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生活消费中.人们的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审美需要爱吃渐上升到第一位,起着主导的作用。本文研究在感性消费时代条件下企业的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符号的概念,分析了符号意义的变化,阐述了符号意义与设计文化和消费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消费主义的逐渐兴起,消费不仅仅是昔日单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获得该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际功能的消费,而且,已成为人们为了炫耀地位、满足虚荣心而大肆挥霍性的消费,这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消费异化问题.消费异化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及消费意识发生变化,物的消费转向符号消费,理性消费转向感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盛行等等.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原因在于在商品丰裕的条件下社会普遍弥漫不健康文化、价值观以及媒介的催化作用.消费异化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带来不容忽视的生态危机和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消费不光是关于概念,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主要指意义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女性消费包涵了社会性别的底蕴,消费的符号意义是由社会决定的,由媒体及其它机构塑造的,具有其特殊的符号意义。文章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及大众传播语境下女性消费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作为社会存在,消费无所不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时尚消费的轨道。拒绝时尚消费本质上也是关注时尚,是以反时尚的生活方式建构认同。在齐美尔时尚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时尚与消费,通过研究社会多元化的时尚消费,把握时尚现象,对于理解现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倾向初探——以福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峣 《海峡科学》2007,(5):87-88
目前大学生消费出现一种新倾向从对实用功能的消费过渡到对符号的消费.他们不再只关注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多的注重它的符号价值,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表现,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概括出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征和影响,以期为开展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岳阳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46-246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会,物质富裕的社会,有各类福利保障的社会。对于这样的社会,好像人们不应当表示不满,而只能表示感谢。在今天,消费决定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消费成为实现自由的障碍。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主宰着我们对物质的选择,也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得大众审美理想中的人是拥有鲜亮的外衣、美食、名车、广场、不凡气度的人。人们什么都有,却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一些越来越迟钝的欲望感受机器。在当前消费时代呼啸而至的时刻,艺术又究竟何以作为便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文化研究中"仪式"的概念用到消费行为之中,将消费仪式定义为:人们在消费中所遵循的一种以象征物、仪式脚本、扮演角色和观众为主要构成的有连贯性的行为。从而提出消费仪式的构建所需要的五个步骤,最后提出广告符号在构建消费仪式中的重要作用:它将产品变成象征物、唤起或强化消费者角色扮演的欲望、提供仪式脚本、吸引观众并将仪式固定化。  相似文献   

9.
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颇具预见性的构建了一套关于消费社会这一人类社会新阶段的完整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就独具慧眼的看到了消费社会即将崭露头角的端倪,将结构主义符号理论与拟人社会向拟物社会的转化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剖析与预想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消费社会理论,并对消费社会的危机与崩溃做出了大胆推断。而事实上,不管是他逝世后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是网络时代的新风气新现象都是对他的消费社会理论体系的有力印证。  相似文献   

10.
赵小妹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2):103-104,78
文化已经逐步渗透于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社会正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消费现象。消费并非是买卖物品那么简单,消费文化的内涵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消费文化范畴,如人们对陶瓷产品的要求就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实用的功能作用上。本文从消费文化的特性入手,探讨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陶瓷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瑞森作品多处描写了一战后到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独特的消费文化现象。鲍德里亚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读莫瑞森作品中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即饮食、穿着、娱乐休闲、品牌以及身体消费,分析“大众消费模式”所带来的美国黑人消费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转变,并借此探讨消费对于黑人的符号价值意义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武侠餐馆"风波庄"为例,用符号学的观点、方法来解读武侠餐馆流行的现象,剖析蕴含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特征,揭示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13.
身份·资本·意义——论消费文化中的拜物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出现代表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的关系的改变。商品的符号价值被刻意拔高,导致了商品崇拜。拜物现象的出现既源于资本对意义建构过程的入侵,也与消费者追求意义差异、确认身份的需要有关。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与消费的二重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们进行炫耀性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获得身份和地位。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炫耀性消费特征,身份危机感越强的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倾向越明显。而女性由于身份危机的因素,显示出更强的炫耀性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15.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基于精神需要的消费行为,关注的不再是物品的实用价值,而是物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及对终极价值与终极意义的追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然而,消费也容易被贪婪的欲望所掌控,占有欲、财富欲、权力欲等驱使着人们近乎疯狂地膜拜物品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消费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只有结合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消费才是合理的消费。由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呼唤消费的人性化特征,倡导生态消费、知识消费,秉承公正消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位置消费与绿色消费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结合既能满足位置消费的心理需要,又能拉动绿色经济发展,减少位置消费的负作用,避免贫富矛盾冲突,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与社会和谐,保持可持续消费,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社会价值理念、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产阶层成为家用汽车消费主力军,以符号消费为特征的汽车消费文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等。倡导家用汽车的科学消费,加强汽车消费的政策引导,升级消费结构,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就业效应、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盏是流行于宋代的饮茶器具,在现代消费社会下,建盏符号的再生产已成为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并成为消费体验型经济的核心要素。它对现代人的文化认同、个人生活品位的建构、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重塑、形成审美的乌托邦,从符号学角度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艺产品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文艺消费的事实客体.消费需要与消费客体是不尽相同却又紧相关联的两个范畴.在消费实践中,需要创造和重构了对象,它与潜在的文艺消费客体--文艺产品、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消费的现实客体.消费需要的现期满足状况直接影响着消费客体的价值度.消费需要的自觉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消费客体的建构.人的消费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消费者在对既有文艺产品的消费中会不断刷新和改写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