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近几年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的迅速提高,不少群众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调整了作物布局,改一年一季为一年两季,改棉花春播为夏播,为产量的再提高积累了经验。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我县麦茬棉面积,也从1977年的一万一千亩发展到今年的五万三千三百亩,增加近五倍。但由于麦茬棉花的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和春播棉花有些差异,不  相似文献   

2.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3.
<正> 卫辉市,系杏村乡,秦堤村科技户庞相金在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征途上,通过科学试验,改革种植制度,开展集约经营,成功地探索出蔬菜、瓜菜大棚温室育苗,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等一系列保护地栽培技术措施,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格局。实行小麦-棉花;棉花-西瓜;瓜类-蔬菜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一九八五年前,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全家收入不足千元。一九八六年,改革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棉花生产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曹献美,扬铁钢棉花是河南省主要的大综经济作物,是振兴河南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五大主产棉花省份之一。近几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锐减,棉田素质下降,棉花大幅度减产,全省常年种植面积120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5.
于彬 《河南科技》2004,(1):46-46
<正> 据考证,封丘栽培金银花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余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药材公司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考察论证,确立在封丘建立金银花生产基地。1984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万亩。近年来,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生产干品金银花600万公斤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春棉改夏棉、是棉花种植制度的重大改革,种植夏棉既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限的耕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也给棉农带来明显收益。延津县从1978年开始推广种植夏棉,取得了显著效益。近几年来全县棉田面积逐年扩大,1989年共种植夏棉22万亩、总产达1320万公斤,平均亩产60公斤,最高的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正> 棉纤维作为纺织工业原料,农民种植棉花,历来是以出售原棉为主。过去,因棉花生产量不足而不愁没有销路。今天,已自给有余,并有大量库存,群众卖棉难、国家背包袱。因此,根据国内外棉纤维市场的需求,开展棉花系列研究,以销定产、产销挂钩;选用相应的品种和栽培技术,生产出对路的棉纤维;综合利用棉花副产品,发展乡镇企业,挖掘潜在的财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棉花出路的需要,并对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转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棉花生产现状剖析棉花是我省最重要的大宗经济作物,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之一。自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棉花连续取得五年丰收,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83年,皮棉单产达到106  相似文献   

8.
夏播麦套花生栽培技术要点尉氏县农技中心张朝英简荣叶花生是尉氏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20万亩之间,而单产却一直徘徊在15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密度偏稀、品种老化、叶斑病防治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实践证明,夏播麦套花生夺取高产并非难事,尉...  相似文献   

9.
<正> 项城县砂姜黑土面积占总耕地的51.7%,全县十八个乡镇有十五个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历史上有种植芝麻的习惯,五十年代芝麻面积曾发展到18万亩,目前种植面积仍达8万亩,其中70%以上分布在砂姜黑土区。据35年(1949—1984年)资料统计,砂姜黑土区单产高于潮土区。如本县贾岭乡,砂姜黑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8%,年平均种植芝麻7803亩,比潮土区城郊、南顿、郑郭三乡芝麻面积之和还多,贾岭乡芝麻平均单产25.4公斤,最高45公斤;潮土区三乡平均单产24.3公斤,最高42.5公斤。砂姜黑土易涝易旱,芝麻又是不耐涝作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夏播面积不断扩大,全省夏播甘薯面积占95%,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克服生产上存在的因三夏大忙,栽期偏晚,导致甘薯生育期偏短的弊病,我们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在长葛县对甘薯麦垄套栽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从而得出了甘薯麦垄套栽增产显著的结论。全县1987年推广面积93700亩,占甘薯面积的76.1%,平均单产1590公斤比没有推广该项技术的1982年单产增长14.6%创全省甘薯单产最高县。  相似文献   

11.
采用6个茎尖培养脱毒马铃薯品种,用春播、夏播、夏选、夏拔、原种等方法通过7年处理,6年田间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春播留种促进马铃薯病毒加重,尤其明显的是促进束顶型和矮生型的类病毒的发生和发展;连续多年春播使出苗率降低,连续7年处理出苗率为19%~49%.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和类病毒简而易行的好方法,尤其是在夏播留种田中拔除病株或选择健康单株混合留种的方法效果更佳.夏播留种应该选择高度抗病毒病的品种克新一号和克新三号,在田间连续7年夏播种植+单株混合选,各种病毒病和类病毒发病率都为0%,能与网室内生产的脱毒原种相比美,  相似文献   

12.
<正> 商杂一号,是我所于1984年以不育系ATx623作母本,自选不育系商梁4号为文本杂交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并适合酿造的夏播高粱新品种。在1985—1987年河南省夏播高粱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中,22个点次汇总,平均单产382.71公斤,比对照种原杂10号平均亩产321.59公斤,增产19.01%,居第二位。几年来,在扩大推广、多点示范、异地鉴定中,平均亩产459.10公斤,比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0万亩以上,由于棉花生育期长,不仅霜后比例大,产量低,而且影响下季小麦的适期播种,为了克服生产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克芜踪棉花后期催熟试验,经一年的试验,初步肯定了该药的催熟效果。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和剂量如下: 20%克芜踪水剂:75毫升/亩 20%克芜踪水剂:100毫升/亩 20%克芜踪水剂:125毫升/亩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在2009年大幅减少,在后期下游消费市场持续好转情况下,不排除出现抢购籽棉资源的可能,未来棉价有望保持缓慢牛市走势.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组合来源:豫梁4号是商丘地区农科所1984年用ATX623作母本,早忻七高粱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高粱新品种。1990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审评会定名为予梁4号,原名商杂84-2。二、主要特征特性:豫梁4号属中早熟型品种,适合春夏播种植。经全国六省夏播区联合试验,平均生育天数91天。株高198厘米,茎粗18厘米,茎秆坚韧,高抗倒伏。中散穗型分枝多,籽粒大,千粒重34克,穗长32-36厘米,单穗重178克,穗粒129克,红壳、红黄粒,着壳少,易脱粒。三、产量表现:1985-198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高梁夏播联合区试,三年十七个点次汇总平均单产382.75公斤,比对照原杂10号平均亩产321.60公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9,(10):9-9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在2009年大幅减少,在后期下游消费市场持续好转情况下,不排除出现抢购籽棉资源的可能,未来棉价有望保持缓慢牛市走势。  相似文献   

18.
杜珉 《河南科技》2013,(11):11-11
临储托市,新棉收购价稳中有升。2013年,全国各棉区不同程度遭遇低温、干旱、涝雨等恶劣天气,在种植面积同比下降4.4%的情况下,预计棉花总产能达到686万吨,与上年持平略增,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到全国总产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各地都在组织形式不同,范围不一,面积不等的“双高”开发工作。这项工作是各级领导根据我国人口逐年增多,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到本世纪末全国十亿农民达到小康水平目标而提出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根据我们三年分别在西华县田口乡的陈楼、李陈;东夏镇的岳庄;逍遥镇的杜庄等,固定四家示范户和四个不范村,连续三年的试验,调查情况看,推广小麦、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是实现高产量、高效益,达到“双高”开发的一种好模式,值得各地推广应用。一、种植模式小麦、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采用2米一带。行距20厘米,播种4行小麦,留1.4米空档,冬季深翻,风化土壤,蓄水保墒。来年春天在空档中间开沟施肥,覆盖地膜,4月中旬移栽一行营养钵西瓜。4月下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营养钵棉花。西瓜每亩700棵左右;棉花每亩1400棵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新品种82—10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棉乡一号为父本杂交,又经海南两年加代选育而成。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是一个纤维品质较好,早熟、丰产,综合性状好,适宜棉麦(油)一年两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83年新乡县关堤乡刘庄村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在亩产小麦600多斤的基础上于六月三日播种棉花,亩产籽棉319.2斤,皮棉127.7斤,比中棉所十号亩产籽棉267.4斤,皮棉95.5斤分别增产19.4%及33.7%。1984年棉花品比试验,在晚熟条件下,由于该品种早熟性好,表现更为优异,籽、皮棉产量依次亩产405.8斤、184.6斤,经新复极差测验较中棉所十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标准,分别增产37.9%及84.6%。同年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