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DEM的龙口煤矿塌陷区水域淹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口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在DEM数据基础上进行采煤塌陷区的确定.在采煤塌陷区范围内,该研究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法,给出了给定水位条件下的塌陷区水域淹没分析方法,计算出各年份采煤塌陷区的水域淹没范围.通过遥感影像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表明采煤塌陷区水域淹没范围预计结果较准确.因此采用平面模拟的方法进行采煤塌陷区淹没范围的计算是可行的,能够对塌陷区积水区域的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魏言颖 《科技资讯》2013,(23):138-138,140
针对煤矿塌陷区特定的生态环境,结合华北地区煤矿塌陷区的实际,探讨了再造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充分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区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淮南市采煤塌陷区水域理化指标和叶绿素的测定,用较为简单的W分级法对9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评分分级,并对塌陷区水域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级,用以反映采煤塌陷区的有机物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煤塌陷区灾害防治,研究塌陷区土地综合利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因地制宜,加快采煤塌陷区灾害防治和土地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采煤塌陷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依据生态2建设原理,探讨了淮北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方法;并提出了淮北采煤塌陷区生农业建设的六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采煤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塌陷区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因采煤塌陷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发育程度和影响程度在不同采煤塌陷区差异较大。采煤塌陷区可划分为六盘水复合型塌陷区、贵-毕中度塌陷区及黔东轻微塌陷区等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最明显,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危害性最大;第二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较明显,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较前者小;第三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不明显,塌陷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7.
尚文全  卢光亮 《科技资讯》2014,(34):113-113
近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而煤炭资源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就使矿产开采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大面积的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针对不同采煤塌陷区域的各自特点,通过对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煤矿采煤塌陷区域治理工程的完善措施,希望通过综合治理,能够为采煤塌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工试验,研究了用作回填采煤塌陷区的煤矸石的压实度、填筑厚度与其承载力及其沉降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矸石在一定的压实度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沉降量也很小,可以回填采煤塌陷区用作建筑地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塌陷区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从定性的角度确定塌陷区土地利用模式适应的范围,以及评价土地再利用模式的优缺点,为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的选取和适用范围提供参考,以期提高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造成了土地塌陷,对煤炭产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有效措施.淮北市洪庄村是典型的采煤塌陷区,洪庄村生态农业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和加工业连为一体,通过对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优化,高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物质良性循环,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洪庄村连续12年是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和中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可以为其他的采煤塌陷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冯少茹 《科技资讯》2010,(33):32-32
淮北市煤炭开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造成大面积的土地塌陷。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采煤塌陷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应用GIS技术平台中强大的输入输出功能、检索功能、分析功能等来实现对塌陷区土壤、塌陷区地质、塌陷区复垦等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SPOT不同时相的数字遥感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先对数据经过常规的处理,然后在ENVI的Classifier模块对图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在充分分析塌陷区特征、领域知识、遥感影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目视解译,提取出了采煤塌陷区信息并进行分析权台煤矿塌陷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遥感是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采煤塌陷的重要手段,可为塌陷区的治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描述了采煤塌陷的不同类型,分析了采煤塌陷在遥感影像上的识别方法,提出了高分辨率影像的采煤塌陷影像特征,并对采煤塌陷的遥感影像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得到各类影像的表现特征。该研究有利于遥感技术在采煤塌陷调查与治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村庄下压煤多采取房屋搬迁方式来实现安全开采。煤矿村落选址区的地理适宜度受诸多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缺乏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文中针对黄土矿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采煤沉陷特征,选取黄土沟壑区地面坡度、坡向、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等自然地理指标以及交通便捷性、耕作半径等社会经济指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将各指标划分为3个等级,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应权重,构建黄土高原矿区村落迁址的地理适宜性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以陕西某矿塌陷区的村落迁址为例,基于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提取各指标等级对应区域,并按评价模型的对应指标权重进行叠加,得到矿区地理适宜度的综合评价分布图;对采煤塌陷区内的建筑面积进行统计,结合评价图分析并确定村落搬迁的最佳选址位置。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黄土高原煤矿塌陷区村落迁址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煤矿塌陷区村落迁址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百里杜鹃林区中未塌陷区、塌陷5年区和塌陷10年区3种典型植物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群落结构表征、重要值、优势度、相似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研究了近年来采煤塌陷对百里杜鹃林区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煤塌陷后时间的延长,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优势种均发生显著改变;群落优势层呈现从乔木层向草本层,再向灌木层的变化趋势;塌陷区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均低于未塌陷区,塌陷后期多样性指数有回升的趋势;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先降后升,后期有与未塌陷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增大的趋势;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次生演替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龙口市洼里煤矿生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索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垦模式。通过对洼里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复垦条件和现有复垦工程的深入调查,总结现有的复垦模式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依据土地复垦的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借鉴成熟的土地整理技术,有针对性的对洼里煤矿采煤塌陷区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适合洼里煤矿区的生态农业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状况与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保护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济宁市1987年TM遥感影像和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和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现状分析,并由煤炭产量预测塌陷面积变化的大致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济宁市采煤塌陷面积将新增116 85 km2,到2015年新增采煤塌陷面积将达到151 88 km2, 最终将形成兖州、济东两大煤田塌陷区.采煤塌陷面积的大量增加,给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生态复垦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量在逐步增加。煤炭资源开发开采过程中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重视煤炭开采之后的环境修复工作。针对采煤塌陷区基本现状,要拟定科学合理的重建方法,主要以修复为主发展农业型绿色景观再造,保障煤炭开发区域生态平衡,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杨希  常青  从常奎  栗丹 《甘肃科技》2013,29(10):32-34
主要叙述以全国二调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和统计采煤塌陷区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并以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徐家沟煤矿为例,提取和统计出该矿2012-2016年塌陷重度区的地类数据。实践表明,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和统计塌陷区土地利用数据是快速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淮北矿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地利用的现状,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淮北矿区塌陷土地复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根据淮北矿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