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恐惧的生成既是一个文化的推动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形成过程。古代宗教、哲学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技术庸俗化和巫术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恐惧现象。文化启蒙去除了人们对技术原始与蒙昧的认识和技术偏见,形成了新的技术观,消解了传统技术观念下的技术恐惧现象。文化启蒙在揭示技术本质的善时,也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科技的强力意志。对技术的不顾后果的崇拜带来了人与技术的异化等严重问题,从而催生了以破坏机器、抵制技术革新、对技术风险和安全性感到焦虑、担忧和恐慌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技术恐惧。构建合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技术文化,是正确应对技术恐惧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
德化瓷被称为马可波罗"中国白"。其原因是:悠久的制瓷历史、绝佳的制瓷工艺和以何朝宗为代表的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德化瓷拥有非常优良的瓷土,窑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考究地域自然资源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巧妙藕联,强调传统和新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研究区域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关于中国传统机械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和现存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认识或者说发现中国的技术传统。20世纪,刘仙洲、王振铎等专家开创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献考释、专题研究和复原工作。李约瑟、陆敬严和华觉明等学者的著作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的缺憾限制了人们对机械技术传统的认识。进一步发现技术传统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调查现存传统技术。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工作。1991年以来,本文作者有选择地调查了若干种机械的机构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等技术细节,将实物的调查与走访工匠相结合起来,在认识技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抢救了一些技术资料,积累了调查研究的经验。作者认为,可以像国外同行那样,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引入到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开展、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技术传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银器自古便蕴含着财富和艺术的双重价值。细金工艺是古代金银器制造的主要技术,钎焊则是细金工艺的技术核心。本文通过结合典型文物,对细金工艺技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中国古代细金工艺钎焊技术按照加工目的分为两类:一是将附饰连接为整体的钎焊;二是细金工艺专项技法中的钎焊。研究发现,细金工艺钎焊技术是中国古代精细钎焊技术的滥觞,促进了金属器型的精细化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金属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古代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了梳理,从这些技术环节中可以发现古代中国虽然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历史悠久,但其生产技术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煤炭的开采工艺始终停留在原始的人力劳动水平。笔者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文明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即中国古代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山川崇拜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旅行考察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宗教、风俗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探索自然、考察社会,社会需要是中国古代地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未来地学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技术发展及其社会后果总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技术恐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实践操作、社会文化、社会运行三个层次。西方技术恐惧文化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发挥着其特有的透视和批判功能。中国社会却没有产生系统的技术恐惧文化,这是由东西方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技术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发展 ,并日益产生巨大影响。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上述各个领域的传统因素 ,也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各国的传统文化或民族文化也都受到来自网络文化的很大冲击。因此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 ,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技术发展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施文化创新 ,形成与网络技术相适应的网络文化 ,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为此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 (STS…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人们对害虫习性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也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尝试利用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简称ANT)分析变化的原因。据ANT观点,害虫并不是被动地作为人类认识与防治的对象孤立存在,它也是网络中的行动者。它的存在促使自然、社会各因素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并引起网络中的各种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运用ANT理论剖析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因素,由此为研究古代传统科技、文化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百炼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钢工艺,它的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由于制作艰难,产品性能较好,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许。我国是古代炼钢术比较发展的国家。鉴于钢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关心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冶金史的学者中,许多人都对百炼钢进行过研究;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当文化体系已经改朝换代的时候,别再谈中国古代的文化了。中国古代的宅子最大的特征就是伦理,它所有的设计、开间、安排,完全是建立在一个非常严格的社会伦理基础上的,这跟儒教的约束有很大的关系。古代大宅与中国人讲求一统天下的理念相一致,至于是否符合现在很讲究的西方所谓的人体学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居住空间对人性本身而言未必有多舒服,比如房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熟知的古代典籍中撷取若干观念,藉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科学的关系,指出在古代它的确有强大的压抑作用,但到了近代亦可以成为助力。第二部分比较四个非西方国家发展现代科学的努力,特别是此等努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指出俄罗斯和日本是两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但其成功是循截然相反的途径:俄罗斯凭借绝对君主的远见与力量压制传统文化即东正教的意识形态;日本则凭借其文化中对外来事物的好奇与模仿习惯而绕过执政幕府的锁国政策;至于中国则由于传统文化因素而错过了17世纪初的良机,蹉跎三百年。第三部分指出,原创性科学大发现需要深厚的科学文化背景和极长时期酝酿,因此美国之所以能够超越欧洲是基于二战期间的科学家移民浪潮,而非自然发展;而且,俄国和日本发展科学虽然成功,但远远不能够和欧美整体相比,甚至比之人口少得多的个别欧洲国家如英、法、德,也远有所不及。最后部分则讨论中国今后发展科学的长远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军事应用和娱乐应用并行,火器和烟火齐盛,是中国古代火药技术的独特结构。这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必然是在火器和烟火的交互影响中向前发展的。这个特点在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于明代后期先后传入,并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火器而占居主导地位之前,表现得尤为突出。古代烟火的军事应用,肇始于宋,兴盛于明;其对传统火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局限性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武斌 《科学大观园》2007,(18):32-33
中国鞋文化鞋子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鞋被泛称为"足衣"。鞋子除了具有装饰功能外,有的还是等级的标志,在古代甚至还对此有过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从制作工艺本身来说,鞋子是一种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鞋文化与民俗学、工艺学、美学、考古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古代纳西族的东巴教经师。为了传承教义,用自己独创的象形文字,写出了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东巴经”典籍流传于世,这是了解纳西族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东巴经及其纳西象形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以往对其研究尚嫌不足。该文较全面地采集、整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象形文字,分析其字形结构,探究造字者的创意及其科学内涵,从而揭示古代纳西族人民在数学、天文、历法、时令、气象、地理、方位、生物、冶铸、酿造、纺织、农牧生产以及医药卫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文中还指出,纳西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创造和使用可能远早于唐宋时代。  相似文献   

16.
萨博论点认为希腊数学证明源于埃利亚学派,但没有涉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原因。把视野扩大到社会文化背景,可以发现,古希腊重甲步兵的出现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以对抗或竞赛为象征的民族精神,从而既摆脱了怀疑主义哲学的束缚,又使得批判思维统治社会成为可能,这才是埃利亚学派及其数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的考察,分析《九章算术》源于日常实践的问题以及复杂的理论回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农业技术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术发展,都得益于其算法的实用性,中国传统数学由此而成为东方数学的最高形式。两种数学实践的原型代表着两种重要的数学价值观,即确定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论汉代车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轮轴工艺,是中国古代车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汉代的轮轴工艺已经稳定成型,它的民涵着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工艺内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机械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气候对人类实践及其文化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中国以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实践以及经验农学与气候学认知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对于气候学的认知和把握主要趋于"物候"、"时候"及其合并延展的时候模式,由此引导了以"农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了精耕细作农业传统,支撑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茅以升(1896—1989)是中国科学社会史的前驱。他在圆周率史研究中,早于“李约瑟难题”经典论述(1944年)1/4多世纪,提出近代中国“学术不振,逐渐沦丧”的问题。他的工程社会史研究探讨了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工程的特点,提出发展我国工程必须自力更生等重要思想。在晚年,他研究中国古桥史,阐发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社会经济、桥工匠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文化与文化范式的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变异的必然,是文化范式转化的催生剂.文化范式转化能够中和文化堕距的精神失落,形成社会崇尚的价值体系.它赋予大众文化新的灵魂,凝烁出共同的思维原则、方法论和价值观,成为传统文化的涅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