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估计,有大约90%的深海生物具有生物性发光能力.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们并不知道这些生物是怎样得益于自身的生物光能的.例如,一些深海鱼类和乌贼的发光器官类似诱饵,然而人们极少观察到它们在捕食过程中是怎样运用这类器官的.  相似文献   

2.
刘旭东 《世界科学》2005,(12):30-30
据估计,有大约90%的深海生物具有生物性发光能力。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们并不知道这些生物是怎样得益于自身的生物光能的。  相似文献   

3.
在黑暗的深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通体透明而且会发光的生物。有科学家把发光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提取出来,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体内,让原本不发光的生物体也能发光。转基因荧光生物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拥有奇特的宠物,更是为了研究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开发环境保护新方法、研究疾病的机理和开发新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光的秘密     
科学家对深海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已经使人类开始揭开深海生物发光的秘密。 发光的方式和发光的器官:发光的深海动物因种类繁多而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种类不同,其发光的方式和发光的器官不尽相同。某些生物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另一些则间歇发光。发光鱼用一个类似眼睑的鳃盖将长在  相似文献   

5.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是一类利用近红外光激发而短波长发射的荧光材料, 因其具有发光性质稳定、无光漂白现象、弱的生物样品损伤和高荧光信噪比等优点, 在荧光成像中可弥补传统荧光标记材料的不足而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深海旅行记     
20世纪60年代,人类探索深海和外太空几乎同时起步,时至今日,外太空的谜底相继揭开:可我们对深海世界的情形仍知之甚少,不了解冰冷幽暗中生命的存活与进化。 静谧深邃的海底景观与外太空惊人地相似,不同发光生物绽放的绮丽光彩.将深海点缀得如璀璨怡人的夜空—— 美国佛罗里达哈博布朗奇海洋学院教授伊迪丝·维特是世界最顶尖的深海生物研究专家.是探测到发光生物数量最多的科学家。尤其在探测手段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维特教授还是动物保护和科学普及热衷者,除了必须的授课任务外,她还经常给对她事业感兴趣的支持者播放并讲解自己的探险经历,让人和她一起分享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26):3412-3425
镧系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由于具有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良好的发光与化学稳定性,长激发态寿命及尖锐的多谱线发射等独特性质,在生物成像和检测、疾病诊断和治疗、安全防伪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然而传统UCNPs受到发光效率低、浓度猝灭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实际应用举步维艰.相比较而言,通过多层结构设计可以对掺杂离子浓度、上转换能量传递过程等进行更有效的调控,从而对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能进行调节与优化,所以具有多层结构的UCNPs近几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多层结构在UCNPs发光性能调控中的主要作用:多重激发和发光的调节、能量传递调控、实现高浓度掺杂的高效发光以及对寿命的大范围调控,同时结合一些应用实例展望了多层结构的UCNPs在显示、生物医疗以及安全防伪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超微弱发光图象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石慈  邢达 《科学通报》1997,42(6):643-646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可以自发地或受外界条件诱导后发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强度在10~10~4光子/cm~2·s,波长在180~800nm之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自从1955年Colli等人第一次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之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很关注,但由于受到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探测生物样品超微弱发光的总强度,记录的只是空间积分光强,而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即不能反映样品各部位的发光强度分布,给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6,(3):9-9
在深邃的海洋深处,不少生物为了识别同类, 寻找配偶和觅食,都有着发光的本领。从奇特的枝蔓交错的海醋栗到带花边的粉色海鳃,再到人们更为熟悉的鱼类和乌贼,都能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深海中大多数会发光的生物发出的都是蓝光或者淡绿色光,少数鱼类发出的光是淡红、浅黄、黄绿、  相似文献   

10.
夜光鱼     
红海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cm~10cm,生活在距海面不到10m深的海里,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m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m远能看清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放进透明的塑料袋中,作为水中照明之用。到目前为止,光脸鲷的发光亮度是所有发光动物中最亮的,故有“壮观的夜鱼”的美称。为什么光脸鲷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光?原来在它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相当大的新月形发光器官,还长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在发光器官下面。当皮膜上下翻动时,便会像电灯的开关一…  相似文献   

11.
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的、最珍奇的要数眼睑会发光的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  相似文献   

12.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继明  秦安军  孙景志  唐本忠 《科学通报》2010,55(13):1206-1213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指一类荧光生色团在溶液状态下微弱发光甚至不发光,而在固态或聚集状态下荧光显著增强的一种光物理现象.具有AIE特性的分子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领域有着传统荧光探针分子不能比拟的优点.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AIE探针分子结合到生物大分子上获得高亮度的荧光,而不必担心像传统的荧光分子那样发生聚集导致的荧光猝灭,这为荧光检测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聚集后发生的荧光急剧变亮的特性可以作为荧光放大检测的定量依据.本文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AIE特性的分子,重点介绍其在蛋白质、DNA、G4、手性有机胺等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阐明AIE荧光探针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AIE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应用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黑暗的深海里生活着许多会发光的动物,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又是用什么方式发光的呢?经过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已经揭开了深海动物发光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大自然的夜晚被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点缀得更富有诗情画意.萤火虫的光称为"冷光",一般是黄绿色,也有发出橙黄和橙红色的.除了萤火虫,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冷光,在自然界,能发光的生物有某些细菌、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在深海中约有90%的动物会发光呢,它们形成了独特的海底冷光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黑暗的深海里生活着许多会发光的动物,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又是用什么方式发光的呢?经过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已经揭开了深海动物发光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杜宪超  王佳  秦安军  唐本忠 《科学通报》2020,65(15):1428-1447
荧光传感作为化学传感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响应快等优点,但是传统有机发光分子在高浓度或者聚集状态下,容易发生荧光强度的降低或是完全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在应用中发挥最佳效果.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难题提供了方案,实现了发光分子在聚集态下的高荧光量子产率.具有AIE特性的发光分子被用作荧光传感器不仅具有高亮度的荧光信号,而且不必担心由于分子聚集导致的荧光信号的降低或猝灭.同时,由于某些分子聚集程度的增强导致的荧光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可以被用来实现对靶标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简述了近几年来AIE分子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如离子检测、气体、有机小分子、爆炸物、蛋白质及酶等化学/生物传感器,同时对基于AIE分子的荧光传感器在设计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鹏  张文艳  周泓  朱果逸 《科学通报》1998,43(21):2241-2247
详细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的基本原理,评述了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核酸杂交分析无论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还是在临床检验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寻找非放射性和高灵敏度的核酸杂交分子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充分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核酸杂交分析的特异性结合于一本,具有非放射性,灵敏,快速,动力学范围宽,稳定,选择性强,重现性好,廉价,易于操作的显著优点,已逐  相似文献   

18.
廖良生 《科学通报》1997,42(17):1900-1901
为了实现硅基光电子集成,人们正在致力于探求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由于SiO_2薄膜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因此人们正在将它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发光材料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众所周知,SiN_xO_y薄膜也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由于它比SiO_2薄膜具有更多的优点,并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研究SiN_xO_y薄膜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也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就我们所知,还没有文献报道SiN_xO_y薄膜光致发光(PL)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伟 《科学通报》1997,42(8):831-833
碱土金属复卤化物的光激励发光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色心在光激励发光及影像的存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直关心的课题.对这类晶体的F心、V心及氧中心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光激励发光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我们报道了BaFCI:Eu~(2 [8]),BaFBr:Eu~(2 [9])和SrFCI:Eu~(2 [10])晶体的新型电子色心,并讨论了这些色心的光激励发光及其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BaFl:Eu~(2 )晶体中的新型色心及其发光.  相似文献   

20.
在巴西一座国家公园内.科学家新近发现了一种发光蘑菇。当夜灯熄灭时.这种蘑菇会发出柔和的绿光.好似绿色的霓虹灯一样。这种蘑菇在全球有大约500个亚种.但是其中只有33%能发光.即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而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