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其政治﹑社会﹑经济生活迥异于唐代以前的朝代。宋代统治者在立国初期,面对社会结构重组、城市人口流动、弱势群体救济等社会问题,及时做出政策调整,为构建宋初的社会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外,重建民间自治组织、调整新兴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鼓励私学等举措取得很大成效,进一步体现了宋代统治集团的社会治理能力,完善了宋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乌鲁木齐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特殊、除政治、经济、人口等基本动力之外,其城市发展还存在着独特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民族和文化、历史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1989~2004年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人口重心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明显,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和总结海两经济区建设对福建省体育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体育消费因素、科教因素、政治(政策)因素、人口因素以及文化和卫生因素,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体育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治因素的减弱和经济因素的突出,90年代世界石油需求量将因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不断上升,欧佩克将重新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经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广东省为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1990—2011年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现状与特征;用LMDI分解技术,将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4种因素;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促进因素,人口规模效应为次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次主导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描述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人们的生活习惯、外交情况等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详尽地阐述了宋代的重要法律制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制度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年~2017年的人口、GDP和人均GDP等数据,分析山西省人口与经济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人口经济偏离度系数分析山西省各市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差异.通过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各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差异水平较大,总体上呈现以下规律,东南地区大致呈现为人口经济相一致,西部和北部地区为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中部和西北地区为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人口分布与经济集聚空间一致性总体呈现变强的趋势,产业结构转型和国家政策是造成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媛 《科教兴省》2008,(1):40-41
贫困人口作为城市的弱势群体,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转型.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其致贫的原因;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来探寻解贫,致富发展的办法.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原来骆越的分布区内,出现了一个上承骆越,下启近现代壮侗语族各民族的僚族,这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民族,而是汉民族历史学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骆越的新认识。他们在与汉民族的接触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渐次发展为今中国境内壮侗语族及中南半岛掸泰民族的直接先民。  相似文献   

12.
元朝处在一个易于造成严重、持续灾害,由气候、地质、生态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灾害生成机制里,政府和民间被迫改变其执政和生存的社会组织形式,以适应此灾害生成机制。元朝国家方略的失误之处大致在于对今天安徽、河南的欠开发和对南方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4.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历东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和融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隋唐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广西各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唐文化直接传播到了广西地区,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与经济的发展;边疆各族人民为丰富盛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韶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泛三角洲、红三角合作区的地缘优势。在未来的华南经济发展中,韶关是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华南经济圈的崛起为韶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立足于韶关的现实优势和基础条件,因势利导,加快融入华南经济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根本原因是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能够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生产技术以进一步改造、利用自然,直接原则是封建社会中期由战乱和边患所造成的北方经济老区的严重破坏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人口的大量南徒。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南宋。南宋以降,南盛北衰的局面已不可逆转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在豫南宛西地区,以彭禹廷、别廷芳为旗帜的宛西自治派掀起了名噪全国的宛西自治。这场自治推进了宛西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尤其是自治区域的现代化教育实验,从宛西地区的实际出发, 措施新,成效实,自成一体,奠定了在河南教育的特有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华南大尺度空中水资源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1958—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年平均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年平均水汽汇的主要变异区在华南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西南地区、华南中、东部的年平均水汽汇与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一样,存在增加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该地区的蒸发量则有减少的趋势。华南西南部的年平均水汽汇则以年际变化为主。华南中、东部以及西南部的水汽汇偏强(弱)时,东亚沿海上空水汽输送异常强(弱)导致这些地区的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辐合的增强(减弱)。  相似文献   

19.
郭瑞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2-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使用情况呈现出“形体多样,异体繁多”的现象,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了诸多不便,并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魏晋南北朝汉字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航JTP1是我国权证市场现行的唯一一支被创设的认沽权证,也是人们对创设制度问题的争论焦点.通过实证计算南航JTP1的权证理论价格以及对比其创设前后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综合分析了我国权证创设制度的起因和作用,并对目前创设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得出南航天量创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