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萃取法从六种常见的植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对比分析了相应提取液作为敏化剂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液在色泽、吸附光谱以及组成DSC的光电性能上差异较大.以樟树叶为代表的含叶绿素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在650nm处出现较强的吸收峰,而以康乃馨为代表的含花青苷的天然植物在520 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DSC的转换效率并非随提取液颜色的加深而增加,而是和短路电流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在所研究的6种植物中,黑豆提取液敏化的DSC的转换效率最佳,其值为0.255%,随后依次为樟树叶、玫瑰花、太阳花、黑米及康乃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效率.方法采用一种有效的天然染料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从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提取了十一种天然染料,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等,组装成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检测其光电性能,最后对各个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进行分析.本实验还采用了静电喷镀的技术,将染料喷镀到工作电极上,并将采用静电喷镀技术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浸泡的方法相比较.结果采用蓝莓制备的染料作为光敏剂敏化的太阳能电池在所研究的十一种染料中表现出最好的光电性能,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11%.结论这种静电喷镀技术不仅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效率,从检测结果看,染料的吸光度也大大提高,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以及未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天然色素叶绿素铜钠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通过吸收光谱,红外光谱,I-V特性对天然染料叶绿素铜钠进行分析。此外,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染料分子激发态计算与探究。染料的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率η=0.07%,开路电压VOC=0.44V,短路电流密度JSC=0.33 m A cm-2,填充因子ff=0.48,叶绿素铜钠在溶液中的电子驱动力要高于真空为-2.63e V。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破碎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钝顶螺旋藻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完整藻胆体,探讨了具有超大分子结构的藻胆体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敏化荆的可行性,考察了藻胆体与Chlorin e6在纳米TiO2电极上的耦合敏化作用.研究发现,藻胆体可以组装在纳米TiO2电极上作为DSSC的敏化剂,藻胆体DSSC的开路电压0.55 V,短路电流0.50 mA/cm2,光电转化效率0.19%;藻胆体与Chlorin e6耦合敏化可以增大DSSC的短路电流,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且高于藻胆体和Chlorin e6单独敏化的加和,表现出明显的耦合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光合膜蛋白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等效电路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生电流显著地影响着电池电压-电流曲线中的短路电流.首先根据等效电路分析,得出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生电池值,以及理论上光生电流对短路电流的影响.进一步的电池制备和效率测试,证明了上述的理论计算论断.最后,根据光生电流与短路电流的关系,本文提出了通过提高光生电流来提高短路电流,最终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效率的思路,并按照上述思路得到了电池效率提升20%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新鲜竹叶中提取叶绿素并进行改性制备叶绿素镁钠(Chl-Mg Na).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阳极,以叶绿素镁钠作为光敏剂,构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敏化剂进行红外表征,并进行红外归属.同时对敏化剂进行紫外可见光测试,光谱图中402 nm、654 nm处峰分别归属于S0→S2和π→π能级的跃迁.以四苯基卟啉(H2TPP)为参照物进行荧光量子效率计算,得到量子产率Φ=0.31.探讨敏化剂的p H值、浓度、温度、敏化时间对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的影响,寻找各变量的最佳值,光电转换率可达0.316%.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验报道的有机共敏化剂D35和XY1,运用量子化学手段研究了有机染料的电子结构和光电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计算了电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研究对比了基于D35衍生设计的染料分子1-6.结果表明,D35分子共轭桥的甲氧基化提高了染料分子的可见光吸收强度,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使共敏化有机染料电池的最大短路电流密度明显提升.该研究可为有机染料共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理性分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种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提取的植物色素作为材料制作天然敏化电池(DSSCs)。基于染料在紫外-可见光(UV-1900)下测得的吸收光谱与在DSSCs中的光电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以及光电转化效率(η)的影响。基于染料在DSSCs中的光电化学性能表明,莓叶委陵菜的开路电压(VOC)0.60 V,短路光电流密度(JSC)0.81m A cm-2和光电转化效率(η)0.59%。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酸、碱及中性溶液从高原型玫瑰花中提取色素制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染料。通过对提取出的高原型玫瑰花染料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后进行光电性能测试和量子效率测试,得到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的高原型玫瑰花染料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获得0.26%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铜酞菁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研究了铜酞菁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构优化后,得到的性能参数,开路电压约为618mV,短路电流约为0.24mA/cm^2(氙灯照射,光强约为80mW/cm^2),注入因子为54.5%,总光电转换效率为0.1%。对铜酞菁层进行碘掺杂后,电池的短路电流得到了提高,而开路电压有所下降。电池暗反应研究表明,电流的升高是由于碘掺杂导致载流子浓度增大,载流子输运能力增强,电压的下降则是由于碘的掺人削弱了电池的整流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液法制备Nd掺杂ZnO,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电流密度-光电压曲线研究Nd掺杂对ZnO带隙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原子取代Zn原子掺杂到ZnO晶格中;Nd掺杂使ZnO带隙窄化,导致其UV-Vis谱吸收带边红移,且随着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红移和窄化程度增大;掺杂Nd可提高电池的光电流及光电转换效率,当掺杂Nd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1.0%,1.5%时,其光电流密度分别为9.51,13.01,10.79mA/cm2,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2.28%,2.84%,2.48%.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溶剂中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 CuInS2纳米晶体。这些合成好的 CuInS2粉末被 X光衍射表征后,又作为对电极被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检测可以发现乙二醇是合成 CuInS2过程中最佳的溶液。这主要表现在用乙二醇合成的 CuInS2作为电池对电极时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49%,这个值要比用其他溶液合成的 CuInS2转化率高。然后,将在乙二醇溶剂中合成的 CuInS2粉末与石墨烯的氧化物混合形成 CuInS2纳米晶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提高 CuInS2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可以证明 CuInS2生长在石墨烯纳米网中。与传统的铂对电极电池(6·90%)相比,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电转化率(6·28%)。  相似文献   

13.
染料敏化TiO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染料敏化纳米晶 Ti O2 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 ,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 Ti O2 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做了探讨 .同时 ,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讨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红外干燥中草药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药用部分不同的中草药25种,分别用传统干燥方法和温室型太阳能远红外踪合干燥装置干燥同种样品,研究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5.
珠光香青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中药珠光香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量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44和53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百里酚、谷巢醇、豆巢醇、木栓酮等成分。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由于具有理论转换效率高,透明性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众多优点.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类型及其优缺点,着重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和蒸汽源红外中草药干燥装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一种将太阳能干燥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与蒸气采暖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干燥装置。就其设计原理、基本构思以及有关设计参数的选定,进行了论述与计算。并对淮山、杏仁、当归等7种中草药红外吸收光谱曲线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它们与该装置所用的低温远红外涂料的发射光谱曲线的匹配情况。文中还给出了利用太阳能干燥装置对几种中草药进行干燥加工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a的临床经验处方,研制成消食化积颗粒,本品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八味中药组成,为纯中药制剂,是经科学方法提取、制成的方法厌食症的新药。临床观察365例,半个月的一疗程。结果表明显效321例(85.5%),总有效365例(98.1%),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淀粉酶均有显著提高(P〈0.01),证明本品对厌食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