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谢弗在最近的研究中试图论证心灵哲学中经典的解释鸿沟与不同层次的实在之间跨层认知的不透明性是同一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底定的形而上学律则来弥合所有的鸿沟。我们将反驳谢弗的论点并进一步辩护意识解释鸿沟问题的特殊性。最后我们认为,真正解开意识的解释鸿沟难题需要包含回答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两类问题的解释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意识难问题是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其揭示了物理层与意识层之间存在着一道解释鸿沟,引起了持久而广泛的争论。而机器作为典型的物理事物,通过机器实现意识,就必然要面对意识难问题,并跨越解释鸿沟。我们通过分析指出在物理层与意识层之间所隐藏的觉知结构的存在,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解释模式来沟通解释鸿沟。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表明神经活动和意识活动之间的解释鸿沟并不是主观/客观之间的鸿沟,也不是相关性/因果性之间的鸿沟。本文先讨论了原因和解释之间的关系:单纯确定致动因不等于提供解释,解释依赖于致动因和结果之间的经验网络或科学理论。本文进一步区分了经验解释和机制解释并指出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意识产生机制对整体意识活动的解释力十分有限。这是之所以有一条“解释鸿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亨普尔科学解释模式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亨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文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文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5.
郁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0):42-45,62
70年代,戴维森提出在“无律则一元论”的纲领下解决心物关系问题,同时还借用了随附性来描绘他的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心物图景。这一学说遭到了金在权等还原论者的强烈批评。戴维森关于“事件本体论”、“随附性”的形而上学预设为其心物关系说提供了严密的哲学依据,然而其深刻的片面性也决定了他的心物关系说仍存有进一步辩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瑞杰等人根据机器意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为,在用"计算"解释心灵、意识、思维现象时仍然存在着"计算的解释鸿沟"。本文通过对"计算"概念内涵及其内在结构与逻辑的分析,认为"计算的解释鸿沟"源自我们对人工计算系统与自然计算系统"内部结构与逻辑关联"的"错位理解",忽视了自然计算系统中句法在物理基础与表征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如果我们在用表征解释心灵、意识、思维现象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心灵句法的揭示,"计算的解释鸿沟"就可能得到自然消解。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06-110
现象概念策略被认为是物理主义应对以解释鸿沟为代表的反物理主义理论最具希望的路径,而查默斯则试图利用控制论证证明任何版本的现象概念策略都无法同时完成其保持物理上可解释性和解释我们有关意识的认知形势的理论任务。物理主义立场的反驳虽然试图从多个角度削弱控制论证,却因无法避免地涉及诸多双方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议问题,也难以为反对者所接纳。而通过分析控制论证自身论证形式中的逻辑问题,能够在较为不涉立场争议的情况下缓解控制论证为现象概念策略带来的理论压力,使其继续为填补解释鸿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兰顿反对表征主义将表征关系视为理解语义问题的基础,主张从推论出发理解句子的意义。同时,布兰顿承认句子的表征维度,并试图通过重新解释从言与从物的信念指派方式为句子的表征维度给出一个合适的解释。论证表明,布兰顿对推论与表征之间关系的解释是不恰当的,他对句子表征维度的解释已经预设了语词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推论与表征之间存在相互融贯的可能性,对于布兰顿来说,放弃强推论主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用心理学研究的证据来论证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归纳推理合理性讨论位于认识论语境中,而心理学研究本质上是在方法论语境内进行的,因此不能用心理学研究来解释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归纳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世界-认识二元关系的追问,现已有的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可以分成四类,前三类都不是能称为解释。当代进化心理学代表了第四类方法,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本预设建构了一个更高阶的解释系统,进而对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享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1.
金在权的因果排他性论证在当代心灵哲学领域对心理因果性问题的讨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一论证过程的详尽分析,探讨消解这一论证的可能途径,并通过对它的两个基本前提(物理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和因果排他性原则)的分析,最终表明问题的症结在于排他性原则背后预设了一种不恰当的因果观念,从而达到对这一论证的消解。  相似文献   

12.
IIT理论是由G.托诺尼(G. Tononi)领衔的团队发展出来的用"整体信息"(integrated information)来解释意识及其现象特质的理论,这一理论尝试在"内部视角"下看待信息,并在以"整体信息"为意识的本体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地刻画意识的量值和其中的现象层面的特征,在其多篇论文中,托诺尼都认为该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意识的现象层面的特质,即所谓"感受质"(qualia)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困扰哲学界已久的"意识难问题",本文将给出如下理由来说明其并未解决意识难问题:其一,IIT理论的"内部视角"与需要理解"感受质"是什么的"主观视角"并不一致;其二,通过信息间关系及其相应的存在空间的构造,我们至多可以有一个无法验证的,同构于现象经验本身的对应物,构造出这样的对应物并无助我们理解"感受质"本身究竟是什么;其三,IIT的3.0理论中所要求的预设不仅蕴含着"意识的难问题",还蕴含着一个和"意识的难问题"同样困难的对偶命题,IIT理论本身的成立要求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钟磊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伍德瓦德的干预主义(interventionism)因果理论预言没有向上、向下因果关系,因此可以拒绝金在权关于心物因果关系的排斥论证,保留心智属性的独立因果效力。本文就钟磊对伍德瓦德的干预主义的理解以及钟磊的论证策略提出几点疑问,与钟磊商榷。本文还提出,用因果理论来反驳金在权的排斥论证这种一般性策略很难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15.
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信念是不受意志控制的。信念非意志主义的经典论证是威廉姆斯的概念不可能性论证。卡库雷斯发展了该论证,他认为基于确证的信念状态转变无法由意志实现,但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通过将"认知鸿沟假设发展为认知鸿沟论证",即从t中包含的非融贯信念集到t+1中融贯信念集的转变不能由意志实现,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可跨越的认知鸿沟。认知鸿沟论证展现了信念修正的理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阶表征理论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需要被另一个高阶心理表征。简单性论证和现象学论证是它的两个主要论证,它们的策略是先把意识看作高阶心理对低阶心理的觉知,然后用表征来定义觉知,最后把意识状态解释为高阶心理以低阶心理为表征对象的再表征。简单性论证的问题是没有进一步澄清表征的过程,现象学论证则没有充分说明自我表征命题如何从经验判断过渡到必然性判断。高阶表征对意识解释的实质是把意识状态看作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表征关系,但对其中的表征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缺乏详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科学预设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预设是科学理论建构的主导因素,也是科学合理性的普遍性原则和标准建构的前提或指南。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均持某种预设主义立场,前者是“下向”预设主义,后者则是“上向”预设主义。夏皮尔在批判这两种预设主义中走过了头,结果陷入他原本力图反对的相对主义立场,从而以自然主义为自己的归宿。夏皮尔的自然主义以实践的合理性论证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倡导一种“中性”的理由合理性理论,其结果是以实践的合理性消融预设的合理性,以中性的理由“降解”科学理性,从而难以解释标准及原则的合理性。由此可以得出当代科学哲学的两点教训(1)坚持科学预设的合理性是坚持科学合理性的前提;(2)坚持高层预设的合理性是挽救陷入困境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19.
意向相关项概念是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于胡塞尔从未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从而就如何理解这一概念产生了分歧。为了解决同一对象构造的问题,古尔维奇利用格式塔理论重新解释了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概念,一方面他把其规定为感知对象,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感知性意向对象是对象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福勒斯达尔认为意向相关项应被解释为抽象的语言意义实体,它是意识和客观对象的中介。以胡塞尔的文本为根据,我将对这两条解释进路分别给予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20.
在《论概念构架这一观念》一文里,戴维森试图论证“概念构架”观念的不融贯,基于概念构架观念的概念相对主义不可理喻。通过对戴维森论证的逻辑结构进行细密分析,文章将论述,戴维森构造的论证是个先验论证,该论证尚存在争议的预设以及论证过程中两处不足使得论证本身还有缺陷,因此,经验主义的“第三教条”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