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标签传播算法进行社区发现时间效率高,无需人工参数,但容易产生精度限制的问题.研究了启发式的标签传播算法,快速地进行社区的初始划分,大量减少了初始标签的个数,进行标签迭代传播来修正初始划分得到最终的社区.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在不增加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准确率,并有效消除了精度限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重叠社区发现是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提出一种基于标签传播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首先利用标签传播算法得到初始无重叠社区划分结果,之后通过设计新的重叠节点识别算法确定重叠节点,最后再根据重叠节点的识别结果对社区进行合并从而得到最终的重叠社区划分结果.该算法克服了已有算法重叠节点占比过大的弊端.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LFR人工数据集、3个标准公开测试集以及真实的大豆基因共表达网络上进行实验,并与已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对比算法,极大地改善了重叠节点比重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区发现的目标是发现复杂网络的结构、行为和组织形式。标签传播算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社区发现算法,然而在初始的标签传播算法中,节点的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存在标签传播过程不稳定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和标签传播算法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DPC-LPA)。该算法首先根据节点的结构和特征对其进行加权,充分利用了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然后,采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来寻找网络的社区中心,并据此构建初始社区,提高了社区划分的质量;其次,基于节点相似度和节点权重,合理确定标签传播的更新顺序,并通过衡量节点间标签传播的强度来完成标签传播,解决了标签传播算法不稳定的问题。最后,在CiteSeer、Cora、WebKB和SCHOLAT真实数据集上,将DPC-LPA算法与DCN、WCF-LPA、CLPE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DPC-LPA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模块度来看,利用DPC-LPA算法划分的社区具有更加显著的社区结构;从调整兰德系数来看,DPC-LPA算法的社区划分质量更稳定;从运行时间来看,DPC-LPA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标签传播社区发现方法LPA(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简称LPA)和已有的一些算法相比具有算法复杂度低、思想简单、不需要指定社区数量等优点,但相比于传统社区发现方法(如GN)也有准确率较低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局部相似性的标签传播算法LPALS(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ocal Similarity,简称LPALS)。实验结果表明,LPALS算法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也保证了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标签传播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中出现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节点亲密度的标签传播算法.首先,利用网络的局部信息,以模块度增量为依据,对网络中节点进行粗聚类,实现对节点的初步划分;然后,定义节点亲密度函数进行标签的更新和选择,在人工和真实网络上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大规模重叠社... 相似文献
6.
网络中的社区发现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众多社区发现算法中,标签传播算法因简单快速而被广泛应用。但标签传播算法也存在结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提取非重叠完全子图来避免社区重叠,提取最小极大团来避免巨型社区的出现,基于此,对标签传播算法的初始化过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稳定的标签传播社区发现算法,即非重叠最小极大团提取算法。在真实网络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大幅提高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胡佳琦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26(1):9-11
从开发真正实用的知识发现集成系统的目的出发,指出对用户知识发现活动的全面支持是KDD系统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知识发现过程的系统分析,建立起面用户地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8.
从开发真正实用的知识发现(KDD)集成系统的目的出发,指出对用户知识发现活动的全面支持是KDD系统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知识发现过程的系统分析,建立起面向用户的过程模型.实践证明,对用户工作的良好理解对于开发新型KDD集成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当前的算法不能很好地将网络的联通性和单个节点的属性综合考虑,分析了凝聚和分裂层次聚类经典算法的局限性,从而给出边的载荷、边的权重、连接度门限、图形分割等定义.综合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边的权重关系,提出了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社会网络社区发现算法SoNetCD.算法通过删除社区之间的边而得到社区结构,它对社区之间的边判断准确,对社区内部的边误删率低.运用经典数据集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比经典GN算法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递是网络具有的基本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递和峰值聚类的自适应社区发现算法。首先,定义了节点与邻居之间的信任度函数,每个节点基于信任度独立的向网络中扩散信息量。扩散结束后,节点总信息量即为峰值聚类中的密度;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所含节点信息量的倒数替代。然后,提出一种自动选取核心节点方法并为核心节点分配不同社区,把剩余节点分配到与它距离最短的核心节点所在社区,完成社区划分。本算法的优点在于无需额外参数并且能够发现社区内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发现的社区结构更加接近网络真实社区结构。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社会网络的动态特征,应用多模态函数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引入社区种子和社区主题的概念,分层进行社区的挖掘.首先对复杂网络中存在的固定联系进行社区挖掘,构建基本社区结构;然后分析社区内容,根据社区内节点之间的隐性行为特征定义社区主题,精分细化社区结构直到结构稳定.实验证明,该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挖掘的精度,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并且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保持社会网络中社区的多样性,加速社区内节点收敛,快速寻找到稳定的社区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世界中许多网络都是根据社区结构紧密组织起来的,发现社区对于了解复杂网络的结构及其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网络特征的社区发现(community discovery algorithm based on attention network features,CANF)算法,利用标记节点频率和反示例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结合网站的拓扑结构,对网站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的模型,阐述了遗传算法在优化过程中染色体编码、遗传算子的设计等问题.实验证明能解决常规聚类算法不能有效处理局部极值、聚类结果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有着很大的敏感性的问题,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的聚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记注意力机制的社区发现算法,网络特征通过标记节点频率及反示例节点频率联合度量,为使网络特征的度量更加关注于示例节点的细节信息,引入注意力机制来处理网络特征。社区划分由复杂网络预处理、网络节点的策略、社区博弈归并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网络节点的策略由无贡献节点归并、节点到社区的判断以及节点逻辑标记和的判断三个步骤组成。实验借助于真实网络进行验证,在归一化互信息、模块度、社区划分数量及运行时间四个方面,基于标记注意力机制的社区发现算法都优于其它社区发现算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此算法,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网络内部之间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在线社会网络中识别关键用户,并对用户的关键性进行量化排序,提出URRank算法,通过模拟人类社会的投票行为,综合考虑用户自身的活跃度和用户间的关注与互动关系,经过迭代计算,量化用户的关键性.以新浪微博的部分抓取数据为例,通过比较现有几种关键用户排序算法发现,URRank算法能够避免其他算法存在的被欺骗及片面性问题,识别出具有高认知度和高覆盖度的关键用户. 相似文献
17.
通过搜集和分析WEB用户行为数据,提出了研究WEB用户行为的一个新的视角,即把人看作是传播的内容,把信息资源看作是对象,在这种思路下,WEB网络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类集体服务发现流在信息资源之间分配和流动的网络,即服务发现流网络.应用向量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设计了服务发现流预测算法,为了管理不确定性,引入了一些随机变量,这些随机变量会不断地被预测的各个阶段所积累,但通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大大地减轻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网络拓扑发现对于现代网络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第2层网络拓扑发现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基于大多数网络设备都支持的SNMP协议,提出了一个快捷、高效的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用该算法进行了真实环境的测试,测试结果和真实网络情况完全吻合,说明了此算法是一个有效的拓扑发现算法. 相似文献
19.
自动任务识别是多任务工作环境下自动任务管理技术的关键,其中对窗口切换历史信息采用Bron-Kerbosky算法来聚类同一任务的窗口,已经被国外研究者采用.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短时间、较少任务的识别,而对长时间下多个工作任务识别缺乏有效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将窗口切换历史聚类结果与基于焦点时间的窗口重要性相结合形成任务向量,再运用模糊KCenter聚类算法求解任务窗口集合来实现长时间工作环境下多任务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长时间工作环境下的多个任务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用户评价的集群作业优先级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用户评价的集群作业优先级调度策略,从而为科学研究计算提供更多有效机时.从用户基本属性、行为特征以及用户作业的类别、规模、运行时长估算和容错性等几个方面对用户评价的原则进行探讨,并结合LSF作业管理系统阐述了作业优先级调度的实现和应用过程.选取用户作业时长估算和作业规模2个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和模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调度策略作用下获评价较高的用户及其作业能够更优先地获得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