”的故乡。而记者也趁机采访了这位苏州走出的空间物理学家,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16日,由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开始向北极进发。20多天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空高高飘扬。做为本次科学探险考察队的队长,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有志于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的中国科学家终于在北极地区有了我们自己的科学考察站。”自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开始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并启动南极内陆站的站名征集。 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计划由2008年10月出发的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承担建设任务,预计2009年1月底前完成站区主体建筑工程,同时开展部分夏季科考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7.
陶宝祥 《科技潮》2002,(12):48-49
在挪威的北部北纬74°-81°,东经10°-35°有一块6300平方公里的群岛,叫斯瓦尔巴德群岛。原来是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因岛上煤炭资源丰富,后来被探险家发现,一些国家的人就来这里开采煤矿。为了加强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管理,1925年中国等33个国家签署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规定斯瓦尔巴德群岛领土归挪威政府管辖,但条约成员国有权在该岛从事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经商贸易。目前世界上已经有8个国家在岛上建立了科学考察站,从事着各个学科的科学考察。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就是根据这一条约精神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界声音     
<正>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的集中收获;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瞭望》[2017-10-23]中国将尽快构建南北极监测网,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推动极地考察船队的建设,初步建立国家海洋大数据极地分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新华网[2017-10-29]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中国正式开展建设南极新的考察站选址调研工作.迄今为止,已在南极建立了3个考察基地.1985年2月,建立了首个考察基地长城站.1989年2月,第2个考察基地中山站建成.2009年1月,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成.  相似文献   

10.
视点     
《科技潮》2006,(1):4-5
地磁北极50年内将移至西伯利亚;中国首支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全部接种完毕;贵阳打造中国首个UFO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12.
注意注意!英国南极勘查组向全世界征集“哈雷六号”考察站的设计方案啦!当然,想让自己的设计方案在遥远的南极变成现实,可不是那么容易,你的考察站不但要能抵挡住南极的暴风雪,更重要的是,当危险到来时,你的考察站得会临阵脱逃!冰天雪地的南极,在科学家们看来,可是个做科学研究的天堂,为了能长期驻扎在这个冰雪世界里,科学家们在这里建造了一系列的考察站。而哈雷考察站就是这些考察站中的一个,估计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     
正首个大型页岩气田3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在重庆发现的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将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预计2014年底实现产能18亿立方米/年,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立方米/年,为原计划的10倍。此举预示着我国将迎来页岩气田大规模开发利用。20万公顷3月21日,2013年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例行督察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存在2万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东科技》2014,(4):10-11
首个大型页岩气田 3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在重庆发现的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将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预计2014年底实现产能18亿立方米/年,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立方米/年,为原计划的10倍。此举预示着我国将迎来页岩气田大规模开发利用。 20万公顷 3月21日,2013年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例行督察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存在2万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像。“科技论坛”上,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学考察的艰辛。  相似文献   

16.
3月22日,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在清华大学落成.这也是我国首个综合了示范,展示、试验功能的绿色建筑。示范楼内集中展示了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是我国首个以真实建筑物搭建的建筑节能技术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元源 《科技潮》2001,(10):43
北极地区是影响全球(尤其是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研究北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北极地区建立长期监测的科学站。但是迄今,中国还未建立北极科学站。9月7日下午3点,“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考察队队长高登义研究员发表讲话,他  相似文献   

18.
尽管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相似,但北极与南极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而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重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新秀     
<正>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的意思是极大、通畅、安宁。2月8 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 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腹地,设计建筑面积1000 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410 平方米。虽然被设计者寓为中国灯笼,但泰山站的圆环形外表、叠型结构和高架设计让它被众多网友称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  相似文献   

20.
李忠东 《科技潮》2011,(9):64-65
北极海冰每10年减少11.5%观看介绍海冰一年当中增加和减小的电影,有点像看肺部吸气和呼气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的几个月中,北极海冰稳步扩展,直至达到最大范围;一般在3月,海冰从某个地方开始减少,通常在9月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