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SP技术为开发在线查询数据库系统提供了简单、高效的途径。介绍了一种用ASP技术结合ACCESS数据库构建的基于Web的克特著者号码表查号系统的开发环境,阐述了克特表查号规则及系统设计思路,指出了系统的效果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文编目著者号查询规则的分析,并根据国内使用现状和编目工作流程给出了独立通用查询软件的可用性设计方法,利用C++语言设计并实现了针对的查询软件.  相似文献   

3.
试谈中文图书编目通用汉语著者号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文图书计算机编目实例分析,归纳了中文图书责任者标目规范化以及对应的通用汉语著者号及著作区分号提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在手工编目时期和计算机编目时期影响选择书次号方法的因素,探讨计算机编目系统中书次号模块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在计算机编目条件下基于著者号和种次号的复合型书次号。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选择书次号时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对照五条原则,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与《汉语拼音五位字母统一著者号》做对比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通过改进、完善和推广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文图书著者号选取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著者号的优越性,影响文献的排架质量与读者的检索。列举了编目工作中著者号取号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议著者号与种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标引深度、重号现象、分编难度、号码长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对著者号和种次号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归纳了ILASII系统中905字段著者号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分类排架号与分类目录号分离的必要性.从读检索需要及开架借阅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分类目录号与分类排架号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两号分离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传记类图书著者号码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确定传记类图书著者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著者号码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图书馆在选择书次号时用著者号与种次号优缺点的对比,结合河海大学图书馆采用著者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改革方案,即将该馆已用的著者号改为种次号。  相似文献   

12.
索书号不统一是造成编目工作人力、财力浪费,加工周期过长的最大瓶颈。国际标准书刊号具有在版印刷、编号唯一、纯数字排列组成等多种优势,如果将其用作索书号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次号,会大大提高图书编目加工的速度,并可降低成本。介绍了索书号的使用状况,论述了ISBN号和ISSN号用作书次号的可行性,阐述了辅助区分号的规范及索书号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例阐述索书号的结构及其独特的处理办法,说明实行一书一号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杂志》1988—2010年作者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学杂志》1988—2010年双号年份中刊发的90本期刊的2066篇论文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了12个年份中该刊的论文载文量、第一作者的学历与职称、年龄、地区分布及作者的合著情况。结果表明:《生态学杂志》的载文量从2004年开始呈现大幅度的提高,2004—2010年共4年所发论文1294篇,占研究时段总论文数的61.65%。具有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作者比例呈下降趋势,至2010年其比例分别下降至14.03%和13.27%;而硕士研究生的作者比例上升最快,2010年增加到41.84%。合著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988年的44.57%增加到2010年的99.23%;合作度从也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88年的1.82人/篇上升至2010年的4.44人/篇。第一作者的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35岁及其以下的作者达1284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次的62.15%,构成了《生态学杂志》的稳定作者群。从作者地域分布来看,辽宁省分布的最多(15.54%);北京位居第二(13.79%);而西藏分布最少。同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绝大部分以种次号为书次号的图书馆都不使用辅助区分号,因而造成同种图书分散排架,给读者利用图书带来极大不便。高校图书馆可巧用辅助区分号集中排架同种图书,以提高图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图书国际标准书号ISBN条码的结构、类型及在图书馆图书采访、流通、检索中的作用。指出图书ISBN条码对我国图书出版的管理和图书信息的交流以及提高我国图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